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准哭,再哭我就揍你了!”
“动不动就哭鼻子,你羞不羞呀?”
“别哭,坚强点!”
在小区的游乐场,孩子们之间玩耍时难免有小孩哭哭闹闹,经常听到家长不允许孩子哭。
可能家长担心孩子哭闹吵到他人,又觉得哭闹的孩子太脆弱,不坚强,还有的家长看到孩子哭闹就心烦意乱,不知道如何把孩子哄好,干脆不准孩子哭。
看起来不让孩子哭,父母耳根子清净了,但其实强势压抑孩子情绪发泄出来,非常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刘德华的《男人哭吧不是罪》广而流唱,是不是正是因为唱出了一部分人的心声呢?

孩子哭闹的原因很多,可能是伤心难过,愤怒,受了委屈,或者有无力感。哭是孩子的语言,虽然几岁的孩子已经有了语言表达能力,但是他无法准确完整地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和情绪,需要用哭声表达自己强烈的不满,引起大人的关注和重视。
《儿童敏感期成长指南》书中也说过,如果孩子到了比平时更爱哭的年龄,可能是到了情感发展的敏感期,这时候的孩子情感体验更丰富,更容易多愁善感,外界一点点触动,都可能引起他的情绪波动。
如果大人不允许孩子哭泣,硬让孩子把眼泪憋回去,导致孩子的情绪比较压抑,有不良情绪没有通过眼泪宣泄的方式表达出来。而且从小连哭都要压抑的孩子,很难学会合理发泄自己的不良情绪。当不良情绪一直郁结在心中,不仅会衍生各种心理疾病,也会进一步影响到身体健康。这样非常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美国临床心理学家钟妮斯.韦博博士认为,如果父母不给予孩子足够的情感回应,不关注孩子真实的想法,这种童年期情感疏忽,将导致孩子低自尊和自卑,没有归属感,没有安全感,也容易抑郁。
那当孩子哭闹时,大人应该如何应对呢?
第一,接纳孩子的情绪。允许孩子自由哭泣。
当孩子哭泣时,千万不要呵斥孩子,大声的质问孩子,强势要求孩子停止哭泣。父母应该保持平和的心态,让他静静的哭,也可以温柔地拍拍他的后背,或者蹲下来抱抱孩子。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的哭是宽容的,有安全感,可以放肆的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

第二,与孩子共情,了解孩子哭泣的原因。
等孩子哭得差不多了,家长可以温柔地问孩子,刚才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情,是不是可以跟爸爸妈妈分享一下。引导孩子表达学会表达自己的情绪,主动说出自己的心情,遭遇和感受。很多在大人眼里的小事,可能是孩子心中的大事,家长要学会从孩子的角度换位思考。
了解孩子的想法,是解决孩子哭泣的第一步。当孩子发现爸爸妈妈有耐心听自己说话,把自己担心难受的事情说出来,心情已经好了一大半。
如果孩子是伤心难过,家长可以和他一起感同身受,“这件事确实挺让人难受的,妈妈理解你。“ ”放心,妈妈会一直陪着宝宝的。“ 父母的共情处理,会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支持和力量。
如果孩子哭是因为委屈或者愤怒,父母问清楚具体的原因,解开孩子的心结,疏导孩子的情绪。

第三,待孩子哭完之后,引导孩子解决问题。
如果孩子哭闹是因为遇到难题需要解决,父母除了让孩子发泄情绪,安抚好孩子,还应该引导孩子解决问题。
四岁的悠悠,老是系不好裙子上的蝴蝶结,急得直哭。一边哭一边使劲地拉蝴蝶结,就像跟蝴蝶结有仇一样。妈妈温柔地抱着悠悠,静静地等她哭完。然后手把手地教悠悠怎样把蝴蝶结系得更好看一点。前面两次悠悠不太熟练,到了第三次,悠悠终于成功了,她开心地笑了。妈妈和悠悠来了一个响亮的“give me five“,同时妈妈对悠悠说,下次遇到难题可以寻求爸爸妈妈的帮助,不用哭。哭解决不了问题,咱们可不要做一个丑丑的爱哭鬼哟。
悠悠乖巧的点了点头,后来再遇到自己做不到的难题,她先自己想办法,做不好再找爸爸妈妈帮忙,再也不随便哭鼻子了。

美国发展心理学家阿尔黛.索尔特博士认为:哭泣是对自我进行修复的天然工具。当家长遇到孩子哭闹时,不要为了清静或者培养孩子坚强的性格,而强行阻止孩子,而应该接纳孩子的情绪,给孩子安全感,让孩子发泄掉不良情绪之后,再引导并协助孩子解决问题。
对孩子情绪的接纳,考验着家长的耐心和育儿智慧,也关系着孩子心理健康。希望每个孩子都有在爸妈面前放肆哭泣的权利,有权利哭的孩子,才有力量笑对人生风雨。
富妈,家有儿女,修已育儿,关注我,一起科学育儿,轻松做父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