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孩子,你看这本书真的很有趣。
孩子:没意思。
家长:你不看看你怎么知道没有趣?
孩子:我不喜欢。
春节将至,孩子们都放了寒假,这是一个很难得亲子时间。很多家庭都给孩子制定了各种计划,其中有一项基本确定无疑的那就是阅读。有的学校也会指定一些必读的阅读书目,家长进行采购,阅读完毕还要完成读书笔记或者一些其他的金句摘抄记录等内容。
不知道各位家长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明明家里一堆经典书,孩子就是不喜欢看,劝说看书还很烦,并且还很排斥给他们买书,搞得父母好像是非亲生一样。学校即使安排了必读书目,一般也是要不敷衍的匆匆而过,要不然就是装模作样的假装看过了,但是当家长或老师询问书中内容时候,吱吱呜呜答不出来,自己很尴尬。
这些都是因为没有好的阅读习惯,培养一个好的阅读习惯,并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而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父母从引导孩子们认识书,到陪读N多年,一直到最后识字可以进行独立阅读,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家长只有给孩子们带来了阅读兴趣夯实阅读基础,孩子们才会主动自觉地爱上阅读。
我有个朋友,她家两个娃,一儿一女,儿子目前是小学三年级,闺女幼儿园小班,据她告诉我,大儿子从幼儿园大班开始都已经可以独立阅读一些绘本了,并且还能用自己的语言编故事让朋友记录,现在还在写连载的小说,小闺女呢,虽然是小班,但是经常性的冒出一些富有诗意的句子,而这些均得益于朋友坚持不懈的亲子阅读。
很多妈妈说,自己跟孩子阅读,但是孩子根本不听,也有妈妈说孩子前一秒明明在听着故事,结果后一秒就走神甚至去玩别的了,真的很头疼。到底孩子的阅读兴趣怎么更好的激发,布丁妈妈这里有几个小妙招,供爸爸妈妈们参考使用。
一、分角色朗读或演示
分角色是一个很有趣的方法,家庭中每个成员都可以参与到阅读中去,并且因为每个人的角色是自己选定的,就会很认真的去琢磨和揣摩其中的意思,表演的时候才会惟妙惟肖。
这个方法很像是舞台上的“话剧”,只是参与人员是家庭成员,但是并不妨碍每个人都认真的对待角色。
前段时间,幼儿园举行了“故事大王”的比赛,孩子自己选择了一个故事,我让孩子表演了一下,发现孩子表演的就是只能保证故事讲对了,但是表情啊动作啊以及语言啊会有欠缺,但是我喜欢孩子的原汁原味,就没有如同老师说的给予孩子一定的指导,因为我感觉有些时候过于干涉孩子,反而让孩子认识不到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
等到了表演节目那天,我看了幼儿园的直播视频,孩子还是很平淡的讲完了故事,是完整性很好的讲完了,但是没有晋级。回家跟我说他没有晋级,我说你知道为什么没有晋级吗,他说不知道,我说我们来看看班里XX小朋友讲的故事,看看与你讲故事有什么不一样吧。
我们两个人看了一下晋级小朋友的故事,真的是绘声绘色,虽然会因为记不住词卡壳,但不影响孩子的表达和模仿。看完之后,我问孩子,你看到哪里不一样了吗。他说,妈妈我知道了,他讲的很有趣,我讲的不够有趣,我说算一个,当然还有一个主要问题在于当时我们选择的故事采用的是直叙,没有表情和动作在文字里面,需要自己想象才行。
通过这种方式,孩子就看到了自己与别人的不同,我相信下一次再讲故事时候,他肯定知道怎么做了,至少知道应该怎么学习别人的长处。
一般情况下,孩子都喜欢这种分角色的方式,家长朋友们可以从很简单的故事开始,比如《猜猜我有多爱你》,一只大兔子与一只小兔子,有动作有表情,还有一些有趣的话,孩子很容易受到感染,只要激发了兴趣,就不怕不喜欢阅读。
二、孩子来当“小老师”
老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他们用自己的力量为这个世界输送栋梁。孩子们在象牙塔的时间长则二十几年,短则也得十余年。老师是孩子真正的学业启蒙老师,他们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带领一群懵懂的孩子慢慢长大,慢慢走向成熟。
孩子的心目中,老师都是神一样的存在,老师的地位更是高于父母。所以才会有,在家不听话,家长随口一句“给XX老师打电话,告诉他……”之类,孩子立马就老实了,很害怕自己的美好形象在老师面前崩塌。所以才会有,孩子长大之后的愿望就是当一名老师,虽然他们并不知道这些意味着什么。
借用孩子这种特点,读书就也可以用“小老师”的办法。孩子做班里的阅读老师,家长作为学生,老师阅读给学生听,顺便给学生讲解疑问。这种方式的好处有两个,一个是体会老师的辛苦,一个是孩子要想给家长讲清楚,就要自己多读几遍自己掌握,不知不觉为了完成这个目的和任务,自己也就发现了书中的乐趣,不需督促。
