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慧一平台的晨练我们是讨论“问题是了解真相的切入点”。因为我担任主持人,以及今天小组新进一位伙伴,所以我就决定自己不做分享,把机会留给新进的小伙伴。会议结束时我告诉伙伴们我事后单独分享----当下发现这给了我一个很好的机会,那就是去把自己想分享的内容给写下来,这不正好帮我形成一篇小文吗?真好!
问题是了解真相的切入点,是慧一平台提出的教练中的“三个模式”(心智模式,思维模式,行为模式)中,关于“思维模式”的其中一个要点。(另外两个要点是:向内看、凡是有三)。这一周,我们就三个模式每天会挑选一个要点来进行展开的讨论。下面是我对”问题是了解真相的切入点“的一些理解和思考,作为众多视角中的一个,与伙伴们分享:
什么是“问题是了解真相的切入点”?
问题:卡点、困惑、难题、挑战、停顿....我们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遇到一些类似这样的感受或现象时,那个就是一个“问题”。就好象一个人皱眉的表情,或迷茫的眼神,或担心的转台,等等。
真相:原来如此!明白了!原来关键点在这里!....那个让我们”啊哈!“的了然于心的”看到“,”发现“,”笃定“...是现状的真实反应,是对全貌的发现,是对本质的觉察。真相,是那个无限接近真相的过程,更是真相本身。
今天上午LUCY的分享很好,她分享了”问题“带给我们的价值。她提到:问题中往往包含了答案,是带着答案来的。问题给到了我们去对事情全面了解的机会,帮助我们思考更深入,思想有深度。她也提到,如佛陀所说,烦恼即菩提。现在的所有问题,可能正式一个正在展开的奥妙。带着欣赏、好奇、探寻的状态,我们会看到就像不断打开的花苞那样,答案绽放在其中。
她的分享让我们感受到,问题原来是这样一份大大的礼物,问题原来蕴含了这么多的内涵和智慧。似乎每个人对”问题“当下的感受变得更加的好奇和期待,而不是受困或觉得不愉快了。
如果Lucy的分享是WHY,为什么要悦看问题。那么,我接下来想分享的可能是HOW:作为一名教练,可以如何”切入“呢?
举一个具体的情景,如果在一个一对一教练或者一个团队教练中,客户在开场的过程中呈现了某个话题,关于现状的种种“现象”,或者她面临的种种问题。。。那么,我们什么时候切入?如何切入?怎么帮助客户发现真相?发现什么真相?
我自己学习的主要体系包括了:埃里克森,慧一平台,东方心教练。常常会有人问我这几种有什么区别。其实,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我会觉得虽然它们各自不同,对我更多的不是区别,而是整合。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以慧一平台海引老师提出的“问题是真相的切入点”,当我尝试回答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时,我感到包含了不同学习内容加上大量实践对我的影响。回到话题本身来回答:
什么是切入的时机?
其实,提出或发现问题本身,就是对真相的一个切入的时机。比方说当客户描述了一个现状/问题之后,教练可能会问:“那刚才的这些描述中,(如果你尝试跳出来看待自己)你会对(自己/他人)有什么发现呢?”或者说“这些问题背后,你真正想要探索的,究竟是什么呢?” 又或者“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呢?”好奇的带着这样的一些问题去引发客户的新的看见,对自己或对情景/他人。
写到这里我想回到一个问题:真相是什么?在大师贝曼绝无仅有的“萨提亚高级教练课程”中,有两个重要模型的学习,一个是关于一致性的三个圆圈:自我,他人,情景。另一个,我学习到从教练的角度来看冰山模型:冰山表层是行为,下面是:感受、观点、期待、渴望、我是(Being)。在横向的层面,我暂且认为,真相就是对“自我,他人,情景”的真实揭示。而在具体的每个人的层面,可以认为真相就是对冰山的一个揭示,一个如实的呈现,帮助客户去更多的发现。
举两个例子。先说个人的层面。比方说,教练的一个切入点,常常从“情绪”开始。在教练中,如果客户在描述一个问题的时候,TA带着某种情绪(需要去觉察),往往也是一种很好的时机。比方说,一位妈妈在说到孩子总不听话的时候,似乎很生气的状态,甚至自己都没有意识到。教练对话可能是这样:“你刚才在说这段的时候,你感觉怎么样(你感觉自己的情绪怎么样)?”比方说对方可能会停下来感受并说:“我特别生气/我觉得特别难过...”,那么,往往这个情绪的背后,会有一系列的内容。如果教练在这里停下来关注:这个生气和难过的感受,它的背后是什么?有什么观点?期待?它是如何影响客户的?(备注:心理咨询师,可能会去更深入的关心,感受背后的感受,或者感受/观点/期待的成因,从更源头的部分试图去找到why,去帮助客户了解自己的“历程”。而教练,在帮助客户看到这种影响后,更关注客户想要去到哪里,想要获得或实现什么?而不会在关于“过去”的部分深入)比方说,妈妈之所以这么生气,是因为她拥有一个观点:小孩就应该听妈妈的话去好好学习。观点背后有一个期待:期待自己的小孩成为一个特别优秀的人,期待自己做一个带出优秀小孩的妈妈...等等。那么,我们就有了可以作用的层面,帮助客户去有所发现,看到背后的“真相”,进而客户可以选择,接下来她有什么发现。
再举个例子,关于“情景/他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如果不仅是个人而是家庭,团队,组织。真相又是什么?每个人都处在自己的主观认知当中,哪一个认知更接近真相,哪一个认知更偏离事实?如果不是有一个机会停下来,去看到他人,看到环境,就停留在自己的主观中,用惯性的模式去解决问题而不得果。在家庭中,在团队和组织中,这种”关系“并没有本质区别。在家庭系统排列中,以及在“萨提亚”中,都通过“关系”的形象呈现,比如“雕像”这样的技术(你可以想象一下,就好像台上上演了一幕小品,你作为观众看到的,都是真实生活放大版的呈现,还按下了暂停键供你仔细观察的样子),给了我们跳出来去看到真相,也是看到新的可能性的机会。海引老师有一句话说的特别好,什么是智慧?那就是能够用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而教练就常常在干这件事情,启迪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
具体来说,在”教练“角色中,如何启迪人们对”情景“或”全局“有认知?举一些例子:假如框架/换位思考/抽离旁观:“如果你是你的员工,你会是什么感受?”,“站在领导的角度来看这个事情,你对这次会议的期待会是什么?”,“当你看到了原来另外那个部门的天然的职责是这样的,你再来看这件事,会有什么发现/不同?”,“如果你从旁观者的角度来俯瞰这个局面,你会怎么描述?”...
最后说一个自己的例子吧。有时候,人们没有去做出有效的改变,是因为还没有看到真相。或者说“不愿意”看到更多真相。因为往往在看到真相的那一刻,改变自然就发生了。比如说,我自己在和婆婆沟通的时候,我们时有不在一个频道上,各说各的。我前两天对自己有了一个发现,我发现我对事实十分的看重,并且希望别人也一样的看重。当婆婆说一个事情没有基