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17日 星期五 阴
01
昨天是今年的头伏开始,于是记起要去中医院贴三伏贴。人到中年,以前完全没注意到咱们中医这么宝贵的“冬病夏治”理念,直到去年才想起三伏贴这事儿。
去年是我在市里的中医院看医生,正巧是伏天,于是拉着石头一起去耳鼻喉科贴了三伏贴,据说要坚持贴三年以上效果更好。石头是咽炎老毛病,反正贴了也不坏事,就试着贴了一年。
昨天头伏,就又想起三伏贴来,石头没时间陪我去市里那家中医院,下午我自己抽时间去了区的中医院,挂号开单缴费后,由专门人员帮敷贴穴位。
医生开单前问我哪里不舒服?我说目前没啥不舒服,去年贴过,就是想继续敷贴预防下。又问去年贴的哪里?我说去年是在市中医院五官科贴的,今年想贴脾胃这方面的。医生问准备贴几次?我说全程的吧,医生开单后去缴费408元,说贴七次(含赠送一次)。
02
缴费后医生耐心指导护士按照穴位敷贴。可以根据自己治疗需求,不同的症状敷贴不同的穴位,今天我一共贴了六个穴位,肚剂及附近三个,双腿膝关节附近各一个,后颈处一个。医生敷贴完说四个小时后才能撕掉,五天后再去贴第二次。
感觉敷贴穴位处一直温热的,一元硬币大小的中药药膏,有这样神奇的功效,中医的穴位药理和冬病夏治的理念还是值得体验的。
我国传统中医讲究遵循自然法则:“冬病夏治”是根据《黄帝内经》中“春夏养阳”的原则,抓住夏季气温比较高,人体的阳气比较充沛,气血比较旺的有利时机,通过适当地内服或外用一些方药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复。
三伏贴是指在三伏天采用具有刺激性的、温通散寒作用的药物贴敷穴位,中医称为“天灸”或“发泡疗法”,也称“三伏贴”。在夏季敷贴三伏贴可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宽胸降气,健脾和胃,鼓舞阳气,调节人体的肺脾功能,使机体的免疫功能不断增强,从而达到振奋阳气、促进血液循环、祛除寒邪、提高卫外功能的效果。
03
今年三伏天从公历7月16号开始,到8月24号结束,历时40天。初伏是7月16—25日;中伏是26—8月14日;末伏是15—24日。
我们都知道伏天是一年里最热的时段,以前我以为最热的时候就要防暑,现在才明白恰恰相反,三伏天要一心防寒。因为伏天开始,人体阳气在一年中逐渐达到顶峰,血管处于扩张状态,腠理开泄,一旦着凉,寒邪便容易趁机入侵。很多人在夏季多喜食冷饮,有时整天在空调房里,这些过度贪凉的行为都可能让身体在无形中被寒邪伤害。
千万不要小看夏天的寒邪,此时防寒甚至比防暑还重要。三伏天防寒首要的记住三招:避免冷风直吹;护好两个部位(咽喉和后心);饮食注意少寒凉。同时入伏多吃三肉:羊肉:逼走体内寒气;鸡肉:补充恢复体力;猪蹄:丰富的维他命。夏天也是瓜果丰收季节,我们还可以在伏天多吃“三瓜”:苦瓜、丝瓜、冬瓜,常喝温水、姜枣茶,少喝冰镇一类的饮料。原来节气的奥秘和中医的药理息息相关。
伏 天 防 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