三、通过叙述书中主要情节猜书名
猜东西是很多小朋友都很喜欢的一件事,通过描述寻找线索最终找到答案,取得胜利,这就像我们寻找藏宝图一样。猜书名的游戏既可以让小朋友将读过的书的内容重新回忆并复述出来,还能想起书名再次重温书中忽略的细节。
孩子上兴趣班的班上有个爸爸,他很注重孩子的阅读,家里也是藏书不少,也是害怕孩子看过去不记得,就在送孩子去幼儿园的路上或者出来玩的路上,一起玩猜猜的游戏,比如那本书上有描写爸爸妈妈孩子的内容,孩子就会进行回忆,像《小鱼散步》,里面就有爸爸下班回家做蛋炒饭,发现家里没有鸡蛋了,就让小鱼去买鸡蛋,小鱼就模仿妈妈跟商店老板的说话,老板也配合小鱼进行表演,后来回到家,小鱼还带回了花送给爸爸妈妈。
孩子记忆很好,因为他们没有私心杂念,所以基本稍微引导,孩子就能将内容回忆起来。还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讲故事,做想象力的激活,让孩子大胆的想象编造。
四、你读,我听,找错误
书就要大声地朗读出来,特别是对于孩子来说,一个是锻炼孩子的阅读能力,再一个就是让孩子慢慢理解书中的意思,不是有句“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嘛。读书,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改进改善,爱上阅读。
读书本无对错,但是如果故意的制造一点小麻烦,也会在家庭中带来很多的乐趣。拿起一本书,考一下大家对于书本关键词的记忆,故意找相似或反义的内容解读,看看大家是否能够听得出来,这个考验大家的专注程度。
我之前曾跟孩子玩过一个很简单的类似的游戏,就是我故意的把书中人物名字说错或者人物的只要技能说错,他能够第一时间指出来我说错了,我想这就是他在我讲正确内容的时候已经记住了,所以才会很自信的进行反驳我。
孩子不缺乏能力,缺乏的是一个我们可以给他们展示自我的平台。你读我听找错误,考验的就是孩子认真的程度,可以再次将故事加深,甚至会产生不一样的想法。
五、故事叙述六要素
我们上学时候都学过记叙文有六个要素,它们分别是: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正常来说,一个故事的叙述只要具备这六个条件,就算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孩子的书籍多以故事为主要内容,叙述故事内容反而是一种简单记忆。
用六要素进行故事叙述,可以列成表格式样,也可以用书本的方式书写,更可以进行竞猜提问。就像当初我们记忆历史事件一样,会回想相关的内容,故事总是比单纯的记忆某个要素容易得多。
举个例子,以赤壁之战为例,依次梳理事情发生的时间,事情发生的地点,有哪些人物参与,事情发生的原因是什么,中间又经过了那些内容,最后结果又是怎么样。这样的整个的叙述下来,故事逻辑还很清清楚楚,也记得明白。
这种叙述方式可以进行简化,比如用关键词进行联系,或者用一些关键句子起到承上启下,对于文章的印象也会更加深刻,前提肯定是将书读的滚瓜烂熟。
六、轮流读书
读书应该是不亚于音乐的声音,前段时间央视推出的《朗读者》是进行文化传播的一档好节目,记得很清楚的有一期里面邀请的是邹市明一家,他们读的是《猜猜我有多爱你》,虽然整个的过程各种淘气,但并不影响孩子对于书籍的喜欢。
一家人,每周固定时间,每个人提前选择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籍,挑选自己喜欢的某一个段落,按照某个制定的规则顺序,大家轮流进行朗读,全家人针对朗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出进行修正,比如朗读的声音,比如断句等等。
高中时候的语文老师就是这样一个人,那个时候她家闺女应该是已经小学四五年级了,她很早时候就制定了一个读书计划,每周的周三晚上七点半左右,吃过晚饭,一家人开始读书,用抑扬顿挫的语调进行朗读,这个在我们上语文课的时候,她独特的教学方式上可以看到。
家庭中,使用这种方式可以很容易发现孩子在阅读过程中的细节问题,让孩子正好修正过来,家长也在阅读的过程中,通过孩子的点评找到一个更容易被孩子接受的阅读方式。
这些阅读小妙招是为了更好地激发孩子的兴趣,让孩子能够更好地找到阅读的乐趣。
阅读只是一种手段,更深的意义在于让孩子通过阅读发现人生的意义。
各位爸爸妈妈们好好的借这个难得的寒假时光,制定一个美好的亲子阅读计划,让亲子关系因为阅读更加亲密。
文/布丁妈妈私享会,欢迎关注“布丁妈妈私享会”,布丁妈妈与各位爸爸妈妈一起在这条路上修行、前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