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等五爷他们一回去,我们全都围着母亲七嘴八舌,叽叽喳喳地问开了:
“奶母,(当时连着三个生产队的我们整个儿大家族的孩子都是这么叫自己母亲的,据说是为了孩子好养活),五爷有豆花儿不吃,为啥只吃豆渣呀?”
“五爷不傻又没疯,好怪呀!”
“是不是芽什么事儿得罪五爷啦?”
“奶母,你一定晓得的,快给我们说说呗!”
“唉”,母亲长叹一声:“造孽呀!我跟你们说了,你们可千万别去问你芽,免得又挨打。”
母亲说,父亲家以前也算得上是有钱人。那个时候,我们家祖上在自贡城里经营着一家远近闻名的大客栈,唯一遗憾的是,太爷爷这一脉却没有儿子,于是便从太奶奶娘家过继了一个侄子:也就是我爷爷。
因为爷爷嗜好读书,娶了奶奶后,爷爷就专心致志读他的书去了,客栈交由奶奶打理了。
然而,接下来几年,奶奶接连生了几个孩子,虽然有奶娘帮着照应,但奶奶再要管理客栈,还是感到有点儿力不从心。客栈交由别人打理也不放心,娘家几个兄弟也闲着,正跟牛儿渡码头上的青帮打得火热,给他们点正事儿做着,也好断了他们那点歪心思。于是,奶奶就让娘家兄弟来帮忙看管客栈,开始几年,做得还不错,营利每年也还有增无减,奶奶就放放心心全交给他们管了。
但以后交到奶奶手上的赢利越来越少了,到后来居然有了亏损。
稍微有点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井盐”生产地,自贡曾经也有过辉煌灿烂的过往。
自贡因盛产井盐而闻名全国,甚至全球。其产盐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素有“盐都”之称。
我外公的赶马队每年不知要从仙市驮出多少盐去茶马古道呢。
抗战爆发后,沿海地区被日军占领,致使湘鄂等省食盐来源断绝,国民政府下令自贡盐场立即加大出产量。
抗战八年间,自贡年产盐量高达四百八十多万石,不仅支持了川、滇、湘、鄂、陕等地的盐用,而且产盐税更占了全川盐税收入的百分之八十以上,日军还曾为此对自贡疯狂轰炸过呢。
抗战期间,自贡人民捐款高达一亿两千万元,创下了当时全国城市捐款金额和个人捐款金额最高纪录,那时,“自贡”这个响当当的名字可是响彻神州大地啊!
如此繁华的城市,客栈里每天人来人往,刚走一批,又来一群,天天客满为患,这么忙碌的生意,怎么会亏?
奶奶见再也瞒不住了,一向要强的她,这次,也不得不向爷爷低了头,她踮着小脚,来到爷爷的书房,:“老爷,你还是去看看客栈的账究竟是怎么回事吧,怕是我那三个兄弟搞了鬼。”
爷爷难得听奶奶这样“温柔”地跟他说话,他知道事态肯定严重了,否则,奶奶是绝不会如此“低声下气”“求”他的。爷爷再也坐不住了,他放下手里正读到兴头上的书,让书僮去请了几个信得过的老帐房先生来查帐。一查,客栈的年营利前几年还呈逐年成倍上升状态,近几年简直就是本一沓糊涂的烂帐。
爷爷叫来三个小舅子喝问,钱都去哪儿啦?
![](https://img.haomeiwen.com/i19757660/46347081ae984996.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9757660/390f8c03bae87e7a.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9757660/120d2482a7740dd6.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