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名片:吴尚志,男,1916年出生,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龙港人,黄埔军校三分校16期步科。部队番号:第三战区司令部军训团第二大队18中队。吴尚志老兵肖像
我们找到龙港镇码头路吴尚志老人家的时候,他已经在家里等我们了。志愿者代表扬帆似乎和吴老很熟悉,一见面就拉起了家常。借机,我浏览了吴老的客厅。从吴老的客厅墙壁上布置的内容,完全可以看出,客厅的主人和黄埔军校、抗日战争,以及民族富强息息相关。
吴尚志出生于1916年。小时候,虽然家境比较富裕,但是,在就读温州中学期间,由于家境不顺,曾经辍学在家。在亲戚的推荐下,吴老北上报考军校并被录取。1937年7月7日,日寇悍然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接着,日寇逼近南京,吴老所在的军训班被迫从南京迁往江西瑞金,并入黄埔军校三分校,吴老也成为黄埔军校十六期18中队步科学员。军校毕业后,吴老分配到第三战区司令部军训团第2大队(大队长陈怀勋)18中队(中队长阎国帧)。驻地江西上饶。任少尉区队长(同排长),中尉区队长,后任上尉督练员。期间输送了一大批爱国救亡知识青年,记忆深刻的有金冶刚、杨国辉、杨德根、陈章、项显来、冯维增等。
在工作中,吴老还认识了驻扎在浙江金华的第三战区直属陆军91军教导团上校团长唐园,并为其赏识,唐园是湖南醴陵人,原中央军校高教班4期学员(同黄埔军校7期),曾参加徐州会战等对日战役。1940年1月,吴老被唐长官调去教导团任独立营任职。当时独立教导营的士兵都是各部队抽调来的,大部分都是班长、副班长,素质比普通士兵要高,他们在教导营集训一段时间后再分配到各部队担任基层军官。吴老所在的教导团独立营就是培养军官的地方。
据史料记载:1941年3月15日,上高战役开始前,日寇集中了4万余人和坦克飞机等大量装备自安义武宁直扑奉新一带中国守军。中国国民革命军以第19集团军为主力部队在上高,与日寇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会战,中方史称“上高会战”。当时,吴老为独立营指导员,带领部队集结于上饶,徒步出发,白天沿途日寇飞机狂轰滥炸,晚上行军。独立营战士每人配备自动步枪,同时还配有轻重机关枪。枪,子弹,手榴弹等装备加被褥,每名战士负重都在15公斤以上。为了不延误战机,沿途也都没怎么休息,急行军10天左右赶到高安,并奉命在高安的上塘一带阻击来犯之敌。
进入阵地后,战士们不顾疲劳,连夜构筑战壕掩体等工事,并砍来绿色树枝盖住战壕。天亮后不久,日寇就发动攻击了。在反复拉锯战中进入战斗最激烈的时候,独立营官兵和日本鬼子展开了惨烈的肉搏战。吴老在黄埔军校受到过严格的训练,在战场上连续打死了端着步枪逼上来的多名鬼子,其中距离最近的不到五米。独立营死守在阵地上,持续六七天打退日寇不知多少次疯狂进攻。当然,独立营伤亡也很惨重,其中吴老亲眼所见的一位安徽籍吴姓连长和他的文书在战斗中被炮火击中壮烈牺牲。
为了给侵略者以更沉重打击,独立营组织了以吴老为队长的敢死队,乘着夜幕掩护偷袭日寇指挥所。战士们踊跃报名参加,敢死队每人配备一至两支驳壳枪,或轻机枪,腰上别着几颗手榴弹,大家下定决心,拼死效忠祖国,保卫领土。到了深夜,吴老带着敢死队悄悄地靠近敌人营地,先头的敢死队员用刀干掉了鬼子的两名哨兵。随行的两名工兵出身的敢死队员干净利落地剪开铁丝网,大家迅速通过铁丝网剪出的口子,在夜色的掩护下,摸到了日寇指挥部。因为日寇指挥部外围有警卫,所以指挥部里的日寇觉得高枕无忧,鼾声四起的鬼子根本想不到中国军人竟然会来偷袭。敢死队员杀掉了两名日寇哨兵后,一脚踹开了日寇指挥部的大门,日寇除了个别还能拿出武器作短暂地反击外,绝大部分都是还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就稀里糊涂上了西天。那次夜袭取得了辉煌的战绩,日寇指挥部四五十人全部都被干掉,敢死队队员只有一人牺牲、三人受了轻伤。
日寇指挥部被国军轻易干掉了,这对日寇来说真是当头一棒。第二天拂晓,如丧考妣的日寇采取了疯狂的报复,先后调集了大量的部队向独立营阵地大肆进攻,炮弹像雨点一样朝独立营阵地倾泻下来。在猛烈的炮击中,吴老的左小腿留下了小伤口。由于当时战事正紧,没有在乎什么,只做了简单包扎处理,他毅然坚守在阵地上。不久,伤口发炎红肿了,并一直肿到大腿根部。由于敌众我寡,独立营被迫撤退,在坚守阵地的前后十来天的战斗中,原有800人的独立教导营只剩下区区100余人,伤亡十分惨重。吴老从阵地撤退后,到了后方医院就治。医生摇摇头说:“日寇鬼子的弹片里有毒,要保住性命,就得马上截肢。并拿着手术单要吴老签字,却被吴老断然拒绝当时医院里刚好进了一批盘尼西林,医生就给吴老不断地注射盘尼西林,终于控制了炎症。但可能是伤口中还有非常微小的弹片没能取尽,这支伤腿从此困扰吴老将近70年了.时至今日,每逢变天,吴老的伤口就隐隐作痛,而且时不时还会发生溃烂,成为吴老当年痛击日寇鬼子的一个特殊战斗“纪念”。
1945年1月,吴老调到江苏无锡任参谋主任,负责作战计划。不久,又被破格提拔为代副参谋长。1945年8月15日,日本侵略者宣布无条件投降令吴老深感意外。经过了八年的抗日战争,吴老感慨万千,欣然命笔,写下一诗:“八年抗战惯征鞍,枪林弹雨习犯难。热血忠心勤国事,深思熟虑惜民残。百年痛尽英雄泪,一代春回古杏坛。弘扬我武开新境,且教列强拭目看。”可见当时吴老对于抗战胜利的喜悦之情。
这样聊着聊着,不知不觉中,两个小时就过去了。吴老知道我们要走了,就说:“抗战的故事一言难尽啊!计划今年内把《回忆录》写好,等我把《回忆录》写好出版了,一定送给你们。”吴老要写《回忆录》的事情以前听说过,现在我亲耳听到吴老的这番话,仍然掩饰不住地流露出惊讶和敬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