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和司马懿,是三国最大的明星谋士,在所有的三国擅长谋略的英才队伍中,站在金字塔顶部,属于泰山北斗的角色 。两人也算竞争了大半辈子,在我们的传统意识里,诸葛亮代表了正义的一方,似乎更被推崇。但是,诸葛和司马,在谋略上,谁更胜一筹,乃是千古之谜,难以求解。
不过,有一个方面,那就是家庭教育子女教育方面,司马懿远远胜过诸葛亮,这一点,事实无可争辩,不想承认也得承认。司马懿的儿子,个个雄才大略,事业干得风生水起,我们熟知的司马师、司马昭,就是那些非嫡子,也是个个不凡。
而我们看看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资质平平,丝毫没有其父的足智多谋和雄才大略,后主刘禅也是想重用诸葛瞻的,毕竟广为流传的一句话叫做虎父无犬子嘛,但是,蜀汉的一二把手的儿子,偏偏就是虎父生了犬子。刘禅投降灭国,诸葛瞻战死倒也算是忠烈。
司马懿跟诸葛亮难分伯仲,甚至诸葛还要强一些,死诸葛吓走生仲达可作证据。可是,以诸葛亮的智商和情商,儿子诸葛瞻怎么如此不堪呢?这其实跟司马和诸葛的家庭教育密切相关。
司马懿无论是谋划规划,还是出兵征战,都是带着儿子,随时对孩子进行教育和指导,在儿子的教育中,司马懿从来都没有缺位过。且不说司马师司马昭,就是其余的非嫡子,也是如此。我们常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但是,司马昭之能也是路人皆知的。
而诸葛亮呢?在儿子的教育中,可以说是常年缺位,从未看到过记录,诸葛亮把孩子带在身边教导教育,除了写封信,别的几乎没有做过。是的,诸葛亮很忙,蜀汉栋梁,事无巨细,但是司马懿也不闲,就是北魏的曹操也一样忙,但是对孩子的教育也是极为重视,很少缺位的。
诸葛亮这种对子女教育的缺位,现在有个词叫丧偶式家教,父母虽然双全,但是,其中一方总是以事业工作为借口,把子女教育的责任甩给另一方,在孩子的教育中,只有母亲或父亲,而家庭教育,缺少任何一方,都是不完整的,都是存在严重问题的。
想让孩子成长为一个人格健全的合格公民,想让孩子全面发展成为人才,我们不妨向司马懿学习,远离诸葛亮,坚决对丧偶式家教说不!
对于司马懿和诸葛亮的家庭教育成败,对于丧偶式家教,你怎么看?
小编认为,孩子是树,家长是根,根深才能叶茂。当今社会,家庭教育的缺失是我国教育的一个重大问题。
很多人对教育不满,主要体现在哪里?无非是孩子们出了问题,即现在的学生脆弱,抗挫折能力差,动辄离家出走,或者轻生;只知道做题,创造力差,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差;太自私,团结协作能力不足,等等。其实这些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做人的问题。
家教是什么?是家长对孩子的言传身教,这往往体现在非智力因素方面。比如感恩、尊重别人、基本的规矩等等,其实就是让孩子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在某种程度上,首先取决于父母。
但遗憾的是,家长们对此几乎没有太多的重视,更谈不上正确的教育理念、人才观念。一谈到家教,就变成了花钱请老师教文化课,而不是家长的身体力行。中国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上很舍得花钱,不惜砸锅卖铁,却忘记了自己的责任与付出。
其实,家庭教育就是孩子生命成长的教育,就是让孩子们萌生会学习,善于学习,会生活,善于生活,会相处,善于相处的意识,并乐于去实践和探究。家庭教育,就是对“根”的教育,“心灵”的教育,只有“根壮”“心灵好”,状态好,才能“枝粗叶肥”,这恰是“庄稼养根,育人养心”啊!
处于今天的信息时代,我们的家长不学习,很难教育好孩子。因为身处急功近利的时代,很多人心浮气躁,跟着社会思潮走,被大众化思潮裹挟,缺乏理性思考,和长远的眼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