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理科生,实话实说,当有人说什么文理科生的思维不一样时,我是不怎么当回事儿的。因为按照概率来说,二者之间的共性远远大于他们之间的差异。
作为数学老师,废话不多说,当有人提到数学思维时,我也是同样的感觉。不过呢,如果找出他们的差异,指出其特点,有助于学生的话,我还是很愿意去做的。
那本文就较一下真,钻一会牛角尖,试图在数学里找一下闪光点吧。
数字第一个问题,什么是数学思维?
我也是当了数学老师之后,才慢慢思考这个问题的,之前虽然在用,但并未清楚地知道——原来这就是数学思维呀。
总所周知,数学是一门逻辑非常严密的学科,可以说是这个世界上最完美的学科,容不得半点含糊。
所以,说白了,数学思维就是逻辑思维,有点抽象吧?
实际上,基础的逻辑思维,我们都具备的,比如一看手表,你觉得要赶紧出发了,否则就要迟到了,这是你根据简单的路程时间速度,瞬间得出的判断。
更难一点呢,比如朋友问我——你们这个电脑编程课赚钱吗?这种就是纯数学问题了,你想一想,有几个班,一个班平均多少人,你就可以算出大致的人数。收费多少,你就可以清楚总收入。请了多少老师,酒店租金多少,其他费用多少,你就可以估计出大致利润了。
再难一点呢,2006年,谷歌创始人布林测出自己有基因缺陷,患帕金森症的可能性高达50%。
布林立刻采取了措施,他是这样算账的:饮食和运动,使患病概率降低一半,这样他的患病概率就从50%降到25%了;推动神经科学发展,可以把风险再降低一半,这样就只有13%了;针对帕金森症的研究增多,进而会把风险降低到10%以内。
如此,我们就可以解释数学思维了,所谓的数学思维,就是将生活中的某些问题,由自然语言翻译成数学语言,然后用相应的工具解决的能力。
说白一点就是——把现实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并解决的能力。
数学第二个问题,怎么才能学好数学呢?
刚刚我们说了数学就是抽象的逻辑,那注定了是有结构的,是有体系的,是有层级的,就是说,你不学加减就没法学乘除,你不学三角形就搞不懂三角函数,即小学数学是中学数学的基础,中学数学是大学数学的基础。
所以,可以这么说,数学就像一棵树,需要我们慢慢往上爬。
也因此,数学其实更加注重创造,也就是明白了规律,搞懂了原理之后,时时刻刻要求你去举一反三——会做类似的题目。
明白了数学的重点是理解应用之后,你就能明白——学好数学的一个核心和一个习惯了。
一个核心——教是最好的学。
对于小学数学而言,大部分都是基础性的数学知识,比如数与数的关系,四则运算法则,图形的认识和计算等,相对比较简单,但往往也会忽略逻辑,沦为了记忆,毕竟,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记住公式题型规律,做了许多以后,看上去都对了,但这是不够的。
可是,这样到了高年级就会吃大亏,因为中学数学更偏向抽象,比如函数,数形结合,类比,概率,平面几何等等,重点是理解原理基础上的逻辑推理,而非记忆。
在不坚实的基础上一直搭建,越来越辛苦。
所以,千万要记住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做对一道题,或者为了考试,而是让孩子学懂,所以,宁可慢些,要从多方面把一个概念讲清楚,重点是真正帮助他们学懂,搞懂了,数学就简单了。
那么,怎么判断他们懂没懂呢?就是让孩子教你,通俗点说,就是让孩子把题目/概念讲给你听。也就是,我经常在课上装傻——我不是很明白,你给我解释一下,举个例子吧。
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利用身边的场景哦。刚刚我们说了——数学思维就是把现实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并解决的能力。
所以,利用生活场景就是在锻炼孩子的数学思维。
一个习惯——错题集。
写出分析过程,哪个知识点,哪里错了,原因是什么?类似的题目还有哪些?为什么这样出题?我还能怎么出题?到最后学生都变成出题老师了。
对于我的学生,我常常说,做好一道题胜过做十道题,同理,仔细分析一道错题,胜过重复做十个类似的题。
说实话,数学本身就是有点抽象和乏味,要让孩子体会到它的魅力,并坚持努力,是不容易的,这就需要我们不断鼓励和欣赏,让他们有信心,有兴趣,持续不断地学习数学。
写在后面的话——
这是以我目前粗浅的认识,所写出来的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当然,作为数学老师,我还是会持续不断地学习理解数学思维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