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作品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人情薄如纸,纸如薄情人。——题记
俗话说:人情薄如纸。第一次从长辈口中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还是一个懵懂顽童。那年春天,我还不到当时规定的入学年龄,却渴望着上学。我十分羡慕那些挎着花布书包、蹦蹦跳跳去上学的玩伴,带着墨香的课本,兴奋地放声诵读,羡慕他们可以在纸上写写画画。
那时候,大人们通常用牛皮纸或者报纸给孩子包书皮;那时候,商店里也卖草纸、有光纸和宣纸。自幼受到父母的影响,我对那些印着文字的纸张,有着一种无比庄严、神圣的敬畏感;对那些能在上面写字画画的白纸,有着一种天然的亲近和喜欢,纸上自有一番景象。
我家隔壁就是一所中学,初中和高中在一起,从早到晚,总能听到上下课的铃声和琅琅的读书声,老师讲课的声音以及课间欢腾的喧闹之声,偶尔还会有纸飞机,从学校院墙那边飞过来。如果没有听到任何指令,我会把它们作为战利品收起来,跟年龄尚小的伙伴一起玩。
黄昏来临,所有师生都离开了校园,学校里一派寂静。父亲喜欢在这个时候拿一把火钳,提着竹筐,去学校东南角的垃圾箱里挑拣一些废纸回来,偶尔还会捡到粉笔头和铅笔头。母亲挑出尚可写字的半张白纸或印有文字图片的旧报画刊给我,我便用铅笔头在纸上涂鸦。

那是多么快乐无忧的时光!我跟小伙伴们分享五颜六色的粉笔头,把地面和墙壁当作纸,凭借着天真烂漫的想像,完成各种莫名其妙的创造。能够拥有洁白的纸张,在那时简直就是一种奢望!那年春天,正当油菜花开的时候,伙伴们去捉蜜蜂捉蝴蝶,而我在各种纸上胡写乱画。
后来上学了,从小学到中学,从中学到大学。这十余年的时光里,不知写了多少张纸,也不知读了多少页书!白纸黑字,言之凿凿,态度鲜明!从神圣的敬畏到亲近热爱,从陌生好奇和欣喜到熟悉与习以为常,纸张和其中的文字对一个人的成长产生了多么深远的影响!
中学时代,程老先生在我的作文本上圈点标画,从文字书写到遣词造句,从逻辑修辞到审题立意,从谋篇布局到行文风格……我从密密麻麻的纸页上看到一颗令人肃然起敬的灵魂。他用略显苍凉却浑厚的男中音,当众诵读了那篇千字文,并作了全面深入、详细的点评。
那一刻,仿佛所有文字像兵马俑一样在纸上站立起来了,排列成井然有序的威武战阵,朝着思想的统帅致敬!从这一刻,纸上的世界精彩纷呈。我的文章被贴在学习园地里,被刻印成书册,被更多人赞许。进入大学中文专业之后,担任起文学社的主编兼社长,而这一切仅仅是开始。

那时最喜欢去图书馆,汗牛充栋、浩如烟海的纸上世界犹如一个巨大的谜宫。每一个挑灯夜读的晚上,思接千载,视通万里,遨游于万仞之上,驰骋于四野八荒;每一个奋笔疾书的白天,纸上的世界寂静而喧嚣,那些悲欢离合的人生际遇,起伏跌宕的故事情节,青春文字,激情飞扬。
学生时代,先后有诗歌、散文、小说作品在《文友》《现代作家》等刊物发表,《古城印象》在《大学生,你好》栏目中播出。大学毕业季,我的诗歌作品集《情结穿过花季》和散文诗集《血液中的花瓣》已经以专辑的形式被刊发,后来分册出版发行,签名售书的场景,至今记忆犹新。
走出校门的那一刻,踌躇满志,却不幸从纸上的世界,坠入纸下的深渊。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陆续有文章发表在刊物上,寄来的稿费很快在书店或者书摊上挥霍一空。随着时间推移,工作愈来愈忙碌,各种琐事缠身。渴望拥有静心创作的环境,却被身外的浮躁喧嚣,破坏殆尽。
总有一些奋不顾身的时刻,灵感催促我骑上思想情感的骏马,奔驰在白色的冰雪世界。那一刻,纸上有风雨声伴着读书声,有家国事随着天下事。然而发表文章的通道,似乎变得愈来愈狭窄。文友们感叹圈子文化正在影响着纸上的江湖。网络时代来临,全民写作开始。
近二十余年来的写作,逐渐从纸上迁移到网上。当阅读与写作变成一种内在的精神需求,甚至像每时每刻的呼吸一样重要的时候,我仿佛已进入到另外一个桃源世界,淡忘了纸上江湖的存在。然而实事并非如我所愿,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网上的江湖,即纸上的江湖。

江湖传言虽不足信,但是当你涉足其间,便会发现有许多潜规则。那些在台上慷慨激昂、义正辞严、声泪俱下的豪言壮语,通常只是说给大家听的场面话。只说不做的场面话,与心照不宣、只做不说的江湖规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多少正直的人,深恶痛绝这样的江湖!
可是我们依然活在这样的江湖上,对不公平的潜规则熟视无睹,甚至到了冷漠无情、麻木不仁的地步。人情薄如纸,当你真正领悟到这句话背后的凄苦与无奈之时,你已经从不经世事的懵懂顽童走到了饱经风霜的不惑之年。纸上的文字,纸上的世界,竟成了纸上江湖!
突然间想起宋人黄庭坚《寄黄几复》那首七言律诗: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意思是说,我住在北方海滨,而你住在南方海滨,欲托鸿雁传书,它却飞不过衡阳。
当年春风下观赏桃李共饮美酒,江湖落魄,一别已是十年,常对着孤灯听着秋雨思念着你。你支撑生计,也只有四堵空墙,艰难至此;你治理国家就像三折肱的良医一样,不需要去请求别人的经验。想你清贫自守,发奋读书,如今头发已白了罢,隔着充满瘴气的山溪,猿猴哀鸣攀援深林里的青藤。我援引此诗,别无他意,仅作为散文《纸上江湖》的结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