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卡片封装世界,降低了我的生活复杂度,模块化了我的思维,是今年学到的一大利器。写读书卡片数月,深感精妙。读完梅棹忠夫「智识的生产技术」卡片日记章节,联想到成甲「好好学习」的生活案例化章节,思考把日记整合到卡片系统中。于是卡片素材中多了自己的故事,希望有朝一日写作中能引入自己的故事素材。
1
最近开始刻意练习卡片拼接文章。自己原来的卡片存放在MWeb,拼接的时候会把卡片批量移动到 workflowy,现在为了拼接方便,干脆在WF直接写起了卡片,形式更像《智识的生产技术》中提到的小札,方便拖动和拼接。
小札法这种方式,是将自己脑海里面所思所想,展示于自己面前。恰似算盘一样的东西。凭借算盘进行的计算方式,虽然归根结底还是一种心算,但是,将头脑中的所思所想形诸头脑之外的,却是那些小小的算盘柱子。小札就是一种思想的算盘珠计算术,那一张张纸片小札,就相当于一颗颗算盘珠子。——《智识的生产技术》p209
如何快速精确搜索到卡片是关键。开智部落某小伙伴说过,卡片检索不是大问题,要用的时候就会自动涌现。此话不假,拼接中确实经常会联想到相关素材,但在需要完整正确引用时,总会遇到查不到的窘境。所以卡片要想到将来可能被用到的场景,写下关键词,以便以后快速检索。生活案例化的日记也是基于这个考虑。
2
如何更好的让生活案例化呢?
13年14年断断续续写过晨间日记,为了积累自信,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成功日记。主要都是能提高效率的小习惯、小系统、小成就,这些低阶模型基本已经梳理清楚。比如作息、锻炼的各种仪式动作,工作上的各种流程优化,现在这些基本已经内化成日常。大都是清单式的罗列,形成不了案例。
受成甲反思日记的影响,也写过一段时间的反思日记,还总结过一个反思日记的系统,侧重的是反思,记录思考路径及改进:
- 昨天我做得不好的事情是什么?
- 反思自己的思路和思考结果。我当时是怎么考虑的?想法从何而来?缘何走了这个思路?有没有逻辑谬误?自己受到了哪些因素影响?这些因素究竟有没有根基,道理?
- 有没有其他可能的思考结果?如果我重新来做会有哪些改进?
我只坚持了两周就不得不放弃。陈虎平老师说「扒开你的内心其实什么都没有」,阳志平老师也说「过多的反思会导致行为瘫痪」,确实如此。
读完「智识的生产技术」,发现了我日记的问题。梅棹忠夫说日记应该是写给自己的工作报告:
提交给自己的每日经历报告不妨视为日记……对于个人而言,真正具有写日记意义的应该说正是这部分内容,而不是内心世界的问题。应该尽量客观而又简明扼要地将每一天的亲身经历以及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当然,我们不必回避内心世界的个人经历。思想、感情自然都可以客观、扼要地加以记录。
还说:
大量积累记录卡片及日记,也就等于为自己建造了一个档案馆。
终于找到正解,生活案例就是来自于你建造的这座档案馆。于是我每天都给自己写一份“工作报告”。不是清单式,而是案例化,收录其中的案例都用关键词做标题。
3
自己的故事案例作为鲜活证据很有说服力,是文章论证时的重要材料。日记的无用之用就体现出来了。如实记录的时候也许还发现不了这个故事的启发意义,但是不急,经过经常翻阅卡片发酵后的故事和情境中的某些线索契合的时候,也许就会受到启发找出意义。
「未来简史」中也说过人脑里面有一个叙事自我,时刻都在给自己讲一个故事,我们都生活在自己给自己编制的故事里。故事的价值不在于真实准确,而在于提供人生的意义。
万维钢在精英日课中也说过「成功之路就是通过赋予自己各种意义,坚持对目标分解、达成、奖励而一步步积累而成。」可见故事意义的重要性。
小结
现在的写作还不能引入自身经验的思考,更多通过引用智者来补充论证,起步阶段这样没有问题。一篇太多引用别人所思所想的文章,也会淡化作者自己的痕迹。从918开始,更加全面的建立自己的人生档案馆。正如梅棹忠夫所说:
当我们驰骋在慢慢人生征途的时候,一切经历都将是自己取得进步的有用材料。
changelog
- 2018-10-05 更新卡片工具为 workflowy
- 2017-11-06 修改
- 2017-09-18 初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