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白露
01
几天前,被一条微博刷屏了。视频转自外媒,是让几十个5—50岁的男性描述一下自己的父亲,出现的全是充满赞美的:责任、陪伴、很好的朋友、伟大的存在等等。博主原意是想称赞一下父亲这个角色,带给大家一些正能量的,结果,近万条评论堪称月度最佳车祸现场:
![](https://img.haomeiwen.com/i11624575/1dd1132ea08db2b6.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1624575/4bea7bda1767caef.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1624575/d9097b19a4fc6a3d.jpg)
截了几个图,触目惊心,大部分是控诉自己的父亲:大男子主义、直男癌、懒、无责任心、自私、蜜汁自信和优越感等等。只有极少部分赞美了自己的父亲。
鉴于网友大部分是80、90、00后,所以父辈大致是50、60、70后,父辈们看不到这些评论,网友也无心理包袱了。但不少理性的人说,从传播的角度讲,称赞自己父亲的,不容易被看见,而网友累积的愤怒,找到了突破口,也就出现大面积这样的评论了。
02
也有网友王先生发表观点说:即便老子有问题,那也是你爹,不容你来指指点点!”并且认为,仇视父亲都是女权惹的祸,誓死捍卫自己的尊严。
支持的人也非常多。
推算一下王先生应该出生于60、70年代,大部分人还是极度认同天赋父权的,认为在家庭关系中,父亲 这个身份高于一切,享有天然的权威,只要有了父亲这个身份,就意味着拥有了绝对权力。
这是一个传统父亲的代表,认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那一套,孩子是自己的附属品:“这种不孝的孩子就不该生下来,我的孩子就该听我的” 。而80、90后普遍受过比较好的教育,尊重、平等、独立是主旋律,个体意识逐渐萌发,并不接受父权天然的正当性。在有话语权后,童年累积的愤怒都喷薄而出,极端的就是截图中的那样。
03
知名心理学家武志红说:中国父亲,被高估成超人,低估成懦夫。我们的父亲被整个社会推到竞争的前面,天然赋予了“强大”这个标签,而社会竞争的规律,能者生存,只有一小部分人成为了真正的强者,一小部分人沦为彻底的失败者,大部分不上不下,勉强挑起家庭的责任,但不能给到下一代更好的资源。这些资源包括:学识、品格、道德修养、经济能力、社会地位等。
而中间的那一批,却被低估了。
知乎有人问:“你的父亲在家里是什么样子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11624575/6993c9e47a21d822.jpg)
有网友说:
”他对我还是很疼爱的,买了不少自己舍不得的东西。他很普通,什么都不突出,我们家里不也宽裕,但是有爱就好啊。”
“回到家就会抱我,但是不理睬妈妈,家务也不做,不知道如何评价,是个好父亲吧。”
“别人欺负我一句,马上打回去,哈哈,但平时我会欺负他,告诉我在外面要给他留点儿面子。”
“和我话很少,不亲近,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但是妈妈说我胳膊摔断那次,爸爸偷偷哭了,害怕我残废了。”
“家里比较困难的那几年,他从没和我们红过脸,说让我们受苦了,不能再乱发脾气了”
类似的还有很多,相信我们的父亲没有那么不堪,也有很多温暖的存在。没有绝对差的父亲,但有相对好的父亲。欢迎你说出和父亲的故事。
-END-
400天写作计划 第5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