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受访者:李奇贤Jayson
中国国家奖学金获得者
UCD金融学硕士
重度爱旅行患者
已在10多个国家留下脚印
终极梦想是(财务自由和)环游世界
文/MG学长
图/Jayson
「努力之后的不强求,才叫顺其自然」
小贤的本科是在东北读的,当时高考失利,用他的话说是“没脸面对家里人”,就选择了远方的大学。
上了一段时间学,东北的气候和人文对于南方来的小贤来说都很难适应,加上当时他的身体也不好,整个情绪就特别低落,于是他萌生了一个大胆的念头——转学。
他不仅这么想了,还真的去做了一些事情,他到处找平台找办事流程,甚至还拉拢了好多有转学想法的同学,建了一个人数不菲的“转学群”。
结果当然是失败了,国内的本科转学还是很难办的。
但这第一个故事,就让小编觉得,小贤是一个“童话派”的人,他不仅敢想,他还敢做。
对于很多大学生来说,不管多么讨厌自己的大学,都只能默默忍着,因为所有人都知道转学不现实。
他却是明知道这件事难,但只是因为自己想,也要尽力试一试。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后来的考研上。
大学时期的小贤,职业梦想就是去投行或者券商。
不仅工作体面收入相当,而且做一些计划和账目相关的事情,也很有意义。
于是为了这个目标,他从大三下学期就开始准备考研。
考什么研呢,复旦大学金融硕士,可以说是国内最难考的一个研。
但就是因为喜欢,就是想去,小贤进入了紧锣密鼓的筹备阶段。
他每天久坐案前十几个小时,去图书馆学习变成了他生活中的唯一。久而久之,身体拖垮了,他只能依靠针灸和推拿缓解疼痛,以维持学习状态,严重的时候甚至要吃止痛药。
一年半的备考战线,梦想就是他唯一的精神支柱。
他太投入了,投入到身体和精神都吃不消,很遗憾的是,最后以失败告终。
要说打击,肯定是有的,但对他来说更多的是解放。
他为梦想努力过了,毫无保留的努力了一年半的时间,结果也终于尘埃落定。这段经历对他而言,在结果之外,更重要的是“尝试”本身。
在后面聊到别的事情时,他有说过一句话,小编觉得放在这里也很合适。
「有些东西,你就是越想要越得不到,但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体验。」
在这一程,他体验过了曾经觉得遥远的“东北”,在和室友的分别中感受到了什么是传说中的东北人的“义气”;也体验过了考研,学习学到天昏地暗什么感觉。
雪国这些年,有顺境也有泥泞,有挣扎也有留恋。
就像那里的雪花,晦暗的冷漠,又有闪烁的美丽。
不管怎么说,这场梦终于醒了。
小贤终于,要开启下一场真正的旅行了。
「你有想要到达的目的地,那谁都不能阻拦你」
考研之前,小贤还给自己准备了一条后路,已经拿到了国外大学的offer。
但在再次回到学校之前,他又做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决定——Gapyear。
理由就还是那两个字:体验。
之前二十多年的生活都一直是考试考试考试,没有什么别的见识,想体验一下不一样的生活方式,和那种未知的刺激感。
毫无疑问,这个决定受到了家里人的反对,他们觉得生活的稳定才是最重要的,就算暂时找不到一个很好的工作,也要有一个先干着。
Gapyear的概念在国内并没有那么普遍,大部分人就觉得这既不是学习也不是工作,就是吃喝玩乐放荡自我,没有意义。
「父母想让我活的更有深度,比如在一个岗位上稳定的钻研下去。但我想要的是生活的宽度,想要更多经历和开阔的眼界。我可以先从宽面上试出一个最适合我的点,在向下钻研。这需要时间,我现在还在拓展中。」
什么都阻止不了一个少年去寻找他的征途。
小贤就这样出发了。
「当时所有人都反对,我自己其实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但我就觉得这样就是最好的安排。」
事实证明,这场旅程,可能真的是神的馈赠。
比如,他在抢签证名额的时候,坐在电脑前等了一天,试了好多次都被卡出来,最后朋友的一通电话说我帮你试试啊,居然就抢到了……
在澳大利亚,没有父母的支持,迫于生计,小贤只能不断的打工。
短短的时间里,他打过四五份工。
有在农场种西蓝花的,种的时候要坐在机器上好几个小时,收割的时候要弯腰,收一天的话大概要弯腰上千个来回;
也在工厂干过,拿到客户的订单,顶着高温在厂房里打包发货;
还有发传单、日本餐厅、寿司店、代购……
除此之外,他还进行了环澳旅行。
在小贤的“艰苦奋斗”下,其实他活的并不穷。
但这次旅行他采取的方式是,搭车+沙发客/露营。
也是为了体验“穷游”的感觉。
「那可能是我最开心的一段日子,开心到对每天的起床都抱有期待,每一天都不一样,每一条都充满了未知,我甚至会想我今天晚上要睡的沙发是什么样子,我今天遇到什么样的人。那种满足感是很真实的,因为你在做着你喜欢的事情。」
这个世界有多大,就有多少色彩。
比如缅甸那些穿裙子的男人们;
传说马来西亚的第一代移民到底是什么样的?
