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行已经进入第八个年头了,遇到过的雷人雷事不计其数,这其中有领导,有同事,有客户,也有道听途说来的奇闻逸事,加以整理,撰写成文,聊以自慰,博君一笑,若是能有所感悟,倒也算是功德一件。
第一话:看人挑担不吃力,上自肩来方知难
背后说人坏话绝非什么美德,只消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和素材,文中所讲稍有夸张,但绝非杜撰,还望读者见谅。今天所要说的这个人实在是有太多的料可以爆,做人做到这个份上,也称得上是难能可贵。跟她认识是在六年之前,作为新员工的带教老师,我和她成为了师徒关系,虽然我很想把这段过往当成黑历史直到遗忘,但所有的事情都要有个前因后果,为此我不得不牺牲自己来保证故事的完整性。在银行,除非你有特殊的背景,否则入行的第一个岗位,非现金柜莫属,在这里,打磨基本功,熟悉业务,见识千奇百怪的客户,从而真正的从一个学生进化成社会人。
我的这个徒弟显然是急于求成了一点,独立上柜的第一天,简直像公开出柜那样惊天动地,逮着客户就营销,而且是拦都拦不住的那种,从我们眼光来看,这无疑是犯了行业大忌。全员营销虽然是如今银行业无法避免的趋势,但作为一个新晋员工,你需要让领导看到的不是你的营销能力,而是首先你可以胜任你所在的岗位赋予你的基本使命。第一,你不了解客户,第二,你不了解产品,第三,你都无法在保证质量前提下有效率的完成客户的现金业务,那么此时此刻你所做的一切附加努力都会被认为是徒劳,甚至会产生负面影响。不出所料,在很短的时间内,她就遭遇了一个现金柜员终其职业生涯内可能遭遇的各种挫折,客户投诉、业务差错、领导谈话,全行通报,成为首个在保护期内被列为高风险柜员的典型案例。
之后,我被换到了其他岗位,至此我和这位领域外的徒弟缘分已尽。按理说,她的职业生涯也应该划上了休止符,但天无绝人之路,行长的两年轮换制度让她遇到了生平的第一个知音,对她的前科不甚了解的新任行长阴差阳错的看中了她的营销能力,毕竟她是少数不看客户资质,不计后果,没有技巧,逮谁咬谁的“强制营销高手”。彼时,正值传统银行向智能银行转型,各家网点纷纷在大堂安装上了智能机具,老一辈的大堂经理职能已经无法完全驾驭客户从柜面转向大堂的反向引导潮流,因此,我们的新任领导将她手下的这员猛将安插到了大堂,但领导他显然无法估计他的这步棋将会把大堂这块处女地搅得天翻地覆。
单从营销层面出发,我的这位徒弟的确在任职期内做出了相当不错的成绩,她的这种撒网式营销,某种意义上,是最适合大堂营销的策略之一,配合上智能网点的分流,许多原本在柜面由于时间原因无法成为目标客户的群体,被贴上了新的标签。然而让人遗憾的是,她既是一名出色的渔夫,但也是一匹不懂得分享的独狼,大堂成为了她施展才华的天地,但也成为了她职场人生的顶点。为了提高业绩,大堂经理原本引导客户的使命被她抛的一干二净,这些在她眼中繁重琐碎的杂事,一没有价值,二甚至成了束缚她开展营销事务的枷锁,换句话说,她只知营销不知服务,另外两名大堂经理只得帮她完成她不愿意完成的工作,也因此,每次绩效考核,大堂区域只有她的业绩望尘莫及。另外,她还强抢其他客户经理的客户资源,手中握着资质较好的客户,频繁帮他们配置一些短期的理财产品,以此来刷新自己的业务量和成交量,一来二去,即得罪了同事,也得罪了客户,从一匹独狼变成了一匹孤狼。
不久,她自己也意识到了自己的处境,左右为难之际,客户经理的位置因为有人辞职而产生了空缺,对她而言,这个肥缺正是她跃跃欲试垂涎已久的机遇,又岂能错过,自然是第一时间征求领导把这个位置争取到了。虽然这一点上,我很佩服她的勇气和她的果断,但接下来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她的所作所为,却让人大跌眼镜。事情要从年前的一场述职大会上说起,当时她的刚上岗一周不到,因此这场大会她只有听的份,在看到了支行的几十名客户经理一一上台,滔滔不绝有条有理的分析描述自己管下的客户类别和客户层次,和针对不同的客户在新的一年里所要实施的不同营销策略之后,我的这个徒弟,她慌了,或许是步入社会以来,第一次感受到了压力。也就在这场述职大会结束的两个星期之后,她请了病假,戏剧性地暂时告别了这个舞台。
有的人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她的可怜,在于她没有认清自己,把自己摆在了一个太高的位置。曾不止一个人听她叹息过自己的怀才不遇,空有一身才华却无处施展,总结起来无非是英语好,口才好,有想法,敢做敢为,可惜却败在了没有担当和不计后果。在大堂的时候,她仗着分行下发的物资礼品,来一个送一个,达到自己营销的目的,甚至会用一些价值较大的礼品去诱惑客户以完成自己的一些小指标,用她的话说,反正是公家的,那些大米植物油发不完还得过期,着实是相当华丽的借口。一些上了年纪的客户,也会欺负他们不懂业务,在他们不知情的情况下为他们的银行卡下下挂种种附加账户诸如贵金属账户,证券账户等等,待到发觉后找上门来,她还能装出一脸无辜。殊不知这样的营销手段,用在大堂的一些散客上或许还行之有效,但放在客户经理手中这样的长期客户,行不通不说,处理不当还会起反效果,造成资源流失。巧的是,就在她病假后的几天,就有客户上门反应自己要求她配置的保本型理财被她操作成了风险系数较大的基金类产品,这样不负责任的做法,岂是逃避装傻能解决的了问题的?
为此,领导还借探病为由亲自上门核实了一次,得到的反馈更是让人啼笑皆非。且不论故意而为被她狡辩成无心之失,趁领导上门之际,进而威胁领导这种事简直是闻所未闻,声称要求更换岗位,如若不然虽不致以死相逼,但请个长期病假还是没有问题的。领导之所以为领导,自然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岗位交接一来要报人事备案,二来啥时候轮到你个黄毛丫头指挥我办事了,想升就升想换就换,若人人都像你这样,那我这领导岂不成了傀儡了,一气之下,夺门而回。
可见这优越感到了这种地步,也真是有了一股没见过世面的样子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事事都能如己之愿,那还要佛祖干嘛。那天几个同事,休息室里谈论此事,对她的性格特点倒也做了一番梳理,结果发现她对每个人都说过类似的一句话,“你的位置看起来挺轻松的嘛”,各个岗位司职不同,接触的客户也不尽相同,但客户量并不等同于业务量,若只看表面而看不到实质,确实会造成看似很多岗位都闲来无事的感觉,我虽然能力有限,但任职过的岗位倒也十之八九,因此我最清楚什么样的岗位客户量不多,但业务量却多得惊人,什么样的岗位不用面对客户,但处理的事务却超过了所有岗位业务量的总和。我的那位不便透露姓名的徒弟,只能看到别人光鲜的那一面,认为客户经理,不过是买买产品,和客户聊聊家常,便能赚到自己在大堂拼了命地送礼品都赚不到的奖金,却不看不到背后,需要付出多少的时间和心血,被拒绝过多少次之后才能换来一笔成交单的辛苦。这样的人,是可怜的,亦是可恨的。
人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付出多少的劳动,才能换来与之相应的会回报。等到她明白这个道理之后,她的人生,大概才会开启新的篇章也说不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