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享受阅读,在阅读里品味生活
——我的读书故事
作者:三木(原创)
前几天一个爱阅读朋友在朋友圈玩笑似地到:“双十一的最后一个包裹居然是书,看来知识真难得!”是啊,在这个网络化的时代,书籍易得,但真正的读书人难得。这让我不由想到自己,人生已近不惑,在学校读书十五年,工作后教书十五年,也可算是和书打了“半辈子”的交道了吧!可我问自己:已经有多久没去书店买一本自己喜欢的书了?已经有多久没有为看一本喜爱的书而废寝忘食了?五年,还是十年?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自己逐渐丧失了阅读的习惯?
还记得小时候,和很多八十年代的农村家庭一样,因为家里穷,每年开学前,父母就开始为我们俩姐弟的学费而多方筹措。有时是把母亲辛苦养了一年还没到出栏的猪仔卖了,有时是父亲拉着板车把家里不多的口粮卖了,有时是父母低声下气地去向也不富裕的亲戚们求借……尽管这样,也还总有凑不齐学费的时候,好在那时候的学校总会“通融”,只要开学后把学费补齐,就能先领书本到教室上课。开学后,小小的我最怕的人就是班主任,怕他在讲台上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用严肃的语气说:“我们班还没交学费的同学,和我去趟办公室!”我知道这是“催款通知单”到了。然后我就和几个一样“欠饷”的孩子,在全班同龄孩子的注视下,脸红耳赤地站起来,灰溜溜地跟随在老师身后,踩着老师高大的背影,向那间我们私下里称为“悔过室”的教师办公室走去……这短短的几十米路,是我这辈子走过的最漫长的旅程!
从此我就领悟了“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的力量!在这种力量的激励下,我以小升初第一的成绩上了中学,然后又顺利考上了大学。虽然我考上的不过是一所再普通不过的师范专科学校,但毕竟也算是跳过了父母梦寐以求的从农村到城市的“龙门”。从我接到录取通知书之后那段时间父母脸上更多的笑容中,我知道他们是骄傲自豪的,为他们的努力没有白费,更为他们儿子有了一个不用如他们一样艰辛而活的前程!
有人说中国的大学是世界上最轻松的大学,一踏入大学的校门我就对此深有体会。没有了升学的压力,没有了没完没了的作业,甚至老师们也不怎么点名。好在习惯的力量是强大的,我并没有和其他大多数同学一样,完全放空自己。当来自农村的我走进大学的图书馆,如同鱼儿游入了大海,满目不同类别书籍,就是我饥渴已久的水藻。从阅览室到自习室,从操场的草坪上到寝室的路灯下,都留下过我的阅读的影子。这使我一度觉得自己和整天游戏打球、风花雪月的同学距离很远。从黑格尔到周国平,从雨果到曹雪芹,我也曾隔着时空和他们平等交流,幻想着自己离这些大师好像很近。没有了老师教鞭的督促,也没有了父母殷殷的叮嘱,看自己喜欢的书,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我当时觉得自己好像找到了人生的坐标。在这种无思无虑的状态下,我度过了自己人生最快乐而充实的三年大学时光。
大学毕业之后,也许是被工作的酸甜苦辣磨平了青春的棱角,也许是被家庭的柴米油盐熨平生活的激情,长时间轻松愉快地阅读在我的生活中不知不觉地离去。只有闲暇之余,才能通过手机或电脑,在碎片化的虚拟世界里,看一些真真假假的新闻,玄玄幻幻的小说,以及对人生毫无益处的心灵鸡汤。
身边喜欢阅读的朋友越来越少,当我看到这位朋友亮出的书单时,不觉一阵惊悚!她作为一个既要忙碌工作又要照顾家庭的中年女性,还能坚持几十年如一日地阅读,这何尝不是一种生命的美!
年近四十的我,不再需要为了父母,也不再需要为了理想,只为初心,只为自己,在生活中享受阅读,在阅读里品味生活,现在捧起书本,应该还不算晚吧?
2018.11.29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