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让生活美好读书
张爱玲的《茉莉香片》,看阴阳交错的爱情,对两代人的影响

张爱玲的《茉莉香片》,看阴阳交错的爱情,对两代人的影响

作者: 童心与老成枕上读书 | 来源:发表于2020-05-27 14:43 被阅读0次

    托尔斯泰曾说过:“在一个家庭里,只有父亲能自己教育自己时,在那里才能产生孩子的自我教育。没有父亲的先锋榜样,一切有关孩子进行自我教育的谈话都将变成空谈。”这段话,放在今天仍具有深刻意义,更别说,近100年前新旧历史交替,社会发生巨变的民国。

    张爱玲的《茉莉香片》就是关于一个整天在烟铺上抽大烟的父亲,和他的儿子之间展开的故事。在烟雾缭绕中,父亲训斥儿子,稍不满意就对儿子大打出手,甚至把儿子耳朵打聋。旁边还有个添油加醋的继母,时不时来点儿冷嘲热讽,推波助澜中,让做儿子的益发难堪,不知所措。

    试想一下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他的心理阴影该有多大?

    《茉莉香片》讲述了一个凄婉的故事,和张爱玲的短篇小说《心经》一样,也是聚焦于亲子关系。降生在什么样的家庭,孩子是没有选择权的。可父母有权利和义务,尽可能地给予孩子爱与呵护。

    母亲早逝的聂传庆,无意中觉察到他的大学老师是他母亲的恋人,和自己的苦闷生活相比,他无端地嫉妒老师女儿所拥有的快乐、幸福,甚至把他的所有不幸都归于她。他把心中所有的不满、愤懑都强加到这个女孩身上,以此来表达自己对家庭的反抗,可也仅限于此。他离不了那个家,摆脱不了被父亲操控的命运,因为他是有女性倾向,心理扭曲,懦弱的可怜虫。

    一个本应风华正茂的青年学子,之所以成为自怨自艾,自暴自弃甚至有点心理疾病的人,成了一个废人。造成这种情况,我认为原因不外乎这3点,原生家庭的原因;个人性格的原因;他人及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

    01,一个缺乏爱和关心的原生家庭,让人生不如死。

    传庆父母的结合,属于旧时代的包办婚姻。

    “关于他母亲,他知道的很少。他知道她没有爱过他父亲。就为了这个,他父亲恨她。她死了,就迁怒到他的身上。要不然,虽说有后母挑拨者,他父亲对他不会这么刻毒。”

    他父亲把对母亲的恨,迁怒到儿子身上,而且是以更合理化的形式存在着。传庆稍微做的不好,父亲就使劲揍他,把内心对母亲的不满和愤恨,全发泄到儿子身上,小小年纪的他,被父亲揍的听力下降。

    旧式的婚姻以传承子嗣为主,传庆是这个旧式封建家庭的合法继承人。父亲对他的态度,不能说完全没尽责任,把他养大,供他吃穿,供他上学,但唯独没有给他发自内心的父爱。

    爱屋及乌,因为他父亲对母亲也是没有感情的,否则传庆母亲也不会早早身亡。

    “她不是笼子里的鸟,笼子的鸟,开了笼,还会飞出来。她是绣在屏风上的鸟--悒郁的紫色缎子屏风上,织金云朵里的一只白鸟。年深月久了,羽毛暗了,霉了,给虫蛀了,死也还死在屏风上。”

    这段比喻既形象又不落俗套,把传庆的妈妈,比喻为“不会飞的鸟”,进一步延伸这只“不会飞的鸟”是“绣在屏风上的鸟”,所以,结局只能是“年深月久了,羽毛暗了霉了,给虫蛀了,死也还死在屏风上。”

    传庆的母亲,是被绣在屏风上的鸟,只能被观赏着,却是无生命力,无生机的。为什么会这样呢?

