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对于简书的一篇文章,读者可以进行的操作有这些:
-
点赞
-
点踩
-
评论
-
收藏
-
举报
-
购买(对于付费文章)
举报和购买大家都了解,这篇文章中,我将会从功能设计者的角度,和大家聊聊另外几个功能的设计理念。
点赞:低成本的互动方式
很早以前,国外数一数二的视频网站 YouTube 使用的是五分制的打分策略,一次统计用户行为时发现,打 1 分和 5 分的用户占巨大多数,而选择中间分值的用户则很少。
这是一个典型的“替用户做决断”案例,在产品经理的思维方式中,这个逻辑是这样设计的:
-
1 分:这什么烂东西
-
2 分:还行,至少还能看得过去
-
3 分:一般般吧
-
4 分:挺好,但不完美
-
5 分:无可挑剔
而在用户的思维方式中,它们想要这样用这个功能:
-
1 分:烂
-
3 分:还不如不评分,浪费我的时间
-
5 分:无可挑剔
2 分和 4 分被用户选择性忽略了,而想要打出 3 分的用户则因为人的天性——懒,而放弃了打分。
之后,产品经理将这一功能演化成了“点赞”,利用这个功能二元化的特点,降低了用户的思考成本,用户更加原意在“认可文章”这一点上做出决断,也就为后来的广告个性化推送和文章推荐引擎打下了数据基础。
简书则在这一功能的基础上做了进阶:你可以选择不同程度的“赞”,也可以直接点击点赞按钮,表达你的赞同。
简书“点赞”分级完美的用户分级,对于只想表达赞同的用户,有快速的方法实现目的;对于想要更加细粒度决策的用户,也有相应的功能设计。
点踩:你永远不知道算法的力量
简书不仅有“点赞”,还有“点踩”,这在各大资讯平台中不算多见。
“点踩”一般意味着你对这篇文章的观点不认同,但不代表这片文章存在违规。
通过这个设计,可以让观点被大多数人所认同的文章获得更好的数据展现,而那些观点激烈碰撞的文章可能被降权处理。
这到底好不好呢?简书的 Slogan 是“创作你的创作”,而创作者需要激励,需要正向反馈,点踩不显示数量的这一设计,规避了作者被打击,继而影响创作热情的情形,同时也会让读者更加放心地表达自己的真实看法。
但一些文章需要观点碰撞,比如对热点事件的评论,又或者是一些并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讨论。在这一点中,知乎平台做的相对较好,点“反对”同样不会显示出数量,同样会进行降权处理,但知乎的反对,其作用是筛查阴阳怪气等弱违规内容。
简书的一篇文章,如果反对人数过多,会被降权,同时收益大幅度下降,而在知乎,除了降权之外,该文章还会被社区的人工智能学习,还可能被交由人工审查,继而遏制了违规情况的发生。
简书的“反对”也是一元化的,知乎则在“反对”的基础上设置了四个子选项,达到一定信用分值的用户,点击反对按钮时会弹出选择框,让用户选择这篇文章究竟是“阴阳怪气”、“抖机灵”等弱违规内容,还是只是有观点碰撞。
知乎“反对理由”功能如果用户不想选择原因,也可以直接退出或点击“其它”,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用户分级:水军、对社区不了解的用户无权参与评判;达到一定信用分值,但不愿意参与评判的用户可以选择关闭这项功能;原意参与评判的用户则可以实现社区共建。
评论:基于整篇文章,写下你的感想
与 B 站等弹幕视频平台不同,绝大多数资讯平台的评论功能,其最小单位都是“文章”。
B 站可以针对某一段内容进行评论,而简书的评论需要通读全文,针对整篇文章进行分析,或者在确认文章的其余部分中没有答案后,向作者提出问题。
评论粒度越小,读者参与讨论的频率就越高,但相对来说,UGC 内容的价值就越小。简书的评论只有在读完全文后才可以看到,阅读过程中不会向你推荐其他读者对这一段的看法,而当用户读完整篇文章,看到评论后,往往要翻到前面重新阅读评论中提到的一段内容。
也许可以开发一个“针对某段内容进行评论”的功能,类似微信读书的“划线”,阅读时可以让用户知道“这段内容有人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当然,用户也可以直接跳转到文章末尾统一查看评论,遇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可以一键跳转到相应段落。
