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素履
心若静,风声雨声不为所动。
心若不静,雨疏、风骤,声声入耳、入心。
电影《无问西东》有一个场景~
西南联大学生们坐在临时搭建的屋子里上课,雨声渐稠,屋顶多处漏雨,陈岱孙老师屡次提高音量,仍盖不过屋外的雨声,学生交头接耳听不清老师所讲,陈岱孙无奈,只好在黑板上写下“静坐听雨“四字。那一刻,有种庄严肃穆的力量,学生瞬间都安静下来……
窗外雨声潺潺,沈光耀推开窗户,体育老师还带着学生们在“操场”上跑步,渔人静静地坐立在岸前……那是怎样的淡定与从容~
那个年代,战乱频仍,条件艰苦,他们不向外求一物,仅听从心底的声音,教与学,似乎都是一种信念,老师义无反顾,学生一往无前……
渐而想到,为什么和平年代,大环境足够安宁,人心却起伏不定,心底有无数个声音,听从己心,到底听那个,无问西东,实则是东西南北都问了。物质越丰富,内心愈匮乏。现实越安逸,追求愈怠惰。
我们是不是也该偶尔“静坐听雨”,找找内心的方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