    他的母亲碧落年轻时与言子夜相爱,男方提亲,却遭到娘家人的耻笑和羞辱。碧

    落又再一次要求子夜重新上门提亲,自尊心比较强的子夜,却要求碧落与他一同出国留学。没有读过多少书的碧落,没有接受过新式教育的她,如一只没有翅膀的小鸟,没有飞翔的能力。

    抑郁而终的碧落,一生只爱子夜。

    但她的孩子,却成了这桩没有爱情的婚姻的牺牲品。父亲的暴戾,继母的尖酸刻薄,让这个家时时暗流涌动,传庆小心翼翼地活着,生怕一不小心又招来冷嘲热讽和一顿暴打。

    02,一个人性格的形成是多方面原因的结果。

    从小缺失关爱的传庆自卑敏感,在父亲整天的训斥打骂下,木讷内向,在充斥着鸦片烟味的颓废家庭中长大的他,正值青春,却失去了生命的色彩,早早的萎谢了。

    家里冷得像冰窖,人也麻木到无知觉,也不习惯别人对自己的关爱与温暖。

    就连母亲当初的陪嫁女佣,对他的真心关爱,也让他觉得憎厌。

    “寒天里,人冻得木木的,倒也罢了,一点点的微温,更使得觉得冷得彻骨酸心。”

    来自下人的“一点点的微温”,更让传庆感到心酸,这与父亲对他的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久而久之,对父亲的心灰意冷,对父爱的极度渴望,会让他的感情转移,投射到别的人身上,得不到对方回应,恼羞成怒下,他会把内心愤满的情绪找机会尽情宣泄。

    当传庆无意中得知,大学里教他中国文学课的教授--言子夜是他母亲的恋人时,他开始了浮想联翩。他想象着当年假如母亲和子夜在一起的话,自己有可能是言子夜的孩子,很可能这世上就没有言丹珠的存在。

    在言教授的课上,心里却幻想着假如自己是言教授的孩子,多好。

    “一个有爱情的家庭里面的孩子,不论生活如何的不安定,仍旧是富于自信心与同情--积极,进取,勇敢。”

    他把自己身上的颓废,消极,懦弱,都归于遗传自父亲的血液,和两个不相爱的人的错误结合。却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爱钻牛角尖的他,对言教授产生了畸形的倾慕。对自己的父亲深恶痛疾,甚至连自己遗传自父亲身上的一切行为,动作,外貌,也痛恨不已。

    “他不爱看见女孩子,尤其是健全美丽的女孩子,因为她们使他对于自己分外的感到不满意。”

    极度自卑的他,孤僻,不喜欢和任何人交往,他活着自己自怨自爱的世界里,无心求学,毫无目标与希望,浑浑噩噩地活着,如一具行尸走肉,他父亲除了打骂,拿他也毫无办法。

    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从小患有佝偻病,导致身材矮小,体弱多病,6岁还生了肺炎,差点死去。从小就被强烈自卑感包围的阿德勒,幸而有一个特别疼爱他的父亲,给了他很多的特殊照顾和鼓励,让他对生活保持了希望。上学后,阿德勒的成绩很一般,老师曾经一度劝说他的父亲让阿德勒退学,可父亲坚持让阿德勒继续完成学业。

    这件事对阿德勒影响很大,他因此奋发图强,学习成绩也名列前茅,考入维也纳大学医学院,获得了医学博士学位,创立了个体心理学,著书,鼓励更多自卑者战胜自己的自卑情结,获得自信,走向优秀,迈向卓越。

    传庆的父亲,如果对儿子能多一些耐心和鼓励,也许传庆能从苦闷中走出,振作起来,他的生命色彩不会那么暗淡。

    03,社会环境因素对一个人的成长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传庆随父亲逃离战乱中的上海,到了被英国殖民统治的香港。既无心求学的他,更无家国情怀,有的只是对自己身世的顾影自怜和胡思乱想。

    相比于受殖民教育多年的同学,传庆中文比他们好很多,但负责教授中国文学史的言教授,却对他格外严格,意在让他努力学习。他并不知道他是碧落的儿子。他只看到了课堂上失魂落魄的传奇,却不知道他内心的煎熬和痛苦。

    言教授的话和传庆父亲的话一样的冷漠,高高在上,让传庆伤心不已。他太渴望父爱了,他羡慕言丹珠享有家庭的爱与幸福,甚至到了嫉妒的地步,却在言教授的冷冰话语中,全部烟消云散了。

    面对回答不上问题哭泣的传庆,言教授厉声喝道:“你也不难为情!中国的青年都像你,中国早该亡了!”

