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大家设想一下这样一个场景:
上个周末,你和你的女朋友,还一起饭店吃饭,商城购物,一路有说有笑,但是这个星期,她突然就不理你了,电话也不接,微信也不回了,搞得你不知道咋回事,快急死了。
这样的情况,很多朋友们都遇到过,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我想你们有时候也搞不清楚原因吧,这里面是有点学问的,原因可能不是她或他生病感冒、心情不好或是比较忙的,可能是因为你们的关系已经有了变化,只是你没意识到而已,今天趁着这个机会,我尝试用我最新学到的沟通学理论帮助大家解释下为什么,顺便也提升下自己对理论的实践和思考能力。
1.
我在之前的文章《你知道你为什么和女生搞不好关系吗?》提到影响我们和女生建立关系的一些重要因素,如外貌、相似性、互补性、相互吸引力、能力、坦露、接近和报酬等,结合《沟通的艺术:看人入里,看出人外(插图修订第14版)》(以下简称《沟通的艺术》)一书的观点,我再简单总结了一下,如下图。
而其实上,关系(包含男女之情)并不是像一幅图画或照片那样静止的,而是时时改变,像一场正在上演的舞蹈或戏剧。
关于关系的发展阶段最为著名的模式之一是马克·克奈普(Mark Knapp) 所发展出来的,他将关系中的起起落落分为十个阶段,包含“聚合期”和“离散期”两个层面。其他的学者认为所有的沟通关系都应该包含一个可被称为“维持期”的第三层面,以确保关系正常且顺利地运作。
聚合期:包含初始阶段、试验阶段、强化阶段、整合阶段和结合阶段5个阶段。后两个阶段同样也算是维持期的阶段。
维持期:包含整合阶段、结合阶段、分化阶段和各自阶段4个阶段。这里面后两个阶段又属于离散期。
离散期:包含分化阶段、各自阶段、停滞阶段、逃避阶段和结束阶段5个阶段。
马克·克奈普模式2.
由于我近期研读的《沟通的艺术》,属于教材类图书,大体上还是晦涩难懂的,今天我用相对通俗易懂的方式来阐述关系发展的十个阶段。
如下图所示,按照《沟通的艺术》所讲述的理论,人际关系的演变模式有两种模式,含发展的观点和辩证的观点,今天我只谈发展的观点,这个是主流观点,更适合用来描述恋爱双方的沟通。不过,其他亲密的关系类型在很多方面也可以适用。
人际关系的演变模式其实,我相信不用做详细解释,大家也可以感受到。与一个陌生人发展为朋友,最后疏远基本都是遵循这样的一个过程。
如今在社交网络环境下,在微信微博里,关注和点赞就算是初始阶段了。
关注完以后闲谈,这就是试验阶段。
发现彼此很投缘,就会加大沟通密度,这就是强化。
整合阶段,就是大家不介意他人看待我们互动频繁,相当于跟别人说我们关系不错。
结合阶段是一个重要转折,比如确定恋爱关系,或者是合同签署,这都算是结合。
但是正如我们中国人讲说盛极而衰,人不仅是关系的一部分,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分化就是一个朝向自主的必要步骤。
分化以后强调的是独立性,这时候关系性就会减弱,这就是各自阶段,直到停滞。
更加进一步就是双方都避免与对方接触,这就是逃避阶段了。
最后关系结束。
你审视一下那些许久不联系的同学关系,或者是合作关系,莫不如此。男女之间的关系,也基本符合这个过程。
3.
