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向团队赋能,我们先来说说“员工激励”。
一谈到激励方式,我们会很容易想到工资、奖金、股票、期权这些物质激励的方式。好像总是说,要挽留人才,那就多给他点钱。我相信给钱留人的方式,直接且有效。
但钱总是有限的,你当然可以用钱激励下属干活,但如果长此以往,你总有把控不住的时候,而且钱并非是万能的。
我决定从IBM离开的时候,其实我是想继续求学来着,对微软并不动心。
但当与直接领导我的上司,以及全微软的顶头上司鲍尔默总裁直接交谈时,我把我的职业理想和两位进行了探讨。
我说,我想把微软中国做成中国微软,他俩真诚地表示这正是他们的希望,于是我就以为,我们的理想非常契合。
后来我连公司在哪儿都不知道,就决定要全身心投入了。你看,职业理想就有这么强的动力,和钱基本没关系。
你的下属也一样,他想要的一定不只是钱,而是找到这份工作的意义感。“留人要留心”,这才是根本症结所在。
如果这个意义找到了,自然会产生动力。
那要怎么激励呢?这就到了教练式领导力的范畴了,这一讲,我们不谈物质激励,就谈谈如何用“非物质”的方式来激发下属的工作动力。
1.非物质激励
我这里引用非常典型的四种非物质激励方式,表扬、授权、归属和共同的愿景,这四种也是与人类需求层次相吻合的。
第一种,表扬,给人荣誉感。——胜任感
这说起来简单,我这里有三个诀窍要分享给你。
首先,表扬要及时。如果当下这个下属做得好,你要立马表扬他。
比如说他刚刚交给你的方案,你发现比之前严谨有序很多,那立马就要说:“你这次的方案进步很大,逻辑清晰明确,一眼就能看懂。”如果等过了很久你才突然想起这事儿来,再去表扬他,那效果会大打折扣的。
其次,表扬要当众。
举个例子,如果下属这次做出了很好的成绩,你就要在部门会议上明确提出,“老王这次做的非常不错,从时间和质量都超预期完成了目标。”那其他人就会把老王当作榜样来学习了。
你看,既让下属开心,又树立了榜样,借着一个人,鼓舞一群人,岂不是一举两得。
最后,表扬要适度。
就是说,你表扬的内容得是和部门、公司价值观相符的。
比如你们提倡“产品领先”,那如果这个部门死盯产品,做出了一款高出所有竞品的产品,那就值得表扬。
再或者说,你的团队提倡协作,如果下属总结出了一套几个团队的协作流程,因此把原来的工时降低了很多,这也值得表扬。
如果说他天天加班,家里人病危了还坚持,或者说都睡公司了,但就是不出成果,这可能就不适合大肆表扬。
,第二种,授权,授权会给人信任感。——自主感
这是表扬,第二种,授权,授权会给人信任感。
我先给你举个例子。
海底捞的普通一线员工也有给客人打折和免单的权力,只要员工认为有必要,他们都可以选择给客人送一道菜,或者是给免单,甚至是给免单。
在同行,这得是经理以上的领导才有的权力。
对管理者而言,学会授权是必修课,你不可能事事都管,留一些让下属自己决策,才能激发更多的主动敬业,和更大的价值。
当然,在授权的时候,还要注意这几点:
一是授权不授责。授权不是说交给别人就没事了,你还是那个当责者。
你需要给他“扶上马,送一程”,在这之后,你也不能躲清闲,如果他犯错了,你需要对他负全责,这是你作为领导的担当。
二是明确责权利。
授权的时候,你要清晰地告知下属,给他授权的目的、任务成功的要点,另外要明确与之匹配的权力和支持是什么。最后,要告知他成败的奖赏和后果。
三是尽量当众。
如果说你要把他作为某个项目的负责人,那就得当着项目成员来授权,这会给人一种强烈的使命感,而且,这也会让他之后的工作开展得更顺利。
如果你是高管,授权的时候越要慎重。
你要授权,给下属荣誉和历练成长的机会,而不是轻易许以升官发财,因为如果你给他这种暧昧的承诺没实现,你可能就要失去人才了。
第三种,是建立归属感
好,这是授权,那第三种,是建立归属感。
