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贝,回家啦。”蹭地一下他就往反方向跑了。
“宝贝,我们要回家了,马上到我这里来,再不回家我就没有时间做饭了。”孩子跑得更快了。
“你再跑,我就自己回家了。”孩子停下了,回头看了一眼,然后继续跑走了。
实在没办法了,只能让她再玩一会儿吧。
“宝贝,该吃饭了,把玩具收起来吧。”无动于衷,继续玩。
十分钟过去了,“快把玩具收起来,要吃饭了。”
又玩了五分钟,“要和你说多少遍你才能收玩具,饭都摆上桌了,你要不要吃饭啊,再不收玩具就别吃饭了。”孩子抬头看见满桌的饭菜,呲溜一下爬到桌子上,开始吃饭了。
这样的场景真的好多,当我们趾高气昂地一遍遍地重复要求孩子做原本该做的事,可是他们就像个充耳不闻的“聋子”,最后不是我们妥协,就是要用非常严厉的方式才能达到效果,这到底怎么回事呢?
其一,生活规律是否清晰。家里的规律就是无形的界限,会让孩子有安全感。当孩子有界限时,就会知道这件事下来该做什么事,也许较小的孩子对时间没有概念,不过我们可以给予提示。
其二,提出的要求合理吗?无论谁提出的要求不合理,注定会产生公然违抗,就会产生权力之争,那必然会产生赢家和输家。不论是妈妈还是爸爸,都不是家里高高在上的权威,命令不会有人心甘情愿的服从。
其三,只说不做,苍白无力的话语根本不起作用。试想一个孩子就快跑到马路上了,我们会不会站在原地喊“宝贝,快回来,再不回来我就走了。”我想当危急时刻没有人会站在那冲孩子喊“你快回来”,而是直接跑过去,把他抱回来。当我们一遍遍重复说同样的话时,其实我们对自己说的话也没有很坚定,觉得是可做可不做。
不要再抱怨孩子“不听话”,是我们把孩子培养得可以违抗,如果说得太多,做得太少,而我们提出的要求自己都不会贯彻执行,又有谁会听呢。
你家有个“装聋”的孩子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