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美在哪里?看过很多的文章还有很多的文字中的一代又一代的人,虽然,没有人专门的去做过刻意的总结,但在生活的背后,每个人、每个家族、每个时代都在不懈的追求着。
《遮蔽的天空》中的皮特也如每一个凡人一般,在追寻着这种隐藏在生活背后中的美。
![](https://img.haomeiwen.com/i24310383/80dd6a9b4e170740.jpg)
梳理下这种寻找:
皮特与自己的妻子,一直走在奔赴的路上,按照他自己的话说,他不是一个游人而是一个旅人,游人和旅人最大的区别在于,游人在一定的时间后还将回归自己的家里,但旅人就不同了,他时刻行走在旅行的路上。
遮蔽的天空中,他们行走在一片没有被遮蔽的到天空下土地--撒哈拉沙漠周围的国家,这片土地因为没有被遮蔽,所以太阳可以肆无忌惮将她的光芒与热量洒在这里,或者说是与这片土地开上一个个缺水但不乏绿洲的玩笑。
按照他们最初出行的目的,是为了逃避那种一成不变的生活,去寻找心灵的归宿(说的高大上点似乎是这样的)。这也就难怪,在这片陌生粗犷的土地上,他们更愿意在黑夜即将降临的时候,骑上单车,在沙漠风的抽打下,骑进黑暗、骑入前方的坑坑洼洼。
思考下,他们对于生活美的追求,似乎除了这种对于未知的探索,还有生活的安逸。在文章的开头,作者极尽描述了皮特在床上睡觉的情景,翻了个身、然后思考下自己在哪里,然后躺下,再去进入梦中随后,在傍晚来临,重复上面的对于周围的探索。
总结起来,这种追寻似乎可以朝着一个不满足于安逸而要寻找刺激的意味,有点中国驴友的感觉了。
套用驴友们经常的经历,那么这种追寻自然而然会有皮特最终命丧旅途的结果。
![](https://img.haomeiwen.com/i24310383/3f0b8e508ea89a37.jpg)
这种追求,是我们每个平凡人赞赏的吗?不便去评论,毕竟思想的藩篱下,成长着哪个哈姆雷特是不确定的。
但,皮特在临终与死神的斗争中,似乎为我们找到了答案:这种追求不过是,想让自己和姬特走的更近些;旅行的目的也不过是有更多两人共同的记忆罢了!
这样看来,在撒哈拉沙漠这片天空下,皮特的所有行为与自己的追寻都是相反的,“抛弃”姬特独自乘别人的车到达下一站,“抛弃”本该属于两人晚上的宁静去找阿拉伯“性”的乐趣而由此似乎染上了最终致命的疾病,“抛弃”本该有机会延续生命的机会却神经大调坐上最终要命的大巴!
我们说,追寻生命的魅力本该是一件如春光灿烂、一树繁花的旅途,或如暗夜般宁静、或如宇宙般深邃、或如初恋一样热烈!
中国太空第一位女性航天员,在讲述太空经历时候说道:我看到了不足以用万丈深渊形容的宇宙,黑黑的见不到底。
我想,有过这种思想震撼的人,势必会对于生命、对于生活有另外一种震撼。那么他们在面对追寻生命美的话题上,将是一种更加平淡的归宿,将是对于当下的珍惜、对于平静的珍惜。
禅家有言:假如生活中缺少了安祥,而怀着一分充满了挫折、无奈、怀疑、有趣的心去生活。那生活对于生命来说,毫无疑问是一种刑罚了。一个人要学会安放自己的心灵,能够做到内心宁静安适,我们的人生才会美好。
追寻生命的美,最美也不过安祥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