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学而思名师宣黎亮在深圳对高三家长做了题为《如何站在未来选专业?》的演讲,通过纵览人类文明发展历史脉络,理清未来人类文明和科技发展方向,其新颖的观点,涉及教育本质的精彩论点,引发了家长们的触动,受到了家长的欢迎。
应宣老师之邀笔者针对演讲中一些观点进行展开,以便大家能更好地理解。由于时间关系,宣老师在阐述观点时,并未具体展开,该文是针对宣老师观点,做了大量论据性的补充,仅代表个人观点,也因水平有限,讲解难免疏漏、错误,仅供参考。
人类信息文明的进化
人类历史其实就是一条文明进化的过程!
人类社会文明的进化有两条主线。
一个是人类使用能量的进步。
一个是人类使用信息的进步。
本期讲信息这条线:
人类进步始于语言,语言是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
历史上,我们的祖先智人之所以能战胜远比智人高大的尼安持人,就是因为智人可以进行语言交流,有了语言,人类就可以进行大的协作。
而尼安特人虽然高大,在身体上更有优势,但却没有产生语言。
科学家曾模拟结果发现,尼安德特人的发音中没有长元音。,尼安德特人的发音和现代人有很大差异,他们无法区分长元音和短元音,而这是现代语言的基础。
动物就更没法和人比了。它们碰到危险,只能发出一些声音。而智人就可以通过语言告诉同伴“这里有老虎,危险,快跑”。
在战斗中,智人通过语言进行协作,协作促使智人可以打败、规避各种猛兽和高大的尼安特人。
人类曾长期生活在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时代。
语言是一种口语现象。语言的首要属性是语音。不仅交流和语音有关系,而且思维本身也以特定的方式和语音建立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语言也产生了文化。(而非文明,有文字才能说明有了文明。)人类长期处于口语传播时代,希腊文明的《荷马史诗》是靠口口相传,几十万字是背出来的么?不是。
原来长篇的史诗不用靠死记硬背。行吟诗人编织史诗时,他们有全套的预制材料去拼装铿锵悦耳的诗行,去组装大段大段的诗歌,并有像我们相像的那么费劲。他们得心应手的预制件有套语、名号、程式、主题、场景,而且有些预制件还是可以自由伸缩的词语,它们能够灵活变化并嵌入有固定章节,音步和韵律的诗行。
千百年来,口语始终具有无穷的魅力。
在西方的希腊文化中,口语的魅力表现在繁复、细腻的修辞里。
苏美尔人最早创立了文字。在这之前的原始社会出现了图画和图画式的象形符号。这便是文字的雏形。
四大文明先后创立了自己的文字,使人类进入了文明时代。相传仓颉造字,鬼神哭泣。人类开始利用信息了解世界的密码。
文字使词语成为仿佛是有形的事物,我们的语词看成是看得见的记号,等待人去解码;我们可以看见并触摸文本和书籍里印制的词语。
语词根植于口语之中,文字却永远把语词禁锢在一个视觉领域,显得十分霸道。
文字的出现和书写系统的形成,人类文明开始叠加式的进步,文化和文明可以借助文字进行传承。
由于文字的使用而产生的思维和社会结构的变化。
西方文化植根于字母,思维趋向逻辑思维演变。
东方文化植根于象形,思维趋向形象思维演变。
文字出现也使社会开始分化。能够读写的是精英、僧侣阶层,他们掌握了文字,从而掌握了话语权。
纸张的出现,使文化的普及开始实现。但最早使用的牛皮纸、兽骨还是不宜大量传播。
蔡伦发明了造纸术,后来传到西方。
纸张的廉价,促使文化广泛普及有了可能。但手抄对文化的传播还是有所局限。
直到印刷术的出现,文化才真正使普及有了可能。
中国最早是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虽然毕昇发明了泥字活字印刷,但并没有真正普及。印刷术真正普及是德国人古登堡发明了铅字印刷。
印刷术从此打破了精英阶层对文化的垄断。文明也更容易传承。
电的出现,既让人类开始在能量的使用上提高,同时加快了信息的传播。首先是电报、电话的发明。
电报和电话意味着时间和空间控制人类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也是人类文明进程的重要里程碑。
互联网的出现,使信息的沟通更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即使过去使用飞机传输信件最快也要一天的时间,互联网时代几秒钟时间就可以完成。
互联网对人类社会乃至商业结构都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让天涯共此时成为可能,使地球村成为可能。
互联网让人类社会真正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大爆炸成为今日时代特征。
基于科技的进步,人类进入互联网时代的第二个时期——移动互联,移动互联让人和人互联。
现在,人类开始步入万物互联的时期,它不只是物和物的联网,而是所有东西的联网。
概括讲,万物互联从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连接。相比计算机互联、移动互联,更是数量级的。将会有500亿个设备互联,保守估计,应该有今天电信市场规模的两倍,即7万亿美元以上。
这就是行业选择的机会所在。
下期讲像投资人选行业一样选行业
小结:
信息是以数量级发展、提升的。
从电报、电话到互联网的出现,人类步入信息朝代。
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到万物互联,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相应的技术成为以后的趋势。
信息的本质是人调动、使用能量的能力。
可关注作者公众号《思维核武》研讨思维升维、认知提升、学习方法、教育心得。《营销核武》研讨品牌、营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