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们公司是一家创业公司,公司如今处在十分重要的发展阶段,我是公司核心成员之一,而我所在的部门是公司重要的收入来源,我是这个部门的领导。
有段时间公司的重心不在我这里,所以我有更多的时间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比如读书、写作。偷的职业生涯半年悠哉时光。当然,我不是说我不努力工作,只是当公司的重心和资源不给予支持的话,你只能做能做的那部分。
今年公司的重心逐渐往我所在的部门倾斜,意味着公司给予我信任和期望,相应的,意味着我承担了更多的责任。以我有限的智商和能力,我开始无法兼得工作和兴趣爱好,就像“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正如《人类简史》所说,人类并不是越努力越轻松,反而是越努力越累,但是历史已经走到了21世纪,个体反抗时代的命运真的太难了,没办法改变那就只能顺应,在顺应的过程中去享受它。如此倒颇有从历史的角度看生活的味道:生活就像强奸,无法反抗,那就享受它。
这是悲观吗?不是的,这是准确认知世界该有的一种状态。从历史中找到人类的角色,从社会中找到你的定位,从生活中找到你的目标,这是现在的我认知世界的方式。
02
在人生已经走过30岁的时候,年轻时候很多固执的想法已经不再重要或者重新思考,比如买房。
在厦门呆了10年,我看着房价从几千块钱到1万多,到现在的均价4万多。我也从可以买的起,到省一些就买得起,到基本已经买不起。那些想买房的人可能有错过了一个亿的感觉,但是这些都和我无关,因为我以前根本没有考虑过要在厦门买房。
但是现在它已经成为我的重要目标,接下来几年我的生活将都为之奋斗,而且我想快速实现它。原因只是我想明白了绝大部分女人的需求就是有个家,有家的前提是有房,要求有房并不意味着拜金,只是需要一种安全感。有房也并不意味着就有了安全感,但是能消除最重要那部分的焦虑,而这种焦虑存在生物性,非精神努力就能消除,需要实实在在的物质保障。
当我想明白了这一点之后,我为自己感到高兴,我可以从客观规律出发,不再迂腐地固守己见,同时也为自己找到了明确的阶段性目标。
人类的角色无法改变,社会的定位似是而非,只有生活的目标才是握在自己手里的。如此根深蒂固的想法都可以改变,还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呢。
03
快速的成长与收获并不是喊口号就能得到的,我必须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和精力,用更高效的方法去实现。
这周我把所有平台的个人昵称都改成“余兴聊销售”,主要有2个原因:
1、公司需要我承担更大的责任,我想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我的本职工作中。
2、我需要快速获得更多的物质,我只能更专注,更聚焦,最好的方法就是从自己现有的优势出发。
确定完目标之后,我必须找到更高效的学习方法,于是我想起有个理论叫学习金字塔。我便到百度上找到了这张图:

关于这个学习金字塔的这些层次是否科学,学习内容平均留存率是否如图表所言,我有过思考和质疑,我也查过相关的资料说这些内容并不是NTP和学习金字塔作者埃德加·戴尔提出的。
他们提出的理论的是这样的:

和这样的:

在了解完这些信息之后,我并没有急于得出结论,还找了一些朋友进行探讨,最后也没有办法验证这个理论的科学性,NTL也说了,这个理论是他们提出的,但是没有任何证据可查,那我们作为普通百姓更加无法验证真伪。只是在这个过程中我自己有2个思考:
1、人最重要的是学习方法应该是批判性思考,从支持你的观点的证据出发,找到相反的观点,综合思考,谨慎接纳。
2、生活是最好的老师,群体的智慧会给你更多的答案。从众多朋友的集体经验总结出,learn by doing,teaching others,确实是效率最高的学习方法。
学习金字塔给了我最佳的学习方法,我还得找到更具体的学习方式,由此,我联想到了罗振宇在视频《这一代人的学习》中提到的学习的5个方法。
1、向牛人学习。
信息是死的,人是活的,找到某个领域的牛人,去向他学习,哪怕他只是扔给你一个书单,也帮你节省了筛选书籍的时间。
2、概念。
概念是构建学习这座大厦的框架,只有搭好了框架,才能知道哪些材料应该填充在哪些地方。
3、缝合。
缝合就是盖房子的水泥,连接一块块砖头,最后成为了一面墙和完整的地板,知识学习中最好的方式就是表达,演讲、写作、读书笔记都是一种表达。
4、碎片化。
碎片化学习一直是很有争议的话题。那天我就这个问题请教了朋友,碎片化学习在某些时候是时间统筹安排的另一个说法,比如你刷牙洗澡的时候可以听听音频,坐公车的时候可以看看文章然后收藏,等朋友的15分钟时候可以看一小节的文章。
如果你学习需要深度思考的内容,碎片化学习可能就不太适用,最好留出较多的时间找个安静的环境,比如我写这篇文章至少需要2个小时的时间不受打扰。
5、目标。
这个世界有两种人,第一种是,立场—想法—观念;第二种是,目标—方法—行动。
所有的立场、想法、观念都有两面性,人应不应该努力,估计也可以组织个辩论赛,辩它个天昏地暗,惊天地泣鬼神。
和菜头说过这么一段话:不计成本,成败利钝的追求知识,这是专业学者干的事情。可是我们不是,我们是普通人,普通人是要面对一个一个的目标去行动的。行动一步获得反馈,调整行动,继续往前走,是我们每一个普通人的正常生活。
我把这两种人翻译了一下,哲学的问题交给哲学家,数学的问题交给数学家,生活的问题自己解决。
04
现代日本人很喜欢讲道,插个花是花道,下个棋是棋道,舞个剑是剑道,除了仪式感,还有一些是信念,我想这也是战败后的日本能快速崛起的原因。
我们的老祖宗喜欢讲:道可道,非常道,大道无形。这是很高的境界,普通人难以企及。我觉得普通人能够企及的或许是:大道至简。努力走出自己的道,努力简化自己的道。
今天初现我的学习之道雏形,与君共勉:
客观地认识世界,批判地思考生活,
聚焦当下,确定目标,找到方法,立即行动。
我是余兴,一名销售老司机,
欢迎您和我交流销售与生活的思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