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花秋月何时了?老师知多少!
文|筠心
“我竟没有特别想写的老师!”我合上琦君的散文集《烟愁》,向沙发那头的他,喊出一句。
快到教师节了,偏偏又读了琦君写启蒙师、英语老师、大学时代的恩师……心里不免起涟漪。我也是经历了小学、中学、大学,受过无数老师的孜孜教诲,却无心无肝若此。
或许因为我从来不是拔尖生,亦不是垫底的——特别聪明或特别调皮的学生,才值得老师付出最多的心血与关注?不曾得到太多的我,对老师没有太多感触,大概也不算过分吧!我在心里自我安慰。
既然不能假装感念师恩,终究只能流水账般地略略记一笔,生命中的老师们。
• 1
T老师是我小学四、五年级时的班主任,教语文。那时她大约三十几岁,卷发,微微有些丰腴,杏眼,双眼皮,比我妈长得俊。她的名字也很美,叠字,我们一下就记住了。作业本的封面有一栏“老师”,后面两点冒号,有同学就直接填上了她的姓名。结果,交上去后,被她命令擦去,改成“T老师”。记得她一脸严肃,颇不高兴。
那时,我的作文写得不错,经常得到她的表扬。被当作范本,在课堂上朗读。小小年纪的我,也不知从哪儿学来的,喜欢反常规化写作文。比如老师出题“我的好朋友”,大家都写小红小明的事迹,我却大谈书与我的故事。这种另辟蹊径的写法,让她很是称道。我的作文本上,总是密密麻麻的红圈圈。
但我沉默寡言,远远见到老师,能躲便躲的孤僻性格,又使得我与她一点也不亲昵。我的综合学习成绩大约在班上十名左右,可我却连“一条杠”也挂不上,整个小学时代都是白丁。
毕业前夕,她给我数张方格纸,让我把那几篇另辟蹊径的作文抄好给她,说给以后的学生当范本,我的内心小小骄傲。又过几天,去重点初中的名单下来——每班前十名,而我恰恰排在第十一名。也不意外,反正我一直游荡于八至十一间。
直到开学的前几天,爸爸在街上遇见小学校长,他们其实是老相识。校长得知我的排名,嘀咕一句:“咋这么巧!”回去一查,我真实的名次是第九。事情暴露,她红着脸与我爸说:“我不知道是你的女儿,不好意思,不好意思……”可是,尘埃早已落定,我还是去了那所普通初中。
• 2
有道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那所普通初中的办学宗旨是,将成绩最好的学生集中在一个班,由最优秀的老师来栽培。而我有幸在那个班。班主任C老师教数学,她身材瘦削,却总是昂首挺胸;嘴唇很薄,说话嗓门尖锐;她的口音有股怪味,讲课却明了易懂;她的板书很漂亮,无论代数坐标,还是几何图形;她有很多衣服,衣角却常常落满粉笔灰。我既喜欢上她的课,又害怕她瞪眼睛的模样,因此对她亦敬而远之。
后来,我听同学说,C老师祖籍福建,是归国侨生,她的家人都在海外,包括丈夫儿子。她说喜欢教书,再过十来年,退休后,就与家人团聚。因为我爸也是闽籍,开家长会时,与C老师多聊了两句,所谓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也是人之常情。
但令我没想到的是,某个星期天早上,爸妈竟让我给C老师送礼。礼物是一只泛着红光,香喷喷的麻油鸭,用塑料袋扎紧,装得很严实。爸爸说:“C老师一个人生活不容易啊!”妈妈说:“与C老师搞好关系,不会吃亏!想想你与T老师……”
这可真是难为煞我!C老师住校,教学楼后面的一排小平房,即教工宿舍。我怕被别的老师撞见,只得先猫在远处的草丛里,侦探“敌情”,务必等空无一人时,才前去敲门。可是,这是星期天,不是政治老师出来晒被子,就是体育老师端着脸盆洗衣服,没个消停的时候。我只好等啊等,不时冒一下头,直至C老师叫我的名字。
吃了麻油鸭的C老师,对我和之前一模一样。该表扬表扬,该批评批评,班干部依然没我的份。唯一一次,最亲密的动作,是初三时,她为我轻轻抚平翘起的衣领,我有种受宠若惊感。再有,毕业考的前一天,她说:“有一天,你们一定会怀念初中时代!”她连说三遍,镜片后的眼睛异常慈爱。
• 3
C老师为我打下了扎实的数学基础。可是,高一时我的数学开始挣扎于及格边缘。我就读的是一所重高,分住校生与走读生。住校生基本是农村来的,入校分数线比我们城里的高六十分。因此,我也就沦为班里的中下游生。这种落差是极难受的,我有点自暴自弃。
班主任D老师教英语,她出身农村,恢复高考后,考上大学。她三十出头,但面相显老;个子不高,却充满韧劲。我们都看得出来,D老师比较偏爱农村生,尤其是与她同乡的。D老师的英语发音,远不如我的初中英语老师动听,但她的教学却足以弥补。
高二时,我痛定思痛,决定抛弃物理化学,集中精力对付语数外。因此,D老师的英语课,成了我的关注重点。D老师是板书大王,一堂课至少擦掉三整面黑板。她踮着脚尖,把例句写到黑板的高处,语法要点,更是反复强调。D老师经常歪着脑袋问:“Understand?”这一幕至今在我的脑海里。
我刷刷刷地记了几大本英语课堂笔记后,英语成绩有了显著提高。一天早自习,D老师解答完我的疑点,突然问:“爸妈为你请了家教?”我摇摇头。木讷的我没有勇气告诉她:“我喜欢你上课的风格……”
高三的那年深秋,我去了文科班,作别D老师。她对着我们几个,恋恋不愿离群的“羊羔”,含笑鼓励道:“全年段分去文科班的学生,数你们最棒!”多年后,某个住校的同学,回忆起D老师曾给予他母亲般的温暖,我不知如何接口。但有一点,我竟选择与D老师一样的大学专业。
春花秋月何时了?老师知多少!如今的我,论齿序,已比当年的老师们年长。我也曾站上讲坛,凭心而论,在慧眼识才,在不偏不倚,在爱岗敬业等等等方面,我是否做得比她们更好?我,实在汗颜!
他,我家那位,同为70后,十分羡慕我:“在我们农村,一学期要换好几个代课老师,你们真好,老师一带三年!”
是啊,我应该感恩,是老师们的付出,让资质平庸的我,得以跨入大学的门坎……千山万水外,就让风儿捎去我的一声迟到的“谢谢”。
(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筠心,喜欢读旧书的70后,从竹影江南到郁金香之国,美篇签约作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