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名片:吴尚志,男,1916年出生,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龙港人,黄埔军校三分校16期步科。部队番号:第三战区司令部军训团第二大队18中队。
我们找到龙港镇码头路吴尚志老人家的时候,他已经在家里等我们了。志愿者代表扬帆似乎和吴老很熟悉,一见面就拉起了家常。借机,我浏览了吴老的客厅。从吴老的客厅墙壁上布置的内容,完全可以看出,客厅的主人和黄埔军校、抗日战争,以及民族富强息息相关。
吴尚志出生于1916年。小时候,虽然家境比较富裕,但是,在就读温州中学期间,由于家境不顺,曾经辍学在家。在亲戚的推荐下,吴老北上报考军校并被录取。1937年7月7日,日寇悍然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接着,日寇逼近南京,吴老所在的军训班被迫从南京迁往江西瑞金,并入黄埔军校三分校,吴老也成为黄埔军校十六期18中队步科学员。军校毕业后,吴老分配到第三战区司令部军训团第2大队(大队长陈怀勋)18中队(中队长阎国帧)。驻地江西上饶。任少尉区队长(同排长),中尉区队长,后任上尉督练员。期间输送了一大批爱国救亡知识青年,记忆深刻的有金冶刚、杨国辉、杨德根、陈章、项显来、冯维增等。
在工作中,吴老还认识了驻扎在浙江金华的第三战区直属陆军91军教导团上校团长唐园,并为其赏识,唐园是湖南醴陵人,原中央军校高教班4期学员(同黄埔军校7期),曾参加徐州会战等对日战役。1940年1月,吴老被唐长官调去教导团任独立营任职。当时独立教导营的士兵都是各部队抽调来的,大部分都是班长、副班长,素质比普通士兵要高,他们在教导营集训一段时间后再分配到各部队担任基层军官。吴老所在的教导团独立营就是培养军官的地方。
据史料记载:1941年3月15日,上高战役开始前,日寇集中了4万余人和坦克飞机等大量装备自安义武宁直扑奉新一带中国守军。中国国民革命军以第19集团军为主力部队在上高,与日寇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会战,中方史称“上高会战”。当时,吴老为独立营指导员,带领部队集结于上饶,徒步出发,白天沿途日寇飞机狂轰滥炸,晚上行军。独立营战士每人配备自动步枪,同时还配有轻重机关枪。枪,子弹,手榴弹等装备加被褥,每名战士负重都在15公斤以上。为了不延误战机,沿途也都没怎么休息,急行军10天左右赶到高安,并奉命在高安的上塘一带阻击来犯之敌。
进入阵地后,战士们不顾疲劳,连夜构筑战壕掩体等工事,并砍来绿色树枝盖住战壕。天亮后不久,日寇就发动攻击了。在反复拉锯战中进入战斗最激烈的时候,独立营官兵和日本鬼子展开了惨烈的肉搏战。吴老在黄埔军校受到过严格的训练,在战场上连续打死了端着步枪逼上来的多名鬼子,其中距离最近的不到五米。独立营死守在阵地上,持续六七天打退日寇不知多少次疯狂进攻。当然,独立营伤亡也很惨重,其中吴老亲眼所见的一位安徽籍吴姓连长和他的文书在战斗中被炮火击中壮烈牺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