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些时间你是在沉头乱撞中度过的,比如找不到某件东西你会把东西翻过去反复查看,甚至会把一个柜子里的物品来回翻好几回。
但这种方法并不能真正的帮助你,虽然快速翻找看起来会节省你的时间,但这种不确定的翻找其实是在浪费你的时间,因为你对自己的结果是不确认的,所以需要反复重来。不如一次性把这个地点认真查找完毕,确认无误后再去找下一个地方。
同样的,你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也会重复用同一种方法去解决。
本文将从个人案例出发,从识别问题到解决方案探索分两步来说明我的解决思路。
这个解决思路针对有明确预期的,跟别人无关的问题。比如看攻略做一张PPT出来,看算法的原理写出一段程序。
这些问题的特点是有明确的标准,成功和失败都是有对照的,并且有相对清晰的指导方法。
就好像学习驾照一样,路径是明确的,重要的是让你的行动路线跟结果完全一致。驾驶的流程清晰可见,但是具体如何做,什么时候拐弯只能靠个人感觉去反复训练和完成。
真正的死磕从来都不是重复用一种方法尝试
同样的方法如果试了三遍,不要以相同的方式重复第四遍
我这么说的时候一定会问,这难道不是一句废话么?还真不是。
在仪器失灵或者事情跟想象不符的时候,你可能反复用同一种方法去试。
去年我用鲁大师更新显卡驱动程序,用同样的方法装了半个小时,软件显示更新失败我就重试。我以为凭借这种方法,就会撞对,就会以某种偶然的方式去解决掉。
半个小时之后,我意识到,既然前面没有解决掉,后边肯定不会解决掉。
于是我去室友那里求助,他跟我说,你可以装驱动精灵试一下。我的第一想法是,鲁大师跟驱动精灵没有什么区别,鲁大师不行,驱动精灵肯定不行。
随后,我还是试了一下,虽然都是第三方软件,但终究不是一个。用驱动精灵安装,成功。
周三,我们实验室的打印机坏掉了。一个老师用同样的方法试了七八次,还没有成功,还一直尝试;我去试了两次,也没有成功,于是放弃。
今天下午另一个老师来看了一眼,从他那里把一个墨盒装上,打印机立马好了。
去年我去修摩托车,修摩托车的师傅跟我这么说的:电子零件跟机械零件是不一样的,电子零件坏了就是坏了,没有中间状态,不可能一时好一时坏。但是机械零件确实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有时候会好,有时候会坏。
如果你的电脑出现一些问题,你试了三遍不能解决,放弃。你的程序出现了问题,第二遍都不用重复,不会对。在一个确定输出对应确定结果的系统中,不要用同样的方法做一件事。
即便这件事很重要很紧急也不要多次用同一种方法重复,因为问题能否解决跟它对你是否重要没有任何关系。
用同样的方法去死磕是没有用的。不可能在第一次失效,第二次就有效了。
真正死磕状态应该是什么样的?应该是用不同的方法去试。
我们的寝室门是那种用卡片可以撬开,我之前用一张废弃的身份证试了一下,一分钟撬开。
等到第二次我把钥匙落在寝室里的时候,我用一张信用卡来试。试了五分钟还没有成功,我的手法跟第一次的手法完全一样,但是没有成功,后来我去思考,锁头的方向是怎么样的?用新的方法去尝试,可惜依然没有成功。
后来,我刚开始速度比较快,于是我放慢速度去开,而且每次快要接近锁头的时候,猛然用力,结果门开了。
分清有效重复和无效重复,对于定义问题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
那么,哪些是有效重复,哪些是无效重复?考虑以下因素。
1.不同问题的有效重复和无效重复是不一样的
以前的电视机没有信号拍几下可能就好了,但是现在的电视机怎么拍都不会好。那么拍打对于以前的电视机就是有效重复,对现在的电视机就是无效重复。
2.同一个问题,不同人来做是不一样的
同样解决打印机问题,我跟一个老师都没有解决,另一个老师来了直接解决。所以,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候,可以考虑换人。
3.同一个问题,用不同方法的工具来做是不一样的
用鲁大师不能安装好的驱动,用驱动精灵就能成功。
有效重复的关键是改变解决问题的某个环节,在此之前还需要定义问题有哪些环节是可以改变的。
只有清晰地定义问题之后,解决方案才有用武之地
定义问题首先是一个意识,当你遇到难题的时候,你应该有明确的内心反馈——我遇到了问题,需要解决。有了这种意识之后,你积累的方法、你获得的经验才能派上用场。
什么是问题?产生挫折的,需要被解决的,现实和想象之间的差距。
1.Something that causes trouble or puzzle
2.A trouble or puzzle that needs to be solved
3.对工作而言,造成应有状态与现有状态之间存在差距的各种影响因素就叫问题
问题绝对不会发生在现实,问题只会发生在你的想象中,也就是说,你用了一个你觉得对的方法去处理一个问题,但是没有得到你理想中的答案,那么这时候你就应该反思,你的方法错在哪里?
方法错误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原理错误,第二种是不匹配
原理错误是指这种方法本身就是有问题的,这种问题常因缺乏必要知识导致。不匹配是指方法是对的,但不能解决你的特有问题。
定义问题的困难之处,是无法分清方法是否匹配,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详细的对比。
在进行完全对比之前不要怀疑方法
前段时间,我作图之后发现自己做的函数曲线跟理想结果不一致。我反复的查找问题,没有找到。
当我叙述给老师的时候,我发现是因为自己没有注意到坐标单位。原图的坐标单位是毫米,而我用的是国际单位,米。所以横坐标的数值差了10的三次方,出现问题之后,我就怀疑算法出了问题,或者论文给的原理不全面。
我们很容易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部分信息上,比如只看到了曲线和坐标数值。却没有看单位,当发生这个问题的时候,你怎么对比也不会知道正确答案。
当你的结果跟理想结果进行对标的时候,请一定要对照全面,把每一个你能看到的,细节都进行对比,你有机会把问题去找出来的。一定不能在没有详细对标前,就去怀疑方法。
我们有怠慢内容的倾向,比如我们会选择略读,或者速读。但是一个良心作者会删去大部分内容,把最好的留下来,如果你按照自己的心意去做选择。本身的知识又不够丰富的话,你学到的知识是会变形的。你感觉是懂了,但其实你没有懂。
定义问题也是同样的道理,不把所有的内容项从头到尾认真对标完毕,只关注到主要部分,你觉得是节省了时间,但其实是浪费了更多的时间去做无用的核查工作。

总结这篇文章,我们把问题定义为理想状态和现实状态的差别,而解决问题就是缩小差别的过程。
我们从识别无效重复开始解决问题,提到了直接解决无效重复的三种方法:识别问题是否能够通过固定不变的方法解决、换人、换工具;
之后提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错误有两种表现,原理错误和方法不匹配。在大部分情况下是由于方法不匹配造成的,所以你需要对方法和行动做对比。
做对比的关键是——全面,特别是对于有明确标准的结果,更是要一一核对,找到漏洞。
现在你尝试思考下,自己是如何识别无效重复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