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物人物人物春秋
【人物】胡适:文人的政治理想

【人物】胡适:文人的政治理想

作者: From石云杰 | 来源:发表于2017-12-06 14:49 被阅读42次

1:早期的生活环境造就了胡适

著名学者熊培云说:所说的人杰地灵,不如反过来说:地灵人杰。环境造就了一个人的成长,而非人的成就影响了环境。一个人一生,尤其是早期阶段,所接触的环境,往往决定了人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直接或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处事或处世的方式,很长时间甚或一生都难以改变。

胡适出生在徽州绩溪,徽州人善做生意,“徽州帮”、“徽骆驼”、“绩溪牛”等远近闻名。胡适的身上也继承了徽州人的优良传统,并始终引以为豪。胡适不仅以“努力做徽骆驼”来勉励自己,而且对徽州著名学者等很熟悉。“衣锦还乡”成为名族意识中的结晶,其所代表的不仅仅是还乡时的一份虚荣心,更多对家乡一切的热爱与自豪感,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胡适的父亲有志向,有文采,虽然对胡适的直接影响并不多,在胡适3岁时就死了,但是胡适有位合格的母亲,母亲想方设法照丈夫的遗愿送胡适去读书。

胡适接触父亲的《学为人诗》,开始懂得忠义孝节;听从母亲,每晚放学向孔夫子拜揖,成为孔子的信徒;胡适心理还装满了神佛观念与轮回思想。在小时候,胡适还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也没有属于自己的判断,只是抱着属于孩子天性,对外界的一切都充满好奇,学习或接受一切新的知识。即使后来留学美国,胡适仍然极易为外界环境所改变。接受了“进化论”,改变了他原来的神佛观念,甚至会极力批判;在美国,受身边美国人的影响,也成为了“不可救药”的乐观主义者···随着,年龄的增加,胡适开始有了自己的判断,慢慢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而这些都是在美国形成的,包括他最为主要的“自由主义”。生命得以精彩与延续的源头在于尝试,固守原始,必定会错过更精彩的改变。

即使如此,胡适接受的新文化、新思想并没有完全改变胡适自小的认识,就如他早年信奉的老子的不争哲学,并且竟与美国接触到的《圣经》结合起来了,使之成为一个极端的和平主义者。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就是梁启超,这也是他所保留下来的。梁启超还影响过毛泽东,毛泽东比胡适小两岁,后来曾追随过胡适。胡适极力赞扬梁启超、戌戍变法、肯定梁启超的改良主义,这种思维可以作为胡适后期的“好政府主义”等的一个原因。在混战时期,胡适因正统思想,始终未给共产党一份支持的话语,可能他也很清楚蒋介石政府的专制倾向。但是,他想保全一个更有实力的政府,然后再开始他的好人政府主义,寻求一种改良。这与当初梁启超极力寻求改良封建主义制度的方式,多有几分相似。政府本就无能了,改变也只是徒劳。根本的问题与矛盾不去除,再美好的理想也只能成为幻想。胡适一直认为万事可商量,万事都有变好的可能。胡适对一切都保持着宽容心态,不分对象地革命或改良固然是不行的。

2:中国社会文化方面的改革

中国20世纪初期的社会,许多知识分子接触到新的文化或思想。在新文化的新思想“涨潮”中,一切显得那么好而优秀,以至于在某些人眼中自己的那些“传统”是那么不起眼,也有些人对这如此多好的一切,忘却了其可能或必定存在的缺点与不足。知识分子们充满了空前的兴奋感。知识分子们首先着力处理的问题就是那些旧的文化、道德、伦理等。

在这场新文化,新思想,新事物的大潮中,中国社会中知识分子既是社会事件的实行者又是社会事件的“观众”。短短20年,从改良到革命,各知识分子从文字或出国学习中学到或看到的新文化、新思想、新事物中慢慢形成自己的拯救民族的一张“药方”,有成有败,或激进或缓和,对社会中的任何一位知识分子都是一种痛并快乐的考验。

一个当时寻求道路的知识分子中面临的现实尴尬与矛盾:这些生长在本土的知识分子,他们接触的是本土的文字语言、文化历史。通过文字或留学,认知了一个新而有诸多远远比其本土优越的现实。于是,他们用依旧属于旧的“文言文”批判旧的一切,如此想想,多少有点滑稽可笑。就如胡适的《文学改良诌议》,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虽然较为通俗,可还是用的是文言文。只有胡适的翻译的小说和诗是白话,是《新青年》上最早发表的白话文字。。真正的文学改良,说是从胡适开始的一点都不为过。在这个时代,有知识分子一直宣扬接受新事物的必要性,而就文学方面。胡适不仅宣扬文章白话文的必要性,而且也花了很多的时间与精力去尝试,身体力行。胡适是位难得的负责的文学革命者。

或者,我们应该换个角度看待胡适的高深:如果我们仅是把一个问题“是”与“否”,“对”与“错”,不管多么“义正言辞”地抛给公众,所起的作用是非常小或短暂的。身体力行的实践,一方面使公众对其理论有更深的认识,另一方面也能较有效地避免误会的产生。现实中的“标题党”便是一个反例。并非胡适思考多么成熟或深入,而是其一开始,方法与路子就是对的。纵观起来,文化改革方面是胡适一生中做的最为成功与正确的事。

