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林汉铭
【感受】
半年以来,我开始逐渐理解为什么王博士和黄煌老师一直倡导提升学习能力这件事。如果我们对孩子帮助真能落实到提升学习能力层面上,对于孩子的帮助显然更加长远。提升学习力是从源头直接刺激整体素养的发展。思考力是学习力的内驱,无论对于孩子还是老师都值得培养和拥有。
【现状】
在人工智能时代,连“机器”都可以从过去“被动工作”慢慢转向“自主学习”。可是回头看看身边的孩子们,为什么大多数的孩子依然被动学习?首先应当反思的就是身为教师的我们,是否给予孩子思考问题的能力?而这样的思考问题的能力,真的能通过做很多的练习形成吗?我们要该怎么去看见孩子的思考,同时又该怎么鼓励他们去思考?
【0的计算】
在使用麻吉星进行组织教学时,通过数据可以很好的让学生的思考被看见,即对于班级整体的现状进行快速评估。
二次选择孩子们制造了五个选项,本题正确答案是D,通过小组讨论进行了二次选择,数据变化朝C选项趋近,这就表明对于孩子而言,代数思维还未形成。BE选项占了29%,说明对于0到底不能做被除数还是除数的问题,大多停留在记忆,没有本质理解。
处理方法:我从C中随机请了廖,解释了为什么不选3号。廖则是上台进行举例子,如果️是3➗0=0,可是反过来0✖️0却不等于3,这就说明不是所有数➗0=0。反问原先BE的同学,她们反思自己只考虑0➗0=0,没有去想其他数字可不可以。再交流的过程中,又正好派生出0➗0是否为0的问题。这也是选项C和D最大的冲突点。再接下的争论中,部分C同学叛变D,特别是琦上台解释0➗0=100,全场觉得她在“胡说八道”,可是人家用验算的手段,写出100✖️0=0时,全场先“不可思议”,后“惊呼厉害”。
最后我们还用计算器验证是否真是这样,发现有趣结果0➗0=结果未定义,7➗0=除数不能为0,两次不一样的结果却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什么两次结果不一样?讨论之余,我们还验证了小数和负数的可行性。整个课程下来,感觉孩子们后半段的学习,慢慢进入主动,思考确实会变成了学习的动力。
【便签贴】
这学期到现在,我开始尝试使用便签贴替代课堂练习本,一方面便利贴方便移动讨论做涂改,另一方面课后非常好做分类整理。同时便利贴的使用也弥补了反馈器做的半预设情形(老师给予题干,学生制造选项),更适合走向发散的、描述性的、需要展示过程性的问题和基础性问题。
1.学会反思。
“看了上学期的综合学习成绩单,你觉得哪些地方不足?如何让自己越来越棒?”我们看看孩子们怎么回答的:
第二小组哲同学数学成绩本组最好,很清楚自己的弱项,提出刷题来改善。从回答中,可以看出孩子主动性比较强,就是方式方法没找好,在分享时,我特意就这个问题展开,刷题能帮助我们提升能力吗?哪些能力可以提升?哪些又不能靠刷题提升?本次反思活动安排在本学期的第一节课,目的是让孩子了解自身不足,明确哪些方式无效,哪些方式有效。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思考这个过程养成反思习惯才更重要。
列综合算式时,你认为需要注意是什么?从左下角吴同学的记录,就很清楚地看出她个人与小组其他人的补充情况。培养反思的同时,这种关键词的记录一方面节约书写时间,另一方面概括能力也能有所提高。
2.辅助表达。
孩子在表达时,如果可以借助记录,有助于表达更加符合逻辑,同时也能让其他同学明白到底怎么回事。
大船限载6人,每条船费用30元。小船限载4人,每条船费用24元。现有老师孩子共计32人,怎么租船最便宜?
租船问题石同学上台之后,对自己的思路进行阐述。她首先赞同前面同学租船要先考虑单价的思路,确定单价后,竟可能租便宜的,但她发现租的过程中有空位,会浪费钱,于是她做了适当调整,使得空缺消失,价格更低。基于这一点,我们将前一位同学的思路再进行了一次调整:
整理3.思考被看见。
在原有二次选择的模式上,进行的组合用法,选项素材直接取至学生。
根据题目的表述,写出对应的算式:
提取素材进行选择讨论,二次选择。
二次结果上实际A和B选项的中括号加不加都不影响结果,所以AB都对。选项E孩子考虑更加深刻觉得两种都行。
4.单元梳理。
在单元整理时,孩子们针对不同模块提出了四个比较有价值的问题,我将其板书黑板。(这里其实后期想想,不如让孩子们在便利贴上提一个问题就好,可以做到全员参与一同思考)
1 2针对这四个问题孩子们先进行各自进行思考记录,然后进行小组分享,最后进行问题表达。问题表达时,切中不同素材的优缺点进行分享,例如下面魏同学的表达,就区别于别人利用了符号表达,很直观。
问题分享黑笔原先,红笔小组修改。
最后将对应的便利贴分类整理进入数学书。
例如第一个问题就属于租船问题5.进行创造。
在简便算法单元,我尝试让学生进行个体创造,同时也给了限制条件。
简便算法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减法性质。孩子们的回答也很有意思。
谢观察数字特征从A-B-C=A-(B+C)进行拓展。
周通过制造后两位相同,进行中途简便。
林关注数字特征,但忽略减法性质本身,孩子们利用情景帮助林理清楚分开连续减两次,等同于先合一起来,一次性减的道理。
卢同时发送卢的想法,将林和卢进行了对比,找到易错点,提出改进点。
总之无论采用何种方法实现思考力的提升才是老师们应该做的。后期我想对于家校联动方面做进一步指导,希望有助于孩子们的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