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他们的语言》(之一)
初秋的天空,纯净高远;初秋的空气,凉爽清新。难得的好天气,岂容辜负?我们相约去逛国际雕塑公园。在那里,邂逅一位好奇的老人。
我们边逛边看今年主题为《空间协奏》的雕塑展,正在小声议论法国雕塑家马克•福尔内斯的作品《美丽的狂想》时,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太太凑过来说:“啥意思啊!我一点也看不懂,索性不要看了,走走过。”我们面面相觑,不知说什么好,只是对她笑笑。
《空间协奏》雕塑展老太太见我们不仅不讨厌她,还表现出些许善意,就接着说:“我就住在对面,天天在公园里活动。以前的雕塑还有点看得懂,现在是越来越看不懂了。你们看得津津有味,还要议论议论。你们讲讲看,有啥好看?”交谈间,她还作了自我介绍,她叫张福娣,老三届初中,毕业后支边到黑龙江,上过珍宝岛,打过仗。十一年以后回到上海,“问我现在开心还是黑龙江开心?我说还是黑龙江开心,我是连队卫生员,几百号人都当我是‘王’。嘿!现在,啥都看勿懂!”
为了不扫她兴,我顺着她说:“侬当时十七、八岁,几百个人宠侬,当然开心了。”不过,我还是把话题拉回雕塑,说:“这些东西,我也不清楚作者想告诉参观者什么。不妨看看旁边的说明书,看作者是怎么说的。”
《美丽的逛想》卢先生接过我的话头说下去:“说明书的语言是文字的语言,字面的意思还比较容易明白。雕塑家用的是艺术语言,而且可以这样说,传统雕塑用的语言相当于普通话,讲出来的意思和听到的意思基本上是一致的,表达的价值观念也具有普遍性,所以听得懂,也看得懂。但是现代艺术因为要‘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所以作者用的是自己的语言,可以说是一种‘方言’,这种语言不具备普识性,他的思想和观念也不一定有普识性。所以,听不懂就不奇怪了。”阿波好像在安慰老太太。
张福娣似乎很听得进阿波说的话,看着他说:“听你这么一说,我有点明白我为什么看不懂了,不是我笨,是他们用了他们自己的方言在说自以为是的道理。说不定慢慢听慢慢体会能听懂一些。我想跟你们一起看,好吗?”我们能拒绝一个好奇的老人吗?于是欢迎她参加我们。
《地域守护者瞭望塔》阿波说:“听说现代雕塑家有很多流派,什么象征主义、表现主义、立体主义、抽象主义、构成主义等等,这些就是他们的‘方言’。我们都不是语言学家,对‘方言’更无研究。我们看这些雕塑,最好不要去辨别什么流派,只要尽可能通过细看,引发一些联想和想像,得到一些启发和收获就值得了。”
我和卢先生都表示赞同,张福娣只管点头。于是,我们就继续看下去。
2024年10月8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