什么叫归属感?就看你的下属愿不愿意来上班,是不是想着说,“我今天要和谁一块去把这件事做了。”“昨天的点子想了一半,今天要继续和同事们头脑风暴啦”之类的。
此外,最重要的方式,是共创,全员参与。
比如谁有工作难题,那么我们可以鼓励大家一起出主意解决;有挑战大的项目,团队一起头脑风暴想方案。
共同愿景
第四种的非物质激励,是说团队有没有一个共同愿景。
我在微软的时候,我们团队要去给总裁鲍尔默做微软中国的财年99的年中汇报。
我的团队对这个汇报都毫无经验,在这过程中,我每夜盯着财务数字都能看到恶心,还经常陷入到业务的逻辑死套里出不来。
等到汇报的时候,我们采取了一种与以往完全不同的形式,就是由我主讲,问到具体问题时,我一个眼色,早有准备的队员立即以具体图表数字来支持。
这个过程配合默契,声气相通,并且所有人都有对全貌的理解,全过程四个小时整体全神贯注,随时准备“替补上阵”互相支援。
汇报结束时,鲍尔默说,“我一直希望微软中国公司能够成功,今天我终于看到了一个团队,一个有可能带领微软中国长期成功的团队。”
你看,我们团队的愿景就是要通过最严格的考试,因为这个共同愿景,我们能够齐心协力,后来在年底,我们做到了团队对公司许下的所有承诺,真正做到了不可能。
好,我说完了四种非常经典的“非物质激励”方式,表扬、授权、归属,最重要的是团队有没有共同的愿景。
2.盖洛普Q12测评法
那员工激励说完之后,我们还会出现一个问题,激励的对不对?有没有效果呢?
接下来,我给你再分享一个非常好用的工具,叫盖洛普Q12测评法,这个Q就是英文 Question,“问题”的首字母,Q12就是12个问题。
很多企业都会去做员工满意度调查。
我记得我第一次有资格参加IBM的员工满意度调查的时候,大概在1990年初左右,叫 EOS,就是employees opinion survey,员工意见调查。
这调查全都是英文的,我那时候英文水平也比较差,对着百十来个的英文的问题,花了好几个小时才填完。
问题事无巨细,但就是不好回答。
比如说,你对办公环境满不满意,你对你的绩效评定满不满意,你对你的薪资满不满意等等。但即使我刚刚被提职提薪了,我都不会说我对我的薪酬很满意,因为谁都会期待更高的薪资啊。
最后我会发现,调查是填完了,最后的结果就是公司告诉我们说,去年员工不满意高达70%,今年有所好转,不满意度降到60%了,这就结束了。
那我真正的不满意是跟老外同工不同酬,这意见就没被调查。
你说这有什么意思?
还有,这种题目听着就奇怪,总问大家满不满意,其实这都不用调查,只要问问基层经理就知道,他们是最有体感的。
作为管理者,如果你想真正提升员工满意度,让他们愿意在公司工作,那类似这种传统的员工意见调查就真没多少用处。
而这个盖洛普Q12测评法就避免了这个缺点,它有点返璞归真,对照马斯洛需求理论,从十二个维度来调查员工的真正想法。

根据这12个问题,我们来对应马斯洛需求论就会发现,从下而上的12个问题,恰好从生存需求,一直对应到自我实现。
关键是,这套工具最大的好处,是它的提问指向行为,而且是影响员工满意度的具体行为,比如如果下属觉得表扬很少,那你马上就可以运用我们前面说的非物质激励方法,去表扬啊。
等半年之后再做一次Q12的测评,也费不了多长时间,对照着行为,你也能有非常明确的抓手去改善你的管理行为。
3.小结
物质激励永远不够,必须借助非物质激励。
我们可以采用表扬、授权、归属和团队愿景这四个非物质激励方式。
此外,Q12测评是你参考激励方式,而改善你的管理行为的重要抓手,它最大的好处,是指向具体的行为,根据调查结果,你马上就可以做改善。
都用起来,有益无害哦。
<<<《得到-吴士宏·教练式领导力》学习笔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