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育儿故事每天写1000字
“12岁男孩持刀弑母!”悲剧的背后反思父母教育到底失败在那里?

“12岁男孩持刀弑母!”悲剧的背后反思父母教育到底失败在那里?

作者: 晨妈育儿说 | 来源:发表于2018-12-26 22:00 被阅读28次

    今年发生了很多事都让人难以置信,但最骇人听闻的要数最近发生的“12岁男孩弑母事件”,相信大家对这件事也有所耳闻。

    最初看到这则新闻的时候,我只感到背脊一阵阵的发凉。

    父母是我们人生中最亲近的人,但是这个男孩却亲手毁掉了妈妈的生命。且事后毫无悔意,仿佛拿走父母的一切都是天经地义,哪怕是他们的命。

    是什么样的成长环境和教育方式,才能教出这么残忍的孩子?

    在看完整个新闻之后,我明白了。吴某的父母为了改善家里条件,长期在外打工,和孩子没有感情,充当“父母”角色的爷爷奶奶溺爱,但无力管束,等到发现他沾染了恶习,妈妈想要好好教育的时候,却遭记恨和报复。

    对于这场悲剧,网上有些人从孩子的成长环境和缺失的爱,为他进行辩护,他也是受害者啊。可是,那又怎样,他还活着啊,而为了孩子肯付出一切的妈妈,却永远的死去了。我们永远也无法判断,如果当时妈妈奋起反抗,结局会不会不一样?

    难怪有人说,做父母最大的悲哀,就是付出了全部,却养不出感恩的孩子。

    从这场悲剧中,我们做父母的也应该反思,到底该如何教育孩子,才能让他们健康成长?

    1、明白是非,知道错在那里

    “孩子还小,不懂事”,这句话本身是没有错的,但是以此来作为孩子犯错的挡箭牌,就是大错特错了。不懂事需要的是家长的好好引导,而不是可以犯错而不用承担责任。

    在这场悲剧中,最令人们震惊的也是孩子在犯错之后的态度,冷漠,淡定,仿佛这件事情从来不曾发生一样。甚至还说:“学校不可能不让我去上学的”、“我杀的不是别人,我杀的是我妈”。

    所以,他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这件事情是错的。那么,是否是在生活中,家长从来没有告诉过他,怎么去分辨事情的对错;那些是可以做的;那些是绝对不可以做的?

    孩子对事物和生活的认知,通常都是通过父母的言传身教,以及周围环境的耳濡目染,培养孩子是非观的前提是,家长对是非也必须有正确的认识。

    比如说:在孩子恶作剧或者淘气使他人受损时,家长会说,“他只是个孩子,懂什么呀,又不是故意的”。当孩子恶作剧使自身受伤时,家长又要说了,“他只是个孩子,在你这儿玩的时候受伤了,你们得负责”。

    那么,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只会变得无礼、自私,霸道,又怎么会正确区分对与错。

    他只是个孩子,所以不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对事态发展的预见性不足,正因为这样,家长更应该为孩子设立界线,对孩子的行为进行引导。而不是放任和溺爱,纵容孩子犯错,并以此为借口来逃避犯错造成的后果。

    2、对于孩子犯的错误,理性处理

    许多的家长,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和孩子对立、两败俱伤的惨状。他们会把这个归结在“孩子太调皮了”、“不服管教”、“孩子在叛逆期”。事实上,是家长在对待问题的态度,以及处理问题方式有问题。

    事实上,许多孩子犯错或者调皮的理由,其实,并非无法分辨对错,而是通过这种方式,来获得父母以及其他人的关注。

    他们渴望被关注和疼爱,我们也常说“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乖乖的孩子,也许只能得到一句“宝宝真乖”,然后大家各忙各的,谁也不会在乎他为什么突然变得乖巧。只有他们犯错或者调皮的时候,才能够吸引父母的注意力,哪怕是呵斥,甚至挨打。

