
炒米、奶茶、手把肉、奶酪、奶皮这些牧区人日常饮食对于生与牧区,长于牧区的我们,可以说再熟悉不过。今天就特别说说奶皮。如果我说,您现在吃到的奶皮基本没有纯正的,绝不是耸人听闻。无论你在奶食品店买到什么价位的奶皮,都已经失去了传统奶皮原有的醇香,里面到底添加了什么,我没有考证,但是可以肯定,这些奶皮的奶源质量很一般,要么就是奶牛喂了饲料,要么压根就不是用鲜奶制作的,闻起来没有奶香味儿,看起来渣渣的,甚至有白色粉末,吃起来索然无味,如同鸡肋。比起牧区真正的奶皮实在是差远了。
在牧区,奶皮的制作一般在夏季,这个季节冬羔长大了,母羊到了断奶期,奶水逐渐减少开始粘稠,牧民们平时是用鲜羊奶发酵,制作酥油、奶酪等奶食品的,这个时节,因为羊奶产量变低,积满一缸羊奶往往需要等待好几天,鲜奶发酵时间过长,制作的奶酪就发酸,有老酵味。所以,这时候的羊奶最适合制作奶皮,制作出来的奶皮也比较厚重,奶油含量高,口感好,吃一口唇齿留香。
制作奶皮工艺并不复杂,需要一个平底的直径约三十公分左右的搪瓷盆,用小火将锅里的奶子煮沸,一定要控制火候,火大了容易焦,制作的奶皮发黄,发苦,煮奶子过程中要不停地用勺子拂扬,让鲜奶冒起泡沫,形成一种粗粒麻状的油层,表面凝结一层腊状脂肪,做好的奶皮子要用一根干净的木棍从中间挑起,放在透气性好的簸箕或者笸箩里,然后找一个阴凉通风的地方晾干,因为有脂肪,不能直接暴晒在太阳下,等奶皮子彻底干了之后,就存放在凉爽的库房里,以备冬春季节食用。一般三斤羊奶就可以揭一张奶皮,揭过奶皮的羊奶可以发酵成酸奶,泡炒米,米饭吃都行,也可以直接饮用。

干了的奶皮看起来就是半扇,表皮有很多圆圆的孔洞,内里光滑,发出油脂的光泽,吃奶皮是要一点一点品尝的,入口有一种奶香味。有趣的是吃青草的羊,制作的奶皮有草香,吃苦豆的羊,奶皮有淡淡的苦味,但是不失羊奶原有的味道。
奶皮分鲜奶皮子和干奶皮。呈淡黄色或乳白色,鲜奶皮平常要放冰箱里冷冻,吃的时候再取出来,否则就都化了,黏黏糊糊有碍视觉,奶皮如果放的时间长了,从里面到外面都会变黄,泡到奶茶里会有一层黄油和白色的奶皮子漂在上面,不会化掉。不过,真正的牧区人一般是不吃鲜奶皮的,他们把鲜奶皮晾的干干的,奶皮是不能在太阳底下晒的,它含有很高的脂肪,阳光直射很快就会变质,而是要在通风凉爽的库房去阴干,吃起来脆脆的、香香的、油油的,脆脆的,掰几小块泡到奶茶里,和鲜奶皮完全一样,只是更筋道,更有味儿。牧区奶皮子是纯鲜羊奶制作的乳制品,里面没有任何的添加,无论闻着、看着,还是吃着,相当的爽口。
奶皮还可以分为羊奶皮和牛奶皮,至少我没见过别的什么马奶皮,骆驼奶皮。羊奶皮和牛奶皮又分为奶羊奶皮和奶牛奶皮,因为现在养草原牛的大多数人家不去挤牛奶,我们很少能吃到草牛的奶皮,草牛奶皮很厚,吃起来有点腻,味道虽然不如羊奶皮香,但是也还不错。而我们在奶食品店见到的大多是奶牛的奶皮,当然,也有奶羊的奶皮,水分含量高,熬制出的奶皮味道和口感都很一般。奶皮里味道最鲜美,最纯正的就的牧民们自己养的绵羊、山羊所产的鲜奶所制作的羊奶皮,奶牛,奶羊产的奶制作的奶皮是无法与之媲美的。

奶皮是牧区人家招待客人的上品,也是奶食品也精华,每逢过年、过节,红白喜事,牧民都会摆上一张正宗的奶皮放在蒙古茶点中,供人们直接掰成小块食用,纯正奶皮因为现在稀少,有时也有切成小块上桌的,味道格外浓郁。另一种就是喝奶茶的时候,掰几块奶皮子,浸泡进去,撒少许炒米,加点奶酪、酥油,油饼、手把肉什么的,别具风味,有时就觉得,牧区的各种宴请,有那套茶点就足够饱口福了,其他菜品反而成了点缀,也是一种浪费。牧区还有一种常见的吃法叫“乳香飘”,其实就是用炒米和鲜奶熬制的一种粥,又香又软的奶皮合着炒米粥一同吃,乳香四溢,可不就是真正的乳香飘嘛,那真是让人馋涎欲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