以上只是对十个阶段做了简要说明,这样的解释,未免过于简单,流于表面。作为深度学习者,我们不能停留于此,需要深挖其中的奥秘,尤其是关于男女之间的恋情,因此我下面的对各阶段的介绍和分析,都只针对男女之间的关系(虽然我不歧视同性恋,但那个毕竟不是主流,也不在我探讨范围内)。
初始阶段
这一阶段的目标在于你愿意与人接触,并表示你是一个值得谈话的对象,这时候,你们的沟通通常是相当简短的,往往依循一些常见的公式,如握手、谈论无关紧要的话题——例如天气等,并且友善地表达情感。这类行为看起来相当表面且没有意义,然而这却是一种有兴趣于他人建立关系的象征。它让我们不需要说:“我是一个好人,我是个友善的人,我想要多认识你”,男生在微信或微博里,刚加了人家女孩为好友后,就给人家点赞,就属于这个阶段的行为。
握手试验阶段
当你与新的女孩有了一些接触后,下一个阶段就是考虑是否有兴趣进一步追求这段关系,你可以通过收集更多她的情报信息,如出生地、身高,体重,长相,学历、文化,爱好来了解她的过程,你会问她一些问题,比如“你从哪里来?”或者“你的专业是什么?”,从中,你就可以发现你和她的共同点和相似点,“你也夜跑吗?你每天跑多少公里呢”
这一阶段用的最多的就是“闲谈”,通过你和她的闲谈,你能找出你和她的共同感兴趣的事情,闲谈也提供了一个试验渠道,帮你决定这份友谊是否值得经营,“我要不要去追她?”你会反问自己,而且闲谈也是一种缓和关系的安全方法,在你决定是否要追她之前,你不用冒很多风险,比如时间的浪费和金钱的损失。
朋友们在聊聊天对他人感兴趣的的沟通者,从初始阶段到试验阶段所花费的时间,通过网络空间甚至比面对面交流更短。
有一份研究发现:人们借由电子邮件开始问那些关于态度、意见和表现的问题比面对面接触快得多。使用网络通信的人看不到对方的非语言反应,不需要担心脸红、结巴等问题,也不会因为对方提问太快或太多的问题而产生逃避心理,这显然对沟通有所帮助。社交网络,如微博微信,可能会改变这一关系发展阶段的本质。
强化阶段
到了这一阶段,你和她的人际关系才真正开始发展。你们之间的沟通模式发生了一些改变:你向她表达情感的次数明显增多,你会使用更广泛的沟通策略来描述你对吸引力的感觉。你会直接表达你的情感,公开讨论你们的关系的状态,但你们更常以一些不直接的方式沟通:花更多的时间在一起度过,要求对方的的支持,为她做一些有趣的事情,送一些表达情感的纪念品、暗示和调情,用非语言的方式表达情感,了解对方的朋友和家庭,以及试着让自己的外表更有吸引力,等等。在发展你们的友谊时,会共同参加一个活动、和共同的朋友一起去旅行等。
一起去旅行这个阶段,是你们的关系中令人兴奋和陶醉的时间,对热恋的情人而言,这个阶段通常充斥着崇拜的目光、鸡皮疙瘩和白日梦。就像电影和小说中描述的桥段,而我们也喜欢看到相爱的人坠入爱河。
不过,可惜的是,这个阶段并不会持续到永远,这是必然的。有时候,那个对你不再来电的她就会开始怀疑,你们之间是否还有爱情。虽然也有例外,但是你们很可能简单地进入了一个不同的、不那么感性的阶段——整合。
整合阶段
当你们的的关系增强后,你们中的一位会呈现出一种作为社会单位的认同。这个读起来是不是很拗口,难以理解?不要急嘛,慢慢听我道来。
你们开始邀约,社交圈开始整合,双方开始向彼此做出承诺:“好!今年过年,我们和你的家人一起过年。”你们开始认定某些事物为你们的共同财产——不仅仅指的是你们的房子和你们的车,也包括你们的歌,等等。你们之间还会发展出你们特有的、惯常的行为模式,甚至你们之间的说法方式也开始变得很像,你们会使用彼此的惯用语和句型。