    在这场悲剧中,孩子犯错之后屡次遭受挨打,我承认父母是恨铁不成钢,但是也不得不说,因为成人生活的艰辛和为难,母亲将一部分的责任和怒火,发泄在了孩子的身上。

    “棍棒底下出孝子”早已成为了过去式,如果,每一次孩子犯错的时候,父母能够理性对待,而不是一上来就棍棒相加,是否孩子能够变得更加温和一些,而不是这么冷血和暴力。

    只有善良温柔的人,才能够培养出温暖的孩子。在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不要将生活加注在我们身上的压力,传递给孩子。给孩子足够的关心和爱护,让他们有足够的安全感。

    每个孩子都会犯错,家长不能因为弥补的心态,对错误视而不见,也不能事事都棍棒相加。理性对待孩子们所犯的错误,能够让他们意识到问题,并承担相应的责任,学会解决问题的办法,才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

    3、亲密陪伴,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父母的陪伴是最好的教育,孩子是我们生命的延续,也是我们的全部,没有什么事业比塑造一个有用的人更重要。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无论您的工作或生产岗位多么重要、复杂或需要创造性,请您记住,家里还有一项更重要、更复杂、更细致的工作等您去做,这就是育人。”

    事实上,迫于生活的压力和诸多的无奈,我们许多人都没有足够的时间陪伴孩子。为了孩子,我们变成了超人,处理的了各种的事故,应付的了各种的刁难,只为了能够给他们提供更优质的生活。

    但是,对于孩子们来说,和他们一起吃顿饭、认真听他们说会儿话、聊聊天、谈谈生活和学校的趣事、完全投入地和孩子玩一会儿,这比给孩子提供优越的物质条件更加重要。

    如果,我们单纯的以为,只要给钱让他不愁吃、不愁穿就好了,小孩子能有什么事啊。长此以往,孩子自然不会和我们亲近,他们的成长你也自然会忽视,甚至不管不问。

    那么,孩子也会因为这种关怀和爱的缺失,产生不自信、孤独、怪异、宅家、不愿交际等等问题。时间久了,就成了心理疾病,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到时候再想重视,挽回与孩子的关系为时已晚。

    如果,我们无法做到多一点时间的陪伴,那么,就这有限的时间里,给他高质量的陪伴吧,放下手中的手机,认认真真陪他们玩一会游戏,听听他们同学之间的八卦和故事,哪怕,只是认认真真给他们做一顿好吃的。

    4、给孩子建立生活的规则和界限

    说到给孩子建立规则,我个人比较认可的方式是“温柔而坚定”。所谓温柔,并不单单指字面上的语气温柔,态度和蔼,而是能够从孩子的感受出发,用爱和理解来赢得孩子的合作。

    所谓坚定,并非是非黑即白的规则和条件,而是,在孩子不触及底线的时候,尽可能的多一些包容和理解。

    比如:孩子每天早上都要刷牙洗脸才可以吃饭,但是有一天他就是死活不肯合作了。洗漱才可以吃饭是规则,这时候,父母要做的不是骂他或者吼他“你怎么这么不懂事”、“让你洗个脸都不肯洗”、“我怎么会有你这么不听话的孩子”。

    也许,我们可以换个方式,和爸爸妈妈来一次刷牙的小比赛,或者玩一次医生和病人的角色扮演等等,孩子是不是会更愿意配合我们呢?

    建立规则和边界,首先是要在良好的亲子关系基础上。良好的亲子关系,并不意味着对孩子百依百顺。而是尊重孩子,尊重他们的想法和感受,鼓励他们表达。

    同时,站在孩子的角度,设身处地的去感受和理解孩子的想法,不要总是以成人的角度,高高在上的姿态,站在孩子的对立面去纠正他们。

    教育的本质,不是把篮子装满,而是把灯点亮,努力给孩子的成长奠定肥沃的土地,让孩子茁壮成长。教育是一场言传身教的过程,养娃的过程,也是父母自己的一场修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12岁男孩持刀弑母!”悲剧的背后反思父母教育到底失败在那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pnkl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