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一千佛学菩提岛原创文学红林社
红林悟道《金刚经》第十六品:能净业障分 第二章

红林悟道《金刚经》第十六品:能净业障分 第二章

作者: 红林主人 | 来源:发表于2018-04-17 15:13 被阅读1次

    我在上一节以“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作为此章的开篇言,是想说明天地间所蕴含的自然规律通过天地的运动来展现其力量,而这种规律是不以人的意识而转移或改变的,人类作为自然界这种力量的承受者,在认识到这种规律的力量后,以学习天地的品德包容了这种力量造成的好与坏,所以以主体的身份说出了“犹可恕”的话,其实这是只能承认现实的无奈之语,因为面对自然的力量,人类真的没有办法抗拒,只能承受。

    正是基于面对自然力量无能为力的生存现状,圣贤才对人类发出了最强烈的警告“自作孽,不可活”,因为人类的生存能力在自然力量的面前已显的微不足道,所以我们要自己更加爱护自己,切不可自己作孽,把自己送往不可活的境地。是啊,地球抖一抖,人类就可能面临毁灭绝种的危险,也许你觉得这是危言耸听,但纵观地球的演变史,这样的灭绝事件是真实存在的。人类的圣贤是悟到了这种危机,才会有这样的警告,所以我们才会倡导博爱与和平。

    我们接上一节的问题继续探究,为什么人类明知“不可活”,但还要“自作孽”呢?我想答案还是佛祖如来所说的在于世人“住相”之为。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由食物采集阶段发展到农耕文明阶段,继而部落产生随后诞生国家,人类的生活资料实现了不再“靠天”吃饭的阶段,人类文明也开始了效自然创道法的阶段,社会规律成为了人类重点研究的对象。当物质生活得到保证后,精神生活的需求开始暴发,人性贪婪的一面开始展现,欲望让人失到了理智,凡是与“自然而为”相反的物质与思想开始滋生,汇入“六根”的都是污浊之像,清净自然的认识变的世俗化,也许从那时开始,人类就走上了“不可活”的道路,圣贤们纷纷行动起来,开宗创派各立学说,到处讲经说法,就是要让世人明白苦海无边,修行悟道才能回头是岸。

    儒家的克己复礼等学说,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遏制世人对物质与精神的贪欲。克己复礼指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礼是一种国家级(西周)的礼制,可解释为治国理政的方式和制度,儒家希望通过恢复周礼,使世人(统治者与百姓)的行为归于制度化,在可控的范围内活动,这样世人的贪欲就能得到控制,而不至于作孽太深,真的走到“不可活”的地步。“克己复礼”是达到仁的境界的修养方法。

    儒家“五常”指“仁、义、礼、智、信”的五常之道,“五常”是做人的起码道德准则,此为伦理原则,用以处理与谐和作为个体存在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组建社会。而五常之上就是“道与德”,所以孔子提倡“仁”,是为了让世人再后退一步到达“德”,更加接近“道”,世人退到“德”,就有了包容性与博爱,能包容世间阴阳两方,就不会有傲慢与偏见,就不会有不和谐的事发生,既是有错,也是可恕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红林悟道《金刚经》第十六品:能净业障分 第二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qxpk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