    言教授的一针见血,让传庆“痛心疾首”,却未能唤醒他的麻木不仁。

    心理严重扭曲的他,面对活泼热情的丹珠的关切与友好,心存幻想,希望丹珠能爱上他。他太需要爱了,尤其是言家人的爱。

    “丹珠,如果你同别人相爱着,对于他,你不过是一个爱人。可是对于我,你不单是一个爱人,你是一个创造者,一个父亲,母亲,一个新的环境,新的天地。你是过去与未来。你是神。”

    丹珠只是一个普通女孩子,她引诱他,也只是源于女孩子的虚荣,她想让更多的男子,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她既无心救赎传庆冰冷的心,更无意、无力去改变什么。

    得知丹珠的意思后,传庆失落,崩溃了,他把满腔的愤懑发泄在比他弱小的丹珠身上,拳打脚踢,他恨不得让丹朱消失,他要代替他去做言教授的孩子。

    如果不是丹珠主动接近传庆,他可能永远不知道上一辈的恩怨,丹珠的快乐对他是一种炫耀,是种刺激。心理阴暗的他,要好的同学朋友一个都没有,只有丹珠主动往上凑,不伤害她,怎么表现一下自己的“威力”呢?

    在山上对丹珠肆意宣泄他的愤怒所带来的快感,总算超越了平时懦弱的感伤。

    “屏风上又添上了一只鸟,打死他也不能飞下屏风去。他跟着他父亲二十年,已经给制造成了一个精神上的残废,即使给了他自由,他也跑不了。”

    传庆已经被父亲,被这个家压制,作践得不像人了。在冰冷的房间里,他听到继母和父亲的谈话,给他准备“娶房媳妇儿”。

    这又是张爱玲笔下一个悲哀的故事!张爱玲在娴熟的文字技巧中,运用意象的丰富性,确实令有幸读到她作品的人赞叹不已!

    不过,她不快乐的童年生活,也被她诉诸笔端。在她的散文《童言无忌》,《私语》中都有反映。

    张爱玲的父亲是清朝遗少,精通外语,却无比留恋旧式家庭生活,吸食鸦片,嫖妓吟诗,喜欢享乐,却无意于好好工作,让孩子接受新式教育。

    母亲一气之下和姑姑去欧洲留学,留下4岁的张爱玲和弟弟和父亲一起生活。腐化的家庭环境,使性格柔弱的弟弟难以上进。没有向环境屈服的张爱玲,生活虽然苦闷,却读书用功。成绩很好的她,想去英国留学,却因为学费的原因,在继母的挑唆下,被父亲暴打一顿,从此再也没回过那个家。

    张爱玲在母亲的帮助下,进了新式学校,父亲为了省下钱抽鸦片,把弟弟禁锢在家,只能接受旧式私塾教育,与时代的发展背道而驰。众人眼中的弟弟逃学,忤逆,又没志气,别人拿他也是没有办法。

    张爱玲在《弟弟》这篇文中写道,有一次在饭桌上,因为一点小事,父亲当众打弟弟一个嘴巴子,张爱玲心疼,气愤的掉眼泪,想着“报仇”,一回头,却见弟弟在阳台上踢球,他已经忘了被打的事了。

    经常挨打挨骂,麻木了,更是他自身低自尊的原因。张子静一辈子平庸,一生未结婚。在《茉莉香片》依稀可见张子静的影子。

    所以,夏志清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中讲到张爱玲说:“假如我们说,她把她自己不快乐的童年生活反映并转化在《茉莉香片》和《心经》等小说里面,也许不算妄事猜测吧。”

    个体心理学之父阿德勒认为:“每个人从出生就潜藏着对优越的追求和固有的自卑感,甚至会伴随着人的一生。最终,一个人是发挥优势还是展示出自卑取决于对生活情境的改善和努力程度。”

    无论是原生家庭也好,外部环境也好,个人的能动性才是一个人成长,成才的主要决定力量。

    发文助手

    暂无建议

    重新检测

    原创扶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张爱玲的《茉莉香片》,看阴阳交错的爱情,对两代人的影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pywa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