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母玛利亚是耶稣人世间的母亲,纯洁的化身。
自十七世纪以来,圣母玛丽亚自出生就免受原罪的观点盛行,“无染原罪”/“无垢受胎”(the Immaculate)的题材也应当局反宗教改革的立场而更常出现在艺术领域。
画作的场景通常发生在一片与人世间脱离的天空中,时间是公元前16年(圣母玛利亚她自己出生的前一年)。
这时的圣母玛丽亚已经接受上帝的指令,准备降临人间。白鸽则代表着上帝的圣灵。
她以成人的姿态被表现,时而双手合十祈祷状。
她的身旁常伴有婴孩儿状的天使。天使们孩童的面孔暗示着玛丽亚将前往人间作为一位圣母的使命,而这些天使也时常手持代表胜利的棕榈枝、泉水、玫瑰、百合等象征处女的标志。
圣母玛利亚头顶十二星宿,代表了耶稣的十二使徒。
而她脚踩的蛇形怪物(或者龙形)乃是世界之初引诱亚当和夏娃吃下禁果的邪恶的化身。也暗示着圣母玛丽亚最终的任务是将耶稣带到人世间,以此为人类赎罪。
莅临于之上的圆球,则代表了圣母玛丽亚的神性笼罩着人世间,具有崇高之意。(同时和毒蛇并列,述说人世间被罪孽侵蚀的事实)
圣母玛利亚于公元前十五年出生在拿撒勒(Nazareth,今以色列北部城市),她的母亲是圣安妮(Sainte Anne),父亲是圣约阿希姆(Saint Joachim)。
圣母玛利亚的诞生是宗教题材中少见的,仅有女性的场景。
▲The Birth of the Virgin, Giotto
在该主题大部分画作中,我们常看到的是婴儿圣玛丽亚刚刚出生,正被母亲安妮慈爱地抱在怀中,一旁佣人们正在或是准备对她进行梳洗。
同时也有可能伴有其他重要人物的出现,例如安娜的姐姐伊斯迈利(Ismèrie) 及其女儿伊丽莎白(Elizabeth)值得说明的是伊丽莎白此时已怀有身孕,她的儿子正是耶稣的拜把子,施洗者约翰(John the Baptis,对的,施洗者就是他的真名...)。
这里的白绢则是暗示着新生儿圣玛丽的纯洁性。
1,她的出生是“无染原罪”的。
2,她作为一个母亲通过圣灵降孕将耶稣带到世上的使命也是拥有神性的纯洁的。
根据当时的传统,圣玛丽亚到三岁时理应进入耶路撒冷得圣殿,生活并学习,一直到十四岁为止。
而她离开父母进入圣殿的这一瞬间也因其庄严性受到教会和古来艺术家的青睐。
而实际的表达中,玛丽亚时常被赋予将近将近6岁的体态和成人般的高雅仪态:
1,和第一个主题“无染原罪”相呼应,在进入到人世间之前,圣玛丽亚就已经是成人的状态。
2,用来表现她对自己使命和对上帝的坚定不渝的信念。
就连位于阶梯尽头的大祭祀,有时会被表现为,为玛丽亚的不符年龄的冷静所惊讶。
而处于阶梯末尾,圣玛丽亚的父母,圣安妮和圣约阿希姆则不舍得望着他们孩子的背影。
▲Le Mariage de la Vierge, Raphaël
我们的玛利亚终于在公元前一年到了十四岁,也就是当时年轻女子婚嫁的年纪。
但玛丽亚却一心贞洁奉神。耶路撒冷圣殿的大主教为了听从神的意愿,召集众多未婚男子,请他们将写有自己名字的木棒放于圣坛之上,其中包括约瑟夫(Joseph),一个曾婚,并拥有几个孩子的老头。
最后,只有约瑟夫的木棒上开出了花朵,并飞来一只白鸽停在上面。于是乎约瑟夫便被指定为圣玛丽亚的丈夫。
一旁没被选中的男子,甚至恼羞成怒折断了木棍。
......
此后,圣玛丽亚便生活在圣约瑟夫家中,静静等待神的召唤。
事实上,圣母玛丽亚是一个悲剧性的角色,她的存在本就是母性光辉最完美的化身,而她的使命却是自我本质最大的天敌:目睹着自己的孩子死去却无能为力。(后续...)
直线故事:
1,紧跟着文艺复兴而来的宗教改革掀动了整个欧洲大陆,新教徒们要求有自己解读圣经的权利。罗马教廷看到了文艺复兴太过注重人本和理性而引发的恶果,于是便开始了“反宗教改革”运动。该运动主张宗教艺术品应该在情感和精神上真正打动祈祷者,以达到脱离尘世人神合一的境界。有次绚烂华丽的巴洛克风格开始孕育而生。
原创:Artademie
网友评论
呵呵!新约圣经里,好像没有这样的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