热带雨林的土著脸上是不是真的涂油彩?
你如果不亲自去看看,就真的不知道。
「旅行让我更有包容心更开放,世界太大了,你不知道有多少没有被记录的宗教、民族和文化,旅途中你会找到更多想做的事情,你会觉得太普通生活满足不了你。因为你已经见过现实中的缤纷多彩了。」
「在我的乌托邦里,只做自己喜欢的事」
那一年,他的生活里只有旅行一件事情。
一开始,是欢欣雀跃的,看什么都新奇。
但后来,那种独自提着行李箱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的疲惫感使人厌倦。和家人的联系也变少了,每天就在自己的世界里。
这条路走到最后是什么呢,匆匆结束了旅行的他再次进入了迷茫期。
当时家里经济条件也不是很好,也有过从澳洲直接回国工作的想法。
但是,国内对双非本科生(非985/非211)太不友好了,很多大公司完全不接受双非的简历,虽然你成绩证书实习经历都好,但是批量筛选一下就把你过掉了。
这时候,他的一位老师来劝他:“你不能把路越走越窄。”
确实,旅行走到最后是什么呢,回国后的结果又是什么呢。
「我当时想,那好吧,穷游我也体验过了,但是我还没留过学,不知道在国外学习一段时间是什么感觉,手里既然有了这个机会,那我就决定了,去爱尔兰读研。」
留学孤独吗?难吗?辛苦吗?
答案是一定的,但这就是自己选择的路。
「回国也孤独呀,年轻人是要克服孤独的。你只有找到自己的事情,找到自己的频率,才能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和价值,和朋友多少没关系。孤独是自己给的,消解孤独也是。」
这就是小贤做决定的方式,两个关键字“体验”和“喜欢”。
在职业选择上也是一样的。
小贤曾在券商实习过,那次实习之后,他就发现和自己原来想象的工作模式可能不太一样,不太适合他。
他现在的理想职业是做市场或者销售类的咨询。
「找工作就要找自己适合的。比如我就比较擅长沟通、交际和建立关系这方面的事情,我去券商试过了,不适合,所以现在我想做咨询。那那些喜欢深层研究的、不喜欢说话的人就可以去做数据处理方面的工作,什么样的人去找什么样的事,才能发挥最大的优势。」
喜欢,才是做一件事的原动力。
如果你说你不知道你喜欢什么,那也没有关系。
因为你一定知道你不喜欢什么,把那些排除,在剩下的范围里勇敢的试。
你一定能找到属于你的完美的路。
后记:
人们总说“乌托邦是不存在的”。
确实,不可否认,“绝对完美”是不存在的。
但“相对完美”,是我们可以创造的,你在做着你足够喜欢的事,那就是绝对完美。
就像有的人最喜欢的菜是西红柿炒鸡蛋,那它对于这些人来说,吃到这个菜,就足够完美。
有时候,建造你的乌托邦,就和炒一盘菜一样简单。
所以,只要你有年轻的勇气,年少的“英雄感”。
那就勇敢的出发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