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0年,此时在京城的曾国藩已站稳了脚跟。欣喜之余,曾国藩便让自己的父亲带着自己的弟弟曾国荃来到了京城生活。曾国藩料想,一来借此机会,让父亲和弟弟在京城游玩开开眼界;二来,留下九弟曾国荃,自己亲自辅导其功课,让其也能走自己的路,一路直上考取功名利禄。
时间过了一年多,在京城的日子倒也欢快,曾家父子三人经常围炉交谈所见所闻,其乐融融。不久后,其父曾麟书便启程回家了,只留下曾国藩与曾国荃两兄弟,然没过半年,曾国荃却提出了突然要回老家,且决定不再去上房和哥嫂一起吃饭。这可急坏了曾国藩,因为在他认为,兄弟和睦可非同一般,纵使国家不济,家庭也不能因为兄弟不睦而衰落的。
于是,曾国藩急忙找来了曾国荃,一心想问清楚缘由,然执拗的曾国荃却终日不言。无法,曾国藩又写了好几千字的劝解信,曾国荃却依然无动于衷。曾国藩急不可耐,在将自己的妻子盘查了一遍后,紧接着又将服侍的丫头训斥了一遍。为保住自己的弟弟能继续呆在京城,遂自己端着饭去到曾国荃那里同吃。
一来二去,此事情总算有了缓解,曾国荃在任性了一月后,又一起在上房同哥嫂同吃了起来,但对于此事的真正原因,曾国藩和妻子欧阳估计到死都没能明白。直到曾国荃的曾孙曾宝慈的一篇文章,如今我们才彻底得知,如今看起来,那原因却不由得让人哭笑不得,16岁的曾国荃,当时还真是小孩子脾性十足。
话说曾国荃少年时,喜欢喝浓一点的茶,茶叶要较常人多些。而每次饭后,又必须另泡一杯新茶,原来饭前的一杯茶必须去掉,如果在原来的旧茶里加水,忠襄是断断不喝的。无独有偶,有次欧阳夫人以为忠襄杯中的茶尚浓,于是往里添了些水,就没再沏茶。然曾国荃却有些生气了,认为嫂子是有意而为之,于是赌气不再与兄嫂共同在上房吃饭,并扬言要回家。
谁能料想到,这曾国荃急着回家是因为一杯茶的缘故?大抵曾国藩也是万万不能得知,只是,他九弟的习性本如此,正如曾宝慈所说:“此事证明了他祖父曾国荃的“忍性”,后来得以攻破天京,也缘于此好性格。本来祖父与文正的这次间隙不能得知,熊伯夫人也是忍了二十余年才说出来,吾少时听闻过,但详细了解时,为时已两甲子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