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波西米亚狂想曲》这部电影,人获得了世俗意义的成功,怎么就变得空虚寂寞冷了呢,怎么最后就活成了那身心俱疲的样子了呢?
人活着的终极意义是什么呢?人这一生有梦就去追!世界不属于失败者,我们是世界之王!
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安全需求(Safety needs)、爱和归属感(Love and belonging)、尊重(Esteem)和自我实现(Self-actualization)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在自我实现需求之后,还有自我超越需求(Self-Transcendence needs),但通常不作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必要的层次,大多数会将自我超越合并至自我实现需求当中。
电影中的弗莱迪通过演唱天赋获得了金钱、名利、地位,当然还有一群群慕名而来的“喜欢”他的朋友们,被虚荣心遮住眼睛的弗莱迪和真心爱他的家人们,包括自己的家人,皇后乐队的搭档们还有玛丽,弗莱迪因为自己内心的迷失和同性恋猪队友保罗的唆使下,和那些真心爱他的家人们渐行渐远,内心越来越无助无望,最后香消玉殒,一代歌神,就那样憾然离世,让人不禁扼腕叹息。
其实弗莱迪在没有加入皇后乐队之前人是很积极向上的,即使他在机场做着运输行李的工作,他既然执着于自己对于音乐的兴趣爱好,他工作之余就去酒吧等场所听乐队的表演,也善于像乐队推荐自己,在对音乐的追求上,他表现出了无与伦比的自信和热情,人在向往着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的时候总是充满希望和力量的呀。
那时候的弗莱迪还没有成名,但他有爱的玛丽相伴在侧,有亲密无间的队友们朝夕相伴,一起为了歌唱梦想而努力奋斗,那时候的弗莱迪的笑容是发自内心的美好轻松,那是充满光和爱的状态,看到他向玛丽求婚递上求婚戒指说出爱的宣言的瞬间,能感到他满溢而出的爱意,当一个人充满爱的时候,他才有能力去珍爱别人,如果自己都没有感受到爱,又怎么可能去给予别人爱呢?
可是后来随着皇后乐队越来越成功,最后风靡全球,弗莱迪却在千丝万缕的人际关系里越走越远,他渐渐走成了孑然一身,独自一人,他酗酒,抽烟,明明咳血了,生病了,可是仍然拼命地写歌作曲唱歌,为了新专辑耗尽心血,仿佛他余下的生命里唯有音乐无他为伴,生活中再无令他能牵挂而拼尽全力守护的幸福快乐了。
多么让人心疼的弗莱迪,看到他孤零零地醉倒在沙发上,偌大的房子,空荡荡的,形单影只的弗莱迪虚弱无力地躺在沙发上,再也没有他的知心爱人,知音好友,身为拜火教清教徒的家人们因为他那些男扮女装和性取向问题,也疏远他而离去。
即使赢得了全世界的喝彩和鼓掌又如何?!现实中的弗莱迪只不过是一个咳着血还在拼命工作的,无人在身边真正关心照顾的人,和世间千千万万的人一样,这也是一副最普通不过的血肉之躯,他有血有肉,需要关心需要陪伴需要爱。
可是不断地爆红之后,盛名之下,曾经那么纯粹地只热爱音乐的腼腆男孩最终却活成了他没成想过的样子,数不尽的财富和一副空洞无物的、行尸走肉的肉身,而这简直就比让他死去还让他难受,曾经看过一本书说,对待一个人最残忍的手段不是夺走他的生命,而是抢走他的的灵魂。
看到弗莱迪最后苦苦哀求玛丽就在他身边,陪着他,就他们两个人在一起的那种凄楚、绝望,让人又禁不住地心酸心痛。
玛丽说出了真正爱弗莱迪的家人们的心声:真正爱你的人,是不管你怎么样都爱你的。不管你有没有钱,出不出名,成不成功,在爱你的人面前,你就仅仅是单纯的你,爱你是没有任何附加条件,仅仅只是因为弗莱迪这个人本身而已。
所以当玛丽看到弗莱迪楚楚可怜的孤独无依的样子,内心该有多难过,可以想见。
在弗莱迪和皇后队友们坦言已经单飞签约哥伦比亚唱片公司时,即使被隐瞒了拆散皇后乐队的队友们依然明确的知道,弗莱迪是需要队友的,只是弗莱迪一时被利益熏心和内心的迷失遮蔽了眼睛,傻傻地跟着保罗的暗箱操作流程而走。
粉丝们和队友们和玛丽家人们确实一直都深爱着弗莱迪,可弗莱迪已经不再爱自己,彻底沦丧了。想要关心他的人都被保罗拒之门外,担心他的玛丽已经怀孕,再也没有办法像以前那样守护着弗莱迪。
保罗真面目被弗莱迪揭穿后,继续残忍地利用曾经的亲密相伴获取媒体曝光率谋取利益,如此厚颜无耻的人竟然可以陪伴在弗莱迪身边那么久,可见弗莱迪当时有多眼瞎。保罗说对了一点:弗莱迪是一个永远害怕孤独的巴基男孩。
无论如何,弗莱迪最后还是幡然醒悟,他想起了他的皇后乐队,他们是一家人,一家人总会吵架,也总会和好。
最终弗莱迪做到了,带给我们天堂级的感动,他不想做大家眼中可怜的艾滋罹患者,而是继续为了音乐梦想而努力的表演家。他也做到了爸爸一直希望的:存善念,说善言,做善事。
他的谢幕精彩绝伦,绝无仅有。给妈妈的飞吻无比炫酷!
愿所有追梦人都梦想成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