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文社科伤寒论国学与传统文化
大道至简古中医,人人都能读懂的“伤寒论”,白话注解,连载40

大道至简古中医,人人都能读懂的“伤寒论”,白话注解,连载40

作者: 侠医世家毛巾哥 | 来源:发表于2018-07-25 09:51 被阅读7次

    侠医世家导读:我们学《伤寒论》不能死记硬背里面的药方和病症,而是去理解张仲景的辩证思维,以及他对症组方的思维逻辑,只有领悟到他的思维逻辑,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张仲景一样的中医。

    原文:

    105 伤寒十三日,过经谵语者,以有热也,当以汤下之。若小便利者,大便当硬,而反下利,脉调和者,知医以丸药下之,非其治也。若自下利者,脉当微厥;今反和者,此为内实也。调胃承气汤主之。

    注解:

    太阳伤寒伤寒十三日,已经过了太阳经了,发生谵语,谵语是阳明实热证,这时候应该用汤药下之。

    阳明实热证如果小便利,也就是小便多的话,大便就应该硬。如果病人反而腹泻,而且“脉调和”(这里可能是错误,应该是“脉不和”才对),那应该是医生用了峻下的丸药,这是误治,津液会双重损耗。不能峻下,那应该怎么治呢?用一点缓下的药就好了。

    如果病人持续腹泻,脉象就会“微”,并且四肢“厥”冷。如果脉象反而调和,说明这个持续腹泻是因为肠胃有实热,下了脉象反而变好了。那就可以用调胃承气汤,助人体一把,将实热下干净就不腹泻了。

    原文:

    106 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

    桃核承气汤方

    桃仁 五十个(去皮尖)  大黄 四两  桂枝 二两  甘草 二两(炙)  芒硝 二两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内芒硝,更上火微沸,下火,先食温服五合,日三服,当微利。

    注解:

    太阳病不解,热结于膀胱。准确地讲是热与瘀血结在膀胱这个区域,也就是腹部下方这个区域。这是实热型的瘀血证。如何鉴别呢?“其人如狂”。下焦有瘀血,人体的自然模式,津血就要汇集于下焦去攻这个瘀血,那头部的津液就缺乏了,这时候头部也要启动自保模式兴奋起来争夺津血;加之有瘀热不能下,浊火毒素就会上冲,这种兴奋反应就会很强烈,“如狂”了。之前学过阳明实热证有谵语和烦惊的反应,和这个原理一样,都是有瘀滞在下面堵住了,同时有热证。

    不但热证的瘀血有“如狂”,阴证也会有,只是没那么强烈,阴证瘀血证的“如狂”一般来讲还可以自控,也就是莫名的烦躁抑郁,情绪容易起伏,容易悲观而已,因为没有热上冲;热证的“如狂”往往强烈到不能自控

    如果病人自己有便血的话,瘀血证也就解了,病也就好了。

    如果用药物治疗的话,就需要辩证了。若外证没有解,那就不要管腹中瘀血的问题,按先表后里的原则,要先解外。

    外证解了,只有少腹急结了,这就可以攻下了,如果是热证的瘀血,那就用桃核承气汤。

    有些医家见桃核承气汤里有桂枝,便认为这个方子治的是表里同病。其实不能这么理解,因为条文中说的很清楚,外证已解才用桃核承气汤。那桂枝在这里起什么作用呢?首先,《伤寒论》理解人体是一个运行着的能量场,这个能量场以压力锅做比方,只有把气放出来,旁边的阀门才会掉下去。同理,只有打开向外的通道,下焦的瘀阻,下焦的瘀阻才更容易向下排。

    人体的脏腑关系也是这样:五脏的经络,比如脾经,肾经,肝经都是从下往上升的;六腑的经络,比如胃经,膀胱经,胆经都是从上往下降的。脏腑相连,脏之气往表往上走,附之气往里往下走,脏不升则腑不降。所以用桂枝事实上是借用向外的力量来帮助降里下瘀,并不局限于有没有明显的表证。再者,与后面的抵当汤对比来看,桃核承气汤之蓄血主要蓄在膀胱这个区域;抵当汤之蓄血主要蓄在里,也就是以大肠为主的这个里的区域。膀胱经是络表的经络,桂枝走表,气化增加,自然废水的下行之力也会增加,此二力原为一体,自然用桂枝解外也就能通利膀胱。

    炙甘草是顾护中气的;大黄,芒硝是攻下的,这都不用再解释了。这里说说桃仁这味药。桃仁辛厚香苦,辛香行散,味厚郁则能走血,苦则坡下,所以主要用于开破瘀血。它没有滋养之性,偏性不强,所以寒热虚实都能用。

    原文:

    107 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渴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

    柴胡 四两  龙骨 黄芩 生姜(切)铅丹 人参 桂枝(去皮)茯苓 各一两半  半夏 二合半(洗)  大黄 二两  牡蛎 一两半(熬) 大枣 六枚(擘)

    上十二味,以水八升,煮取四升,内大黄,切如棋子,更煮一两沸,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柴胡汤,今加龙骨等。

    注解:

    我们读《伤寒论》经常会看到汗后如何如何,下之后如何如何。其实这是仲景以外感病为例,从现象教你怎么治病。若要真正读懂这本书,就要理解现象后面的本质。汗后,下后的实质含义是津血虚,所以不管有没有汗或下,只要是津液虚就可以同样来论治。