但在简书,深度长文并不算多,对于一些日记类文章,这项功能的用处不大,所以应该给作者一个开关,让作者来控制这篇文章是否要开启所谓的“分段点评”功能。
收藏:稍后阅读,而不是稍后不读
我在知乎的收藏夹有这样的分类标准:
-
稍后读:现在没时间看,先加进去之后读(在任务管理里面会有一个循环任务提醒我)
-
总收藏夹:存放临时收藏的内容
-
等待更新:有些内容是长期更新的,而作者并没有开启“追更”功能,这时可以用这个收藏夹实现对内容更新的监控
而简书的收藏夹没有分类功能,也不能分享,可以看出这个功能在设计之初就不是用户“长期存放内容的位置”,而只是“流转到下一个流程前的中转站”。
我的下一个流程是笔记软件,在那里这些文章将会被做好笔记,然后进入归档,在后期写文章时参考。
而现在大多数简书用户对这一功能的使用方式都不对,收藏夹堆积了大量内容,却从来不会去认真阅读,想要清空却苦于需要一个个操作。
简书应该在收藏的文章列表中显示“xx 天前收藏”,这样用户可以快速了解到这篇文章吃灰了多久,继而提高用户再次打开阅读的概率。
另外,已经收藏的文章可能会被删除,虽然被删除不是平台的问题,但会严重影响用户体验,也许可以把被删除的文章变成灰色状态,与其让用户失望,还不如一开始就不给用户一丝希望。
举报:你的举报,值得被认真对待
在知乎,一个内容在被举报后,可能会进入以下几种流程:
-
弱违规:社区众裁(让用户评判,官方只进行调控)
-
一般违规:工作人员手工进行评判
-
紧急事件:最高优先级推送给工作人员,视情况启动应急相应预案
针对弱违规内容,使用社区众裁方案进行问题解决是个好办法,可以减轻工作人员压力,同时处理质量也不会降低太多。
但知乎众裁有一个设计不太合理:用户选择众裁看法后会给出选择“违规”和“不违规”的人数占比,这可能引发用户的从众心理,在后面的众裁中,用户将会思考“这件事情别人怎么看”,而不是“这件事情应该怎么看”,这就导致了用户的心理落差。
选择观点后的界面同时,B 站的对应功能“风纪委员”投票的决策是不可改变的,而知乎众裁的结果可以由官方人员进行变更,这一点我保持中立态度,B 站这种做法偏向于群体利益,但面对一些争议问题可能出现不公正;知乎这种做法给了出错后挽回的空间,但也引发了用户对于这一功能权威性的质疑。
B 站风纪委员(我不满足条件)而简书两者都没有做,简书的内容举报均由工作人员处理,但简书的平台规模比知乎小很多,工作人员人数不足,社区生态建设一般,这一重担可能会导致部分问题评判不公。
建议简书开发相关功能,采取更加直接的奖励措施——对积极参与社区生态治理的用户给予简书贝奖励,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文章的违规审核,加快审核速度。
同时,帖子的举报是由用户处理的,而这样的处理方式高度依赖于小岛资深的生态建设,如果是一个管理公正、规则完善的小岛,用户会自觉举报违规内容,减轻管理者的运营压力,而如果这是一个初创小岛,没有合适的激励措施,举报这项功能形同虚设。
总结:每个功能都有其道理
最近收到了很多简友的反馈,大家提出了一些需求,其中有对社区建设有益的,也有存在一定缺陷的,我想说,目前简书的每一个功能点,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其目标都是为社区生态服务。
同时,大家要学会给需求分级,如果只是某个小功能的文案优化,完全可以等社区生态较好后再提出来,而一些特别重要的功能,则要被大家发掘出来,尽快进入评估阶段,最终变成现实。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感谢各位简友对简书生态的付出,大家所做的每一次互动,每一次社区建设,都是在为生态服务。
从现在开始,大家遇到违规内容,请花半分钟写好举报理由,遇到低质量文章,请勇于点踩,点赞时,请对不同等级的文章使用不同能量消耗的赞。
生态有你们而更加美好。
本文参考公众号“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文章《互联网社交产品“点赞”简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