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好型人格的救赎
“讨好型人格”的人群会很苦——因为他们“关心”周围人的情绪,要远远多于照顾自己的感受!
养成“讨好型人格”——其实条件很简单…
毕竟“讨好”的姿态,在第一时间就可以博得周围人的好感。
这些被“讨好型人格”讨好的人群,可能是亲戚朋友,也可能是偶有交集的路人甲、路人乙。
“人格”,虽然没有好坏之分。但是“讨好型人格”却有着亏待自己的先天基因。
好在“人格”基因并非身体基因,可以随着自我的认知与眼界,逐步成长。
我们婴儿的起初,并不存在“讨好谁”的基因——也许只是某一次,“被喜欢/被欢迎”的经历,让自己误以为“讨好”——是一种受周围人欢迎的品质!
但是“讨好”的效果,并不长久。甚至在起初受欢迎的基础上,只有通过更加“变本加厉”的亏待自己的感受/“我的情绪”,才可能维持你在别人眼里的“好好形象”。
但是一味地讨好,却是令自我的“情绪亏空”变本加厉。不仅情绪得不到滋养,更甚者——因为一味地压抑自己的真实感受,使得心里生出“负面的情绪”…
这,会令自己难以感受幸福感/成就感。
周围人却习以为常了“你的好脾气”,不再像起初,那么“喜欢”“讨好型人格”。
我觉得:只有当自己可以看见自我的感受,而不会一味逢迎时,才可能修正自己的“讨好型人格”。
当把“我的感受”放在与周围人平等的位置上时,当可以用心去体悟自己的真实想法与情感时,当自我成为一个可以正确认知“自信、勇气”与“妥协,受欢迎”等的平衡关系时,当面对自己不喜欢的,敢于说“不”时…
讨好型人格的人群,便可以获得救赎与正确的“社交认知”!
许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