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臻知夏
图/网络(侵删)
![](https://img.haomeiwen.com/i8958267/065f67c611d40cc3.jpg)
孩子多次情绪失控,妻子认为,她出现了心理问题,应及早送医治疗。丈夫表示,她只是青春期的叛逆,过一段时间就好。
事后,孩子被诊断为中度抑郁。
视频中,丈夫说话不急不缓,两人的性格反差很大。
″我希望孩子能出国留学,这样有利于她今后的成长。″丈夫说。
妻子并不赞成。
他随后提及妻子的性格不适合让孩子长期呆在身边。
对妻子的不满由来已久,他认为妻子对孩子在生活上小事的管束多过于教育。
妻子无奈地表示,在他眼里,她做什么都不合他的标准。
两人不仅在对孩子的教育理念存有不同意见,就连生活中大小事亦是,他们像是在自我的真空里,对着在其之外的伴侣做着各自认为对的事。
外人看来,他们事业成功,皆有主见、执着,这样的组合在婚姻中也很常见。他们会不自觉地将工作中的状态带入婚姻家庭中,用原有的思维看待身边发生的事。
有人说丈夫尽职尽责;也有人说母亲的天性,肯定会对孩子的方方面面多参与一些,这无可厚非;当然还有人认为孩子走至极端也有家庭的原因。
人的心理出现问题,是由多方面引发,不论是带有生物基因的遗传,还是自身就是属于较易发的人格特质,亦或是环境因素而使之发生变化。
而在不良的环境下,或会让个体在应激之下发生矛盾冲突,继而产生自我消极的无力感。人产生极端的想法,并不是一下就产生,而是经过了长期的泛化过程。
其实早在幼儿期或是童年期就已有了沉积,只不过随着青春期生理和身体的发育,更加显现地反应出来。
父母往往看不到孩子这些行为背后的原因,只是纳闷孩子以前不这样,为何一到青春期就有各种的意想不到?
他们没想到父母的相处模式对孩子的影响。
从小生活在和谐家庭中的孩子,感受到的是满满的爱,拥有的也是强有力的支持系统。
如若遇到极端事件时,会寻求他们自有的安全系统,那就是父母的关爱。
而反之,互相冷漠,看不到希望的家庭环境,耳闻目睹的皆是负性能量,孩子对此体验到的也绝不是一个“累”可言,还有一种无处安放的漂泊感。
我需以哪种姿态生活?是该听妈妈的,还是听爸爸的?
妈妈说,她是为我好。
爸爸也说,他是为我好。
他们好像有吵不完的架。
他们的意见好像都没统一过。
在两种不同声音之下,没有亲情的流动,无内在资源给予支持。
有些家庭一味地以教育孩子为重要任务,却忽视了对孩子起直接正面效益作用的夫妻关系。
很多父母不知道,对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给他们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一个相互关爱的夫妻关系。婚姻和谐,家庭才和谐,亲子关系亦越发亲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