整合阶段是你们放弃自己的旧有的人格特质,与对方建立分享认同的时刻。
现在是社交网络时代,整合阶段,可能还包括一个“微博或微信正式化”的步骤,即在社交网站上公开宣称两人正在“处关系,搞对象”,比如去年的范冰冰和李晨的“我们”,公开了他们的恋情。
范冰冰和李晨的**我们**当然,如果只有一个人想去微博上晒关系,而另外一个却不愿意,问题也会产生,这不就是在打脸嘛。这种情况会发生是因为你们的关系状态被视为缺乏对于结合的的承诺(约束)。
结合阶段
在结合阶段,你们中的人会有一些象征性的公开姿态,用来告诉全世界你们的关系是存在的。
那么组成一段结合的、相互承诺的关系需要哪些要素呢?答案似乎很难界定,感情的事情很不好说。
类似“合法同居”、“非法同居”、“姘居”和“生活伴侣”的这样的词表明,虽然它们所描述的关系不能得到法律和社会习俗的完全认可,但是不可否认其中包含着一种内隐的、明确的联结。无论如何,考虑到结合阶段在证实和加深关系方面的重要性,难怪同性恋团体一直都在力求拥有法律承认和认可的婚姻。
结合阶段,也是关系中的一个转折点。
关系上升到现在,一直是以一种稳定的速度发展的。从试验阶段逐渐进入强化阶段然后到结合阶段,然而*现在的承诺就像是冲刺。对关系的炫耀和专有的宣称都使这个阶段有着明显的不同。所以朋友们结婚了,都会在微信或者微博里晒晒结婚证和戒指,就是这个道理。
结婚证如果你和你女朋友的关系,能够走到这个结合这一步,那么恭喜你们。
分化阶段
结合阶段是克奈普称为“聚合期”发展阶段的顶端。但是就算是在最投入的阶段,人们也需要坚持他们独特的自我认同,分化阶段就是“我们”这个点开始要产生变化转成“我”的时候,交谈的焦点从“我们”周末计划要做什么转变为“我”这个周末要做什么了?
曾经两个人都意见一致的理性议题——例如,“你还是负责赚钱养家而我负责打理家务”现在成了争议之点,“我比你更具备职业发展的潜力,为啥我要被绑在家里?”
当你们的关系,经历第一次,不可避免的压力感时,分化通常就开始了。这种需要自主和改变的需求不见得都是负向的检验,无论如何,人不仅仅是关系的一部分,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分化就是一个朝向自主的必要步骤。
例如:试想一下,一个成年的子女既想于父母保持良好的关系,同时也想保有自己独特的生活和认同。
男女之间的关系中,分化其实是维持期关系中必然的状态。成功的分化关键在于当我们为个体存在创造一些空间的时候,还能维持在关系当中作出的承诺。
各自阶段
在各自阶段中,你们沟通的品质和数量都在降低。限制和压抑是这个阶段的特征。你们都选择退缩,而非讨论一个不认同的话题(这是需要你们双方付出时间和精力的),你们在心理(选择独自沉默、做白日梦和幻想)和生理上(人们花较少的时间在一起)都会划清界限。各自为政并不包含全然的拒绝——那是稍候才会有的情形,而是对兴趣和承诺表现出退缩。
处在分化阶段的差异现在变得更加的显著和标签化:“我的朋友”和“你的朋友”;“我的银行账户”和“你的银行账户”;“我的房间”和“你的房间”。
当一段关系,分离的部分明显多于整合的部分时,或者分离的部分严重地限制了互动时 ,比如“我的假期”和“你的假期”,才会产生问题。我对句话的理解是一方的主张明显不同于对方的观点,也基本不考虑对方的感受,“我干啥不用你管,我玩我的,你玩你的!”
