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读完了来自英国小说家、剧作家威廉・萨默塞特・毛姆的剧本集《比我们高贵的人们》。毛姆真不愧是故事圣手,剧本保持了其一贯的风格,把幽默讽刺发挥得淋漓尽致。作为戏剧,又以精彩的反转让人拍案叫绝。
作为小说家的毛姆,早通过他的《月亮和六便士》《刀锋》《人生的枷锁》《面纱》等等对其有所了解。而作为剧作家的毛姆,虽然早知道他的剧作曾红极一时,1908年更是有他的四个剧本同时在伦敦上演,最高纪录,一个剧连演三年。但近距离的接触,这是第一次。
![](https://img.haomeiwen.com/i5117654/cf1280196785e1a8.jpg)
《比我们高贵的人们》一书收录了毛姆的三部剧作,标题同名作《比我们高贵的人们》及《坚贞的妻子》、《周而复始》。
三个故事各自独立,又在调性上有所互通,讲述了上流社会骄奢淫逸、勾心斗角、道德堕落的种种。女孩子其实是比男孩子面对更多“人生捷径”诱惑的。精神独立、经济独立、情感独立,在一些诱惑面前显得黯然失色不值一提,但“所有命运的馈赠,都早已暗中标好了价格”,凡好的,自有值得捍卫的意义。
对于复杂人性、情感矛盾的呈现,毛姆向来深谙其道,加之语言风趣平易近人,总能很快就将读者带入剧情。这次他依然像个旁观者,不同情也不指责,让人物讲他们自己的故事。是喜剧还是悲剧,交由观众评判。
1、《比我们高贵的人们》
堕落一次的人很大可能将永远堕落下去
来自美国的女人们渴望通过英国丈夫的爵位来提高自己的档次,却在没有爱情基础的婚姻里越陷越深,无可救药。
不过,没关系,她们有自己寻得的快乐。什么给她们快乐?别人眼中的身份地位。什么能撑起她们的体面?金钱与人脉。什么能够换取金钱与人脉?虚情与假意。
铂尔才不在意跟多少个男人在一起呢,尽管她也曾如贝茜般有虚荣心。但如今,她可以什么都不要,除了高贵的面子。
追名逐利似乎是人的一种天性。讽刺的是,不论男女,有了名利,也还是会渴求温暖与陪伴。可惜,有了名利,爱情不会随之而来,倒是有人愿意随名利而来。公爵夫人与芬威克虽然有钱,但都是可怜人,明知是假,也情愿当真。原谅是无可奈何还是彻底堕落?主观选择堕落的人是无法被救赎的。
2、《坚贞的妻子》
对一个人最大的报复是若无其事地有样学样
丈夫出轨闺蜜怎么办?歇斯底里要死要活?大吵大闹愤然离婚?NO,100年前毛先生就提出了堪称完美的解决方案。
康斯坦丝并没有粗心到不知道自己的丈夫出轨自己的闺蜜,要全世界来提醒她。她只是有一套自己关于爱情与婚姻的认知与理论。她心平气和不动声色,该跟闺蜜逛街还跟闺蜜逛街,该跟丈夫温情还跟丈夫温情。她说“一般女人结婚15年后发现丈夫不忠时,受伤的不是她的心,而是她的面子。”
那她又是否就真的如此大度?也不是,她只是没有底气在接受供养的同时跟丈夫叫板。事情曝光之后,她决定开始工作。因为她终于幡然醒悟: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重要的自由,那就是经济自由。——终究是谁出钱, 谁当家。
那她有钱之后总可以离婚了吧?不,有更解气的做法。毛姆先生不愧是幽默的人性分析大师。
毛姆的“爱情理论:要确定自己是否爱上某个人,只要想想你介不介意用对方的牙刷刷牙即可”也是出自这个剧本。
3、《周而复始》
女人是容易坠入爱河执迷不悔的
这个剧本讲的是议员阿诺德的妻子邀请他那早年跟人私奔的母亲及私奔对象来家里做客。后来我们知道,她原来是给自己请来了老师。
这个剧本向我们展示了女性的情感需求。自作聪明的男人以为离开了自己,生活条件没那么优越,女人总该后悔了吧!而女人则相信,若有机会重来一次,她还是会义无反顾地逃跑。克莱夫以为女人天生愚蠢,只要有人对她超出想象的好,她就总愿意做出牺牲。可他忘了自己说过的“漂亮女子做事喜欢心血来潮”。
为了名利结婚的女人,在有了名利之后,总会发现,那对她们来说还是不够。心血来潮派的伊丽莎白与阿诺德的母亲是同类,只要一遇到“爱情”,她们一生中有无数可能会从婚姻中逃跑。
女人会被喜欢自己的人感动,甚至喜欢感动自己的人。但她们还是只会爱自己爱上的人,而不会爱给自己提供丰衣足食的人。喜欢跟爱,在女人们心目当中,其实是界限分明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