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2023年第15次周复盘。本周关键词:变化。
刚刚过去的一周,有太多变化和不可控因素出现。
周初,过敏性结膜炎越发严重,去医院开药治疗,好歹有所缓解;
周中,因为工作繁忙,时间安排不合理,连续两次反思日记没有写完,让自己焦虑不堪;
周末,参加应酬和婚礼,因为不擅避酒,导致自己难受了一整天,甚至因此还断更一次,让我懊悔不已;
从老家回来后,孩子作业没完成,再加上都比较劳累,老婆心情不好,大动肝火,再一次陷入尴尬境地;
等等。
总之,过去的一周充满了太多变化,也让我看到了自己未来可能会遇到的各种各样的情况。
在这种不可控因素逐渐增多的因素中,如果去提炼出自己的锚定,让自己在变化中保持一个不变的状态,才是最重要的一件事。
只有稳定好自己的状态,锚定好自己的核心诉求,才能在各种变化中不至于乱了心神,扰了情绪。
哪些是我的最需要养成的锚定呢?
读书写作、积极链接高人、每天成功五件事、每天健身、稳定好家庭关系等,这些都是值得我去花时间和精力去维护的事。
这也是自己在未来的变化中去保持稳定的方向和锚定。
只有这些稳定了,心神才不会跑偏。
一、回顾
1、本周做了什么
01 写了7篇反思日记,开始记录时间开销,发现每天浪费的各种时间非常惊人;
02 读了一本书《21天逆袭人生》,学到了一些感触良多的内容;
03 有氧运动5天,力量训练5天;
04 输出文章5篇,获得部分读者的喜欢;
05 工作较忙,白天大部分方时间都在工作状态;
06 去医院看眼,过敏性结膜炎,开了药,几天后有所缓解;
07 回老家参加婚礼;
08 周末喝酒喝多了,难受了一天,也让我对一些应酬和交际以及自我检视,有了新的体会;
2、上周目标
01 继续写每日反思日记,保证每天都能认真总结自己的得失;
02 争取读完2本书,学到方法论,进行实践;
03 各平台日更写作,保持手感,同时认真打磨一到两篇文章;
04 坚持有氧运动不少于5天,力量训练不少于5天;
05 陪孩子回老家一趟;
06 学习人工智能语言模型,研究如何利用工具提升自己的读写效率;
3、完成情况
本周工作太忙,只读了一本书,不过很有收获。
越来越感觉到,自己有时候的忙并非是一种任务饱满地忙,而是没有高效利用时间,没有学会分解任务导致的“伪忙碌”。
每天都急急忙忙,看似做了很多事,仔细想想,却不见成效。很大程度上是时间利用不到位导致。
比如有时候一项工作或任务,不是马上开始行动,而是始终处在权衡、考虑的内耗中,不知不觉时间就浪费了。
时间没了,发现工作还没完成,就开始各种加班,最终导致各种任务相应顺应。
表现出来就是,一直很忙,却不出成绩。
这个问题,值得深思。
二、收获
本周有三个收获:
1、写作让我对事物的敏锐性提高。
坚持写作有一段时间了,很明显能感到自己对于事物的敏锐性提高了。
比如有时候看到一个新闻,读一本书,看一篇文章,甚至听到一段对话,就可以触发自己的思考。
同时有想写下来的想法和冲动。
比如周五白天的工作状态和看到的一些帖子,让我产生了一些思考,分享如下:
01 高效专注,真的可以提高效能
整个一天,不管是上午还是下午,都比较投入,算是自己做的比较好的一件事。
上午到了公司后开始考虑如何才能做好工作,接着开始工作,效率较高。
下午同样如此。
想想自己之前,总是被各种信息干扰,不管是群信息还是网页,在工作时无法保持专注,导致各种工作一拖再拖。
这是很不正常,也是很浪费时间的一种行为。
周五时通过自己不断强化自己专注的意识,竟然真的可以高效工作,这是写作读书和反思自己以来,很大的收获。
可以更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投资自己了。
02 中午午休时,看了《大胆投资自己》和某个星球内容,感受颇多。
(1)想到就是做,才能出成绩
有了想法后人家,他马上行动,结果一直坚持到现在,
这是我所没有的行动力。
只有行动才能出成绩。
他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行动,不光收获了一大批粉丝,还有了切实的收入,这是让我羡慕的地方,也是让我感到汗颜的地方。
自己总是有各种各样的念头和想法,但是貌似能真正执行的,屈指可数,个位数都不到。
有时候觉得自己没准备好,总想着完美主义;有时候是因为难度较大,不知道从哪里入手;有时候是自己对这项工作不感兴趣。
总之,一直在拖延,就是不行动。
这是非常愚蠢的想法和做法。
没有谁可以靠想象成功,一个都没有。
踏踏实实努力,或许才能让我知道下一步怎么走。
(2)我或许可以复制他的模式
他是通过公开写晨间日记来锻炼自己,我自己也每天写,是不是应该也可以拿出来让大家围观呢?
