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新课程背景下教学改革的价值取向及路径--读书笔记之十二

新课程背景下教学改革的价值取向及路径--读书笔记之十二

作者: 邓国 | 来源:发表于2018-04-25 15:50 被阅读0次

一、新课程背景下“教学”的新内涵

新课程力图从根本上扭转人们对教学的片面看法,重建教、学、教师、学生等概念,倡导探究性、合作性、开放性的教学行为和学习方式。教学不再仅仅是一个传授知识、学习知识的过程,还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建构知识和人生的过程;教学不再是教师主导的独角戏,而是师生之间以交流、对话、合作为基础,进行文化传承和创新的特殊交往活动。

二、教学改革的价值取向

新课程秉持的是一种整体教育观,在课程目标上的体现就是使学生成为一个“整体的人”。即人的存在的完整性和人的生成的完整性。从人的存在的角度来看,教学的目的在于引领学生寻求个体、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引导学生学会生存;从人的生成角度来看,教学的目的在于引领学生追求智力与人格的协调发展,引导学生学会做人。

三、教学改革的路径分析

(一)教师的教学创新

1.教师的课程意识和教学觉醒。课程意识是指教师在考虑教育教学问题时对于课程意义的敏感性和自觉性程度。教师在拥有课程意识的同时,也要进行教学觉醒,即在课程意识的支配下自觉唤醒教学活动主体,对教学、教师和学生进行重新审视,使教学从主体失落走向自身觉醒,使教师自身从“课程代理人”回归自主,使学生从课堂的边缘进入教学的中心。

2.教学方式的变革。新课程的突出特征就是强调“课程统整”、“合作教学”、“行动研究”等新观念,这要求教师冲破既有的种种“课程惰性”,自主寻求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使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由预设和封闭走向生成和开放。

3.教师生活的重塑。教学是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存在方式,教师可以追寻这种生活和存在方式的意义和价值。教学不是优秀教师展示其娴熟的授课技巧的一种表演活动,而是每个学生实现其正常的人生发展的一种心路历程。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教学中应追求“自我”与“自我”的相遇,只有师生都真诚地展示自我,才能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教育场域,才能够有助于真正的“整体的人”的诞生,教师生活才会有意义。

(二)学生的学习革命

1.学习的三位一体论。即建构客观世界之意义的“认知性实践”,建构伙伴关系的“社会性实践”,探索自身模式的“伦理性实践”。

2.学习方式的转变。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这种单一的、他主的与被动的学习方式,提倡和发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3.学生生活的改造。学生生活世界中的一切具有无尽的教育价值。教学的重要使命是创设情境,让学生的心灵直接面对生活世界,在“司空见惯”和“理所当然”中产生有意义的问题,在探索问题中产生自己的观念。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基本理念。第一,教材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但不是惟一的课程资源。第二,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第三,教学过程就是师生合理运用课程资源、共同建构知识和人生的过程。

2.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基本策略。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坚持优先性原则和适应性原则。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依据一定的目的对课程资源进行有效的选择、组合、改造与创造性的加工,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使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得多方面发展。

(四)新型教学文化的创造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倡导对话、合作与探究,力图超越传统的“记忆型教学文化”,创建新型的教学模式所需求的“思维型教学文化”。它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创造一种“思维文化”,其要素包括:思维语言——具体的术语和概念,提供交流的手段,鼓励高层次的思维:思维倾向——思维方式,鼓励高层次思维的敏感性、能力和意向;思维控制——学生反思的方式和控制自己思维过程的方式;策略精神——鼓励学生建构和运用思维策略的态度;高层次知识——超越事实信息,关注知识是如何创造的,问题是如何解决的,证据是如何收集的,等等;转换——在从一种情境转向另一种情境的过程中关注知识与策略的联系,更广泛地灵活运用知识和策略。

1.对话文化。教学对话需要营造一种“公共话语空间”和“人文情境”,形成有序的,民主的、和谐的共同言说和互相倾听的局面。2.合作文化。合作型教学文化的特点有:精神支持、增进效率、改善效能、减低负荷、同步进行、建立安全感、增强反思能力、提高组织反应能力、提供学习机会、不断改进。3.探究文化。首先,教学是探究。其次,学习是探究。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倡导对话、合作与探究,力图超越传统的“记忆型教学文化”,创建新型的教学模式所需求的“思维型教学文化”。它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创造一种“思维文化”,其要素包括:思维语言——具体的术语和概念,提供交流的手段,鼓励高层次的思维:思维倾向——思维方式,鼓励高层次思维的敏感性、能力和意向;思维控制——学生反思的方式和控制自己思维过程的方式;策略精神——鼓励学生建构和运用思维策略的态度;高层次知识——超越事实信息,关注知识是如何创造的,问题是如何解决的,证据是如何收集的,等等;转换——在从一种情境转向另一种情境的过程中关注知识与策略的联系,更广泛地灵活运用知识和策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新课程背景下教学改革的价值取向及路径--读书笔记之十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tdyl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