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是一个五年级的学生,每天放学回家后,父母都会反复提醒他做作业。然而,小明写作业时总是三心二意,磨磨蹭蹭的,只要父母不盯着,就会玩手机、看IPAD。
为了让孩子好好学习,父母们轻声细语地叮咛催促,或者生气暴怒河东狮吼,甚至干脆坐在他旁边当陪读。但即使这样,小明的学习效果并没有变好,反而让他觉得学习是为了父母而学,对自己没有任何好处。
孩子不能主动学习,对学习不感兴趣,最主要的原因是——孩子缺乏学习的内驱力,所以他们的学习是被动而不是主动的。是父母“要我学”,而不是“我要学”。
内驱力为何这么重要?
激发孩子的内在学习动力,在孩子的成长中非常重要。拥有内驱力的孩子通常更愿意主动学习,对学习有更高的热情和兴趣,更有信心和能力去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和挑战。相反,缺乏内在学习动力的孩子往往对学习感到厌烦和无奈,对学习任务感到压力和焦虑,无法真正发挥自己的潜力和取得好的成绩。
孩子学习的内驱力与三个要素有关
1.归属感:就像你现在属于一个球队一样,孩子也需要感觉自己是被家庭接受的,被家人认可和支持的。有了这种感觉,孩子会更珍惜家庭,更热爱家庭,更愿意为家庭付出。
2.自主感:就像你可以自由选择想做什么运动或者吃什么食物一样,孩子也需要感觉自己有决定自己行动的自由。有了这种感觉,孩子会更自信,更独立,更愿意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3.胜任感:就像你完成一个目标后会感到成就感一样,孩子也需要感到自己有能力完成任务和实现目标。有了这种感觉,孩子会更愿意尝试新事物,更愿意挑战自己。
智慧的应对方式
1.用正面语言跟孩子共情,表达对孩子的理解和支持。例如说“很高兴你告诉我你做到了什么”,或者“我看到你很努力在做什么”。很高兴你告诉我XXX;我看到你很XXX(指难过、沮丧、开心等一切感受)。
2.给孩子充分的选择权,让孩子感到自己有自主权和掌控感。例如问孩子“你有什么建议呢?你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你有好的方案吗?”
3.用目标拆分法,将看起来很难的大目标,分解成一个一个可以完成的小目标。例如,如果孩子想要提高数学成绩,可以制定一个具体的计划,从简单的开始做起,逐步提高难度。
小练习
练习用正面语言表达当孩子出现各种表现时,你怎么用正面语言跟他沟通,用纸笔记录下来。
以上的情形当中,家长可以使用的正面语言和启发式提问:
1.考试成绩糟糕,你可以说:“宝贝,看你有点难过,是不是因为这次考试?咱们一起聊聊吧,需要我帮忙的地方随时来找我。”
2.孩子觉得自己学得够好了,你可以说:“宝贝,我觉得你可以再看看那些还没完全掌握的知识点,复习一下。我相信你,自己决定复习计划吧。”
3.作业没写完,却一直玩手机,你可以说:“现在是我们写作业的时间了哦,按照日常惯例表,咱们该做这个事了。”然后温和而坚定地拿走手机。
4.孩子不敢参加学校的演讲比赛,你可以说:“看起来你很紧张啊,需要我帮忙吗?咱们可以聊聊你的担忧。”
5.对于不愿意做难度大的题目,你可以说:“这道题确实有点难,但你之前也完成过类似的题目,我相信你没问题。如果需要我帮忙,晚上9点之前找我都可以。”
练习启发式提问大家可以想一想,平常你都喜欢怎么跟孩子说话,如果换一种方式,用启发式提问你会怎么说,也跟大家把这个记录下来。
想让孩子愿意学习,就得让他们有归属感、自主感和胜任感。要是孩子遇到困难,得给他们足够的理解和支持,帮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成就感和快乐,这样就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部分内容摘自付立屏老师的《给孩子的五顶学习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