    《伤寒论》基本上都在讲外感病。那所谓的内伤病慢性病怎么治呢?我们开篇便说过,中医是治人体,而不是治病的,既然不是治病,那就不分什么外感病内伤病。《伤寒论》治病的依据是人体显现出来的证,证是人体排病的反应。而非病本身,只要是有相应的证,就用相应的方子,一切病就都可以治。所以,桂枝汤也好,柴胡汤也好,可以治相应的无论外感内伤的一切病。我们后面学《金匮要略》就会发现,里面那些所谓的内伤病,也还是用《伤寒论》里这些方子来治疗,无非随证略施加减药物而已。所以《伤寒论》事实上是以外感病为例在教你治万病

    这一条就是这样,首先是下后“胸满烦惊”。“胸满”是柴胡证;“烦惊”呢?实证还是虚证?一时不好下结论,继续往下辩证。

    “小便不利”,湿证还是津液虚,还是不好下结论,继续往下辨证。

    “谵语”,这是阳明实热证的津液虚引起,那前面的就都有结论了,“烦惊”是有热。那“小便不利”是津液虚吗?后面还有“一身尽重”,这个小便不利就是湿气郁于外的小便不利。那这个情况就是外有湿,内有热。这个和津液虚矛不矛盾?不矛盾。湿郁也会津虚,因为水湿不气化不循环。所以真正的古中医治病就像破案,一条条排查比对综合分析,直到找出确切的证据。

    “不可转侧”是躺在床上翻身困难,前面学过有津液虚引起的,这里兼有“一身尽重”,那这个翻身困难就是因为湿气郁于肌肉了。

    这是三阳并病,自然治从少阳,那就是用柴胡汤做主方。然后就是加减之法了。首先是用大黄下热存津;然后龙骨牡蛎铅丹安神定惊,铅丹是取其金属重坠之性以镇定,有毒,所以我们现在用得少了;外有湿,用桂枝,茯苓。

    为什么不直接用大柴胡呢?因为这个情况津液虚明显,所以用小柴胡加减,小柴胡里有人参,炙甘草,更能救津液。从这里可以看出,《伤寒论》教我们的是治病鹅原则和方法,灵活应对人体的方法,不可拘泥。方证相对在初级阶段是可以的,想要到更高阶段就要突破这一层。

    《伤寒论》用药精简,我们前面学过的就已经涵盖大部分主药了。这一条再讲两味常用药:龙骨,牡蛎。

    龙骨是远古动物的化石,取其镇定收摄之性。这个药安神固精很管用,也很常用。现在却用的少,没办法,药房哪有真的远古动物化石,据说都是用猪羊的骨头高压锅焖的。一般宁可重用牡蛎,至少牡蛎是真的

    牡蛎就是海中的牡蛎壳,取其燥涩镇敛之性。

    这两味药经方里同时用的时候很多,用在惊,狂,卧起不安这一类的证。临证上治失眠烦躁多思多虑,效果也很好。这两味药还可以用于治遗精阳萎,所以有医书说这两味药是补肾的,其实这两味药只是毫无滋养之性的钙化物而已,哪能补什么肾呢?本身补肾这个概念于药物对人体的真实作用还有待商榷。应该说是其镇敛的作用能收精气趋下,精气下自然肾气足。也正是因为这两味药无滋养之性,亦不热不寒,所以寒热虚实皆能用。

    几种收敛药的药性区别:

    芍药微苦酸寒,性质温和,偏向于敛津液,亦能泻实;

    五味子温燥而酸泻,主要用于咳喘水饮;

    山茱萸酸温固脱,主要用于元气不固;

    乌梅则酸而轻升,无温补之性,可用于温病之虚浮,暑月之收敛,也主肌体赘疣;

    龙骨,牡蛎煎水接近于无色无味,因其为骨壳之钙化物,秉重镇收涩之性,它们不是靠酸味和黏质来收敛的,所以和前面那些收敛药都不同。

    ​牡蛎这味药用途很广,除敛涩之外,还可用于燥痰湿和化坚结。痰湿和坚结虽然叫法不一样,无非都是瘀滞凝结之物而已。我们之前只知道辛温发散是去瘀滞的,其实收敛之法也可以去瘀滞。好比皮肤上有疮痘积液,未必要破溃才去,人体自己的收敛吸收也能去掉。牡蛎就是用其收涩之性来化痰结瘀滞的;又因其实坚硬的壳类,同气相求原则,更能化坚结,牡蛎在肿瘤,结节增生类疾病上运用很多,尤其是治身体上部的疾病效果更好。

    《伤寒论》部分药物剂量换算备注:

    1斤=16两=248克=液体250毫升

    1两=24铢=15.625克

    1斗=10升=2000毫升

    1升=10合=200毫升

    半夏一升=130克

    吴茱萸,五味子一升=50克

    附子大者1枚=20-30克

    附子中者1枚=15克

    强乌头1枚小者=3克

    强乌头1枚大者=5-6克

    杏仁大者10枚=4克

    栀子10枚约15克

    瓜蒌大小平均1枚=46克

    枳实1枚约14.4克

    石膏鸡蛋大1枚约40克

    如果中医爱好者学习《伤寒论》,建议参考胡希恕,刘希彦版本《伤寒论》,必会受益匪浅!

    人人都可以成中医,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大道至简古中医,人人都能读懂的“伤寒论”,白话注解,连载40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soum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