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帆齐微课)
壮实的小蒜随着微风习习,春天徐徐而来。眼看着公路两边的柳树从露出尖尖的嫩芽,一天一天的尖尖的嫩芽变为鹅黄,鹅黄变为黄绿。柳枝也愈来愈柔软,袅袅婷婷地舒展着柔美的身姿,我的心情也随着柳条的舒展而舒展。每天上下班途中穿行其间,心中自是一片妩媚。
如果恰逢阳光正好,微风不燥。听到别人的一声去户外转转,我会循声问句你们去干嘛?人家要是再邀请一下,我会放下所有的事情,跟着一起去,去田野信步,去大自然采风。
比如今天,一行人坐上车嘻嘻哈哈,听他们说今天的主要任务是挖小蒜。
田野的小蒜一路上,能看到公路两旁地里边的小蒜绿绿的,摇摇曳曳,真是不少,很好找到的。
春已至,万物始,处处能感受到大自然的馈赠。
有友人说,现在地里不能都去,害怕农人们打药施肥,想着找一片空地或者正在挖苹果树的地,这样的地暂时不会投入使用,定是没有打药的。
确实,地里的活路开了,勤劳的人们已经开始春施春灌了。
碰到路过的人或者相邻地里劳作的人免不了要问一句:“这个地里打药了吗?”人家热情的说句:“没有,现在还早着呢”。我们就感到特放心,刷刷刷……的,一下子跑到那地里。
只是工具少,人多,有挖的,有捡的,还有在地里搜寻大的壮的,然后叫嚷着这儿,这儿,很是热闹,开心。友人们挖小蒜,我拿着袋子拾小蒜,碰到白蒿,刺角我会随手掐来。经过冬藏冬捂,这些野菜吸收了日月之精华,营养是极丰富极佳的。
有个朋友给一熟人打电话,高调的说我们在挖小蒜,问人家来不来。人家问他认识小蒜吗?也是,他是城里娃。
那个熟人说他就是吃小蒜长大的,让给她留一把,做一碗小酸辣子吃。
收获大大每一个农村出生的孩子对小蒜都应该是不陌生的。从小至大,每年的春天,夏天,秋天谁没有吃过小蒜呢!做成辣子夹馍或者做菜,或者蒸成小蒜卷卷,都是很好的食物,是农村孩子的念想。
听着朋友和熟人的电话,我的记忆也回到了小时候。记得我的妈妈每年的秋天,会挖上一筐子的小蒜,和罢场的辣椒一起切碎,用粗盐掩上两陶瓷罐子,这就是冬天里最下饭的菜了。
现在人们的生活好了,吃的五花八门,冬天再也不会因为缺少蔬菜而出现菜荒,腌菜的人家也只是少部分。不过现在腌菜的调料丰富得很。用菜籽油,酱油,花椒,做出来更美味。小时候物质贫乏,缺衣少食,是舍不得放菜籽油的。但是就那一罐的腌小蒜是可以陪我们度过一整个冬天的。往往是一碗稠稠的包谷糁糊汤,一碟腌小蒜,就是冬天的美味了,可以让人多吃两碗饭的。
现在我们去挖小蒜不纯粹是为了吃小蒜,而是寻找过去的味道,寻找一种情怀。更多的是为了热闹,为了给撒欢的灵魂找个美好的借口。
在寻找小蒜的路上,可以放眼生机盎然的麦田,穿越生机勃勃的树林,穿过空旷深隧的山沟,迈过缓缓流淌的河流,一路上的景色应接不暇,自是有许多感念在心头。
山桃花山坡上含苞待放的山桃花远远看着粉粉的一簇一簇的,就像一幅春天的水彩画。有个朋友顺手拿剪刀剪几只来送给我们,其他人哈哈地调侃他:“你原来是这样一个人呀,道行太深了”。
我说你原来是这么有情怀呀。置身于山涧中,触景生情,男孩子也可以温润如水。
我想不到的是两个友人会从包里拿出弹弓,他们在河边,在树旁,对着天空发出嘣嘣的声音。我说现在没小鸟射什么,他们说不能射小鸟,不能杀生,这只是一种喜好而已,这算是他们给大自然打招呼的礼遇吧,好像在说:春天,我们来了。
缓缓流淌的河流这样的出行往往是满载而归。愉悦了心情,收获了乡间野味。小蒜、白蒿、刺角,我们见到什么挖什么,回到家来经过巧手的烹制会变成餐桌上的独享美味。
白蒿友人给我装了满满一袋子的收获。我说这么多呀,得吃几天的了。感知到我对这个并不是很渴望,我向往的也是这个采摘的过程,追逐田野的过程,徜徉大自然的过程。
春天来了,所有的美好已粉沓而至。
22年年度营第39篇1498字,共累积47898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