其实这样也挺好。
让大家看到一个人成长的过程,有成功、有失败、有快乐、有心酸等等。
通过不断围观他的生活日常,除了感受到他的奋斗过程,还能满足人类的窥探他人隐私的兴奋感。
这种持续围观,让自己养成了一个习惯,通过每天观看他的日课,给自己一些启发,这才能比较有意义和有价值的事。
我觉得这个事我也能做。
可以把自己都每天日课内容,有选择性地放一部分出来,可以更好让大家围观。
这个过程不断深化自己的个人IP价值。
(3)状态不好时,不妨降低难度,从最简单开始
中午看了一本书《大胆投资自己》,里面提到了很多关于如何投自己,以及投资自己都重要观点,让我收获颇丰。
有了感受的同时,想着写下来,结果无法专注,也不能很快地写作。
我知道,自己状态不好。尤其中午午饭后,什么都不想写,就想放松。
出现这种情况,跟自己大脑血液减少有关。
午饭后,血液都去帮助肠胃消化,再加上碳水转化血糖,最终让大脑萎靡不振。
遇到这种情况,不要硬来,降低难度,才是最重要的态度。
所谓自律,不是痛苦,而是让这件事可持续。
既然状态不好时,那就降低难度,从最简单的开始。
读书遇到有价值的想法,不想长篇大论地写,那就写几个关键词,让自己明白是什么意思。
2、确定一个每天最低的任务量。
对于一件事,最重要的是坚持住、别停。
当我们坚持一个习惯,或者做一件事,比如跑步、写作、读书等,总会遇到自己状态不好的时候,很重要的一点:降低任务量,降低难度,别停。
比如我写反思日记,时间和状态充足时可以写三千字、五千字。但是如果每天都如此,这种状态是不可持续的。
唯一能做的就是,规定每天一个最低的任务量,比如写300字、500字。
状态不好时,可以适当减少任务量,但是千万不要停下。
一旦停下,就真的很难再次启动了。
就像跑步一样,当你跑了一段距离,开始乏力了,总想着休息。如果你一旦完全停下来,大概率就不会再次起跑了。
但是当你遇到乏力时,放慢速度,用让自己最舒服的强度去坚持一下,就会熬过这个过程,这会让你迎来质的变化。
马拉松跑步过程中的“撞墙”即为如此。
面对学习生活中的“撞墙”,重要的策略不是停下,而是放慢速度,降低强度,熬过这个疲劳期,才能迎来改变。
3、人生最重要的是什么?
最近一段时间,眼睛发干发痒,偶尔疼痛。
去年也是这个时候,出现过这种状况,当时去医院诊断是过敏性结膜炎。
今年再次出现,我的第一反应是:它还是来了。
滴了眼药水依然不见明显改善,反而越发严重,甚至骑行在路上,直接有些睁不开眼的感觉,酸涩难耐。
眼睛难受的状态出现时,也让我不断反思自己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当人的身体出现状况时,就会感觉到健康的重要性。
一个人一生短短几十年,到底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值得追求的,这的确是很值得深思的问题。
有的人追求名利,有的人追求虚荣和面子,有的人追求高人一等,有的人则追求淡泊名利。
我无权去对哪种选择是高是低做出评判,因为每个人每一刻的选择,都是基于当下的认知,所做出的最适合当时状况的选择。
就像我穷时追求财富,我病时追求健康一样。
当下缺什么,就会追求什么。
每个人,一生都会缺各种东西,如果一直处在无尽的追求和纷争中,会让自己忘了当初自己的初衷和理想,这才是最悲哀的。
在自己最合适的情况下,去做出自己最不违心的选择,应该是自己要真正修炼的能力。
三、不足
这两天状态不好,尤其是时间上控制的非常不好,这也反映出了自己最近的最大问题:时间协调问题。
记得曾经在去年有段时间反思时提到,如果不改变自己的写作时间和状态,不能形成一个稳定有力的节奏,不能形成自己的锚定,一旦忙碌起来,就会变得非常难受。
果然,现在就是如此。
每天都很忙,各种催图,各种协调。虽然我知道目前的工作性价比极其低,是典型的出卖时间的工作。
但是没有能力改变时,就不要抱怨,因此我目前只是尽可能去平复自己的情绪和想法,想尽办法去改变自己。
回到上面的问题,每天固定时间写作,比如利用早上早起写作,可以尽可能把这件事在最重要的时间里解决掉,以便于每天能用最大的可能性去工作。
早上的时间是最好的一段,很少有打扰,思路清晰,还能更好完成自己的写作任务,给白天做其他工作预留出足够的时间,这是真的应该尝试的内容。
通过这件事也暴露了自己的一个大问题:光说不做。
这是自己一直以来的毛病和弱点,也是进步不快的最大根源。
总是想的很多,但是改变的很少,行动的很少。
为什么会这样?
究其原因是没有把这件事当成真的可以改变命运的一件事去看待。
当然,没有从这件事中体会到快感,体会到赚钱和收益,也是一个很大的因素。
有的人为什么会躺平,就是因为付出了努力后见不到成绩,被迫无奈去躺平。
如果每天都能进步,每天都能见到很多收入,每天都能学到大量知识,每天都能开阔认知,人怎么可能会躺平?
同样的道理,对我自己写作读书以及早期等习惯来说,没有真切感受到变化和收益,觉得这件事可做可不做,所以就积极性不高,动力不足。
这是不对的。
任何事都是先付出才能有回报,而不是总想着急功近利,这是逻辑上的反面。
因此,从这件事上可以得出两点结论:
第一,一定要早起写作,好的习惯一定要培养。
第二,想到了就马上去行动,千万不要拖延。
那具体如何去做?
最小难度启动,渐进式超负荷。
最小难度启动,目的是脱离开大脑节能和耗能的规律,让大脑知道这件事值得做,而且不麻烦;
渐进式超负荷,就是要适当走出舒适区,不要总是待在自己的舒适圈里,这样永远也不可能改变。
四、计划
下周计划:
01 写反思日记和成功日记;
02 高效工作,完成工作任务;
03 工作之余,至少保证读一本书;
04 平台输出5篇文章;
05 有氧运动5天,力量训练5天;
06 链接高能圈子,积极拥抱认知改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