停滞阶段
从各自阶段持续下去,你们的关系就会进入停滞阶段。
强化阶段的兴奋感早就过去了,你们彼此间还用老方法对待,熟悉的方法没有什么感觉,也没有成长发生,你们的关系就是一个空壳。
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在停滞阶段中失去热情的工人或工程师,他们在辞职前依然会继续工作好几年。可惜的是,同样悲惨的事也发生在厌倦同样的对话、同样的人和每天随之而来的例行公事,却没有一点愉快和新奇感的的伴侣(你的女朋友)身上。
逃避阶段
当停滞阶段变得过分令人不愉快时,你们之间就会创造出一种彼此之间的物理距离,这就是所谓逃避阶段。
这时候,你们会间接地通过一些伪装的借口来表达,如“我最近都在生病,没办法和你见面”,有时也直接表达:“别再给我打电话了,我现在不想理你!”这两种迹象都会使你们关系的前景陷入困境中。
你们关系的恶化从结合、各自为政、停滞到逃避,并不是不能避免的。一段婚姻以离婚收场还是一直保有之前的亲密感,取决于当你们处于不满时双方的沟通情况。失败的情侣在处理问题时多通过回避、间接面对和较少方式;相反,那些“修补”过关系的情侣往往以比较直接的方式沟通,他们敢于正视彼此的问题(有时会借助朋友或者婚姻咨询顾问的协助),花时间尽力地协调出问题的解决之道。
结束阶段
并非所有关系都会结束,许多的职场伙伴、同学友谊和婚姻,从关系建立之后就会延续一辈子,但是的确也有许多关系会走到终点而到达结束阶段**。
结束是最后阶段的特征,包括一场明确表达想要终止关系和分开的简要谈话。也许会通过一顿真诚的晚餐、一张留在餐桌上的纸条、一通电话或者一份法律文件(如离婚协议书)来结束关系。
图片来自电影《分手合约》4.
女朋友或老婆,为什么不爱我们了?
要知道,关系并非总是一下子走到终点的,而是一种来来回回的模式朝着瓦解迈进。不管花的时间是长还是短,结束都不是完全负向的。我们需要反思,了解到对方在关系中付出的精力以及自我成长的需求,可以降低难过的感觉。
事实上,许多关系并不如界定中的那样完全结束,一对离婚的夫妻也许会找到较少亲密感的新方式来维系彼此的关系。
在恋爱关系中,预测两个人在结束之后是否还能成为朋友,取决于你们在卷人感情之前是否已经是朋友。此外,情侣的分手方式也会造成不同。如果两人分手时的沟通是正向的(不后悔在一起的这段时间;试图减少双方难过的感觉),则比较可能在分手后维持友谊;但是如果两人在结束阶段的沟通是负向的(矫揉造作,抱怨他人),想要保有友谊,基本不可能,应该是老死不相往来了。
在关系结束之后,情侣们通常还会通过不断回顾来“掩饰悲伤”,企图找到恋爱失败的原因。每个伴侣所构建出来的“哪里出了问题?”的述说都会对他们分手之后的生活产生影响。想下面两种说法的差异:
“我们因为彼此不合适,所以才分手了”
“他太自私又不成熟,所以无法对感情负责”
以上是我对马克·克奈普模式中十个阶段的详细描述和分析。在一段关系的发展过程中,不同的阶段,双方都要小心谨慎,不然,贸然超越阶段的一些言语和行为,可能会给对方带来麻烦,甚至伤害,从而损坏了你们之间的关系。
《和莎莫的500天》电影剧照还记得我上面提到的美国电影《和莎莫的500天》吗?,对男主人公汤姆和女主人公莎莫来说,关系的发展阶段对这对恋人有着重要的影响,汤姆相信他们的恋情有长期发展的潜力,而且他想继续前进到克奈普称为整合和结合的阶段。但另一方面,莎莫貌似满足于停留在试验和强化阶段,当汤姆逼着她做出更多承诺时,莎莫马上表现出了关系恶化阶段的典型行为。
回到文章开头,你的女朋友为啥不理你了?原因很多,如果是你的原因,请自我反省,是否是之前有说错话,不适宜的行为或动作,或未满足她的一些心愿要求,或者是对照我上面的分析找到原因,以便采取措施补救。
充分沟通,方能解决问题。
本文主要参考书《沟通的艺术:看人入里,看出人外(插图修订第14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