胡适崇尚自由主义,一方面体现就睡观点自由,于是对相对的观点有更多的容忍之心。与其说胡适大度,倒不如说是胡适“自由主义”的功劳。各种所谓的深度或高度的问题结果,可以用同一起点的原因(平等的原因)解释。

3:胡适:卷入资本与共产主义的自由主义者

辛亥革命终于能有了一个突破性的果实。胡适一开始并不看好辛亥革命,更没有看好过孙中山。孙中山在胡适心目中的地位始终没有超越过胡适心目中的梁启超。胡适一直到蒋介石的政府,才开始关注政府的概念,胡适的“好人政府主义”也是那个时候提出来的。个人觉得,胡适在社会方面的各种观点其实可以用他的自由主义来解答。胡适在美国上大学,也多次在美国演讲,胡适的博士头衔不少也是来源于美国的大学。美国政治、法制、经济方面的各种自由给胡适留下很深的印象。自由主义成为胡适在探索救国方向的一个毕生梦想,并且把他的这种主义应用在当时中国社会的多个方面。

初期的观点自由仅仅是其中一个例子。胡适推崇过“好政府主义”,实质就是由好人、专家治理政府,管理社会,这其实可以说是胡适把他的“自由主义”向政治方面的一次宣扬。胡适一次拜访美国的朋友,看到美国的泥瓦匠都开汽车去工作,很受感动,胡适极力称赞美国这种经济上的自由。胡适问朋友:“为什么一定要把自由主义硬送给资本主义。”胡适认为自由并不是资本主义的专利。这难道不与70年后中国市场经济的提出多有几分相似吗?胡适的经济自由的观点是何等的先进。另外,胡适也将自由推向法律。胡适在一篇《人权与约法》的一篇文章中,认为法治不仅仅只对着老百姓和民众团体的,也应该对着政府、党和军队的所有官员的。

自由主义与共产主义、资本主义不同,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已经成为一种国家建设的制度,并且有相应的党派。而自由主义更多是胡适所梦想的一种社会状态。主义与制度的跨越,可能更多了一些利益争夺。胡适没有认真研究过资本主义或共产主义,只相信自由主义。

一介书生,不谙国际现实政治,执着与理想化的书生本色,难免在官场政治选择面前有所“失误”。共产主义,资本主义,心中不谈主义的书生误入了仕途,仅凭他的一腔热情与理想。自由主义难以成制度,既不是共产主义制度也不是资本主义制度。这样的主义无法与制度直接相连,难成是必然的,也难免为小人所利用。胡适在社会建设方面的探索可能在一开始就错了,或者说胡适做的还不够。

相关文章

  • 【人物】胡适:文人的政治理想

    1:早期的生活环境造就了胡适 著名学者熊培云说:所说的人杰地灵,不如反过来说:地灵人杰。环境造就了一个人的成长,而...

  • 不谈政治的胡适先生/作者:邵明

    ——从不谈政治的胡适到驻外使节的胡适 (网上截图) 在电视剧《觉醒年代》里,胡适对仲甫说,“他20年不碰政治”,可...

  • 从一个人的文章窥探其性格、人品及志趣

    古往今来的文人创作的目的无外乎五种: 其一,以文载道。作者有着远大的政治理想和鲜明的政治主张,一时得不到施展,故将...

  • 胡适的理想国(荐)

    胡适老先生的这本理想国中,通过专题的形式,阐述了他的思考。有关于青少年的和大学生方面的,也有关于思想,政治,文化,...

  • 政坛上的胡适充满书生气:旅行、演讲、收学位,样样不耽误

    胡适是民国文史上一颗耀眼的明星,也是民国政治家们最喜欢的文人,他一直致力于让学生只去研究学问不要胡思乱想去搞其它的...

  • 我的朋友胡适之

    民国文人中,堪称完人的,恐怕胡适之可以排前三,第一第二,在我的脑子里还没有映像。胡适之的朋友大概是民国文人中最多的...

  • 文人的命运与政治

    关于文艺与政治的关系,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中做了经典论述,所以文人并不是生活在象牙塔中里的, 他们的命运...

  • 读胡适《差不多先生传》和《名教》

    以前没有看过胡适的文章。一直觉得,他是个政治人物。机缘巧合,现在在《幽默散文读本》这本书上看了他的两篇文章,一篇是...

  • 远客岂知今再到,老僧能记昔相逢

    “诗言志,歌永言”,我们古时的文人墨客往往怀揣着“匡时济世”的政治理想 ,有大部分人走进仕途为官从政。 他们在官场...

  • 人物丨胡适为什么叫胡适

    今天说这个人! 蒙童Vol.01 胡嗣穈还是小孩时就学会了一件事:哪怕是再贫穷的地方,过起除夕来也是一派喜庆,谁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物】胡适:文人的政治理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rzki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