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MINUS。今天阅读的内容很形象的考虑了演讲(交流)前需要准备思考的内容、过程中的提炼以及注意事项、演讲结束后的衡量指标等。整理内容如下。
内容梳理:
-
作者整理了三条可怕的失败演讲的共性:
- 信息量过大(知道什么都想讲出去,点太多了)
- 与听众不相关(滔滔不绝,内容却与受众无关,他们听不进去)
- 观点不明确(……)
-
准备过程的三个步骤——结果、关联、要点
- 结果——确定你想要的结果;
- 关联——找出关联性,为什么听众要关注你(可以给自己写出三个合理、充分的理由);
- 要点——要点要明确,在令人难忘的语句中,你要传达什么?(将传达信息用容易记住的一个短语、句子表达出来,这不是简化谈话,而是提炼谈话);
-
一次有效的对话产生三种积极结果:
- 听众接受你的观点,并转变心态,体会到/悟到以前没感受的东西;
- 听众因为这次谈话有了新的决定,可能当场作出,也可能对话后作出;
- 听众采取了行动,当着你的面做了一些事情,比如当你面签字、扫码、留言等。
引人思考的金句:
- 为什么要在准备上花时间?因为如果没有准备,你的沟通就不是意向明确的;
- 你可以将演讲活动比作一次晚宴。你要请人们参加晚宴,肯定不会等到他们来了之后才打开冰箱看看里边有什么东西。如果你是一位好客的主人,那么你会花些时间思考客人的情况——谁会来?什么时候来?准备哪些菜合适?你不只是准备一顿饭而已,你还在为客人提供一种体验;
- 你想要什么呢?回答的具体点,然后把它们写下来,答案越明确,你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用眼睛看着它、用耳朵倾听它、用指标量化它。记住检验成功的标准取决于他人的行为。
(举例:谈话结束时,小明同意加入我们的团队;演示结束时,客户购买我们的产品)
- 一次对话不可能让一个公司转型,但是对一个幻想破灭的团队来说,一次演讲可以重塑其精神风貌。
- 我们大多数人会陷入一个误区——列出一个长长的单子,想告诉其他人一连串事情。但是你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将它们归纳为三件事,不是七件、十二件……而是只有三件!
- 人类的决策不是经由处理数据和信息的左脑作出,而是由处理故事、情感、色彩以及幽默的右脑作出。因此你可能展示了很棒的数据,但是,如果你没有激发他人的情感,那么你就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 就如画家在作画之前,面前会摆上完整的调色板一样,作为一名演讲者,你也有许多情感可以选择。清晰的解释可以让听众萌生安心、平静、信任的感觉;警示性的寓言、对听众产生推动力。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