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来看这本书,源于最近把雪藏好几年的微博扒拉出来看。“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是嘈杂、混乱的。”有些人生活在一个想象的世界里,在那里,批判性思维根本没有存在的必要,并且还不允许别人拥有批判性思维,不允许不符合自己心意的提问出现。动辄“脑子是个好东西,多用用/可惜你没有”,我观察了一段时间,发现喜欢说这句话的,基本上都是不怀疑不思考不提问的,真是爱念叨什么证明缺什么。
如何抵制那些喧嚣的游说者,保持神台清明?
乔纳森·海特(Jonathan Haidt)把我们对情感的依赖描述为“一头发怒的大象沿着乡间小道一路蹂躏肆虐,而我们的理智则如同一个弱小的骑手竭尽全力地想要控制住这头大象狂热的撒野行为”。
大部分媒体现在跟这本书中提到的专家一样,深谙一个道理:“只要他们使说出口的话听起来显得信誓旦旦,你就极有可能会相信他们的说法。所以,他们只挑你爱听的话说。”
所以要切记:“我们倾听他们,是为了构建出自己的答案,而不是听了他们的话以后,马上就按他们说的去做,就好像自己是只无助的羔羊,或者是个牵线的木偶似的。”
为此我们有必要依靠自己的大脑:批判性思维鼓励你倾听他人,向别人学习,同时又会掂量别人所说的话,看看它们的分量如何。最好的查缺补漏方法就是批判性地提问的策略。提出这些问题的一个巨大好处就是即使你对当前讨论的问题知识有限,也并不妨碍你打破砂锅问到底。
正确的提问是建立在价值观之上,价值观决定人与人之间的互动。
价值观指的是人们认为较有价值而没有明说出来的观念。它们树立了一定的行为准则,我们据此来衡量人类行为的品质高下。价值观就是为我们自己所认可的行为准则,并且希望他人的言行能与之相一致。
任何下决心死抱自己的结论不放手的人,都有可能找到许多理由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但是,这种论证方式被称作“操纵型论证”(managed reasoning),意思就是说这种论证方式经过事先挑选,以便达成某个特定结论。这个就是媒体常用手法,务必要让受众心惊澎湃,在他们的带动下对特定群体喊打喊杀。
我们能不断取得进步,也得益于其他人足够关心我们,提供各种论证,并且客观评价我们所做的论证。只有这样做,我们才能成为有思想的人。
要成为一个批判性的思考者,一路上该注意哪些要让你放慢速度的减速带。急脾气的人偶尔放慢思考的速度,成效可能更加明显。
判断一个人是否有理性,其主要标志就是看他的各种信念是否都有适当的证据来支撑,尤其当这些信念有一定的争议时更是如此。只有在你找到支撑结论的各种理由以后,你才能评判这个结论的价值。
(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