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先弓着腰接受西风的坡地,无论是负阴还是抱阳,一开春,就学会了乌云之散淡,看似绵软无力,却能颠覆,自然更能铺张。铺张就是容缺,容缺是和谐的前奏,也是共生的基础。等一周或三五和煦天气过后,大地由一片草黄抹上了几缕柳青,又由几缕柳青转向身边公园里一坛一坛碧绿了。可见散淡力量之无穷。
草黄,是冬的贫穷亲戚,而柳青是仲春的难兄难弟,至于碧绿如酒,就是图一时开心吩咐宫里御厨开小灶的皇家子弟了。

同样,云之散淡,终极处,往往有刀锋之力。这把刀,能使雨芽掉落,也能使云齿挫失,辅助大地火种之重生。
天散地淡如此,人之散淡又何种景象呢?
坐在柳丝低垂的公园石椅上,翘首西望,一江之洪竟然在天边横躺。这种只有在大雨前产生的景象,在老农眼里稀松平常,于我心里却充满恐惧。记得就是这样一个早晨,雷雨交加的早晨,兰浦公交车把我甩在距离产业园百米之远的站口,而除了站亭之外,可以拿来遮头暖身之物一点都没有。也就在这个时候,我懂得了裹身衣物之可贵,而平时那些辛辛苦苦积累下来的钱物都露出了狰狞的面目。为了不让鞋子进水,我不得不站在不锈钢的凳子上,让风雨当观众,看我一个人在昏天黑地里进行颤抖式表演。
这使我想起经常住院的二姐和大姐夫。一个人在精神散淡之后,物质生命还能剩留什么?
这又使我想起早年还能在田地里劳作的父母。看似散淡一生的他们,为何向脚下每一寸田地洒上了可以用水壶装用箩筐盛的血汗,却原来是,把一切的希望都凝结在稻谷麦穗上头了。
这更让我面对崇尚自由散淡人生却又喜欢咬文嚼字的自己。似乎每天起早到黑,身心一刻都不曾懈怠过,只要有一丁点空闲时间就会捡来各种书籍阅读,就是对社会之书充耳不闻,闻而不思,思而不过夜。书本越堆越高,知识越来越少,处世经验似乎屈指就可数。
陈水河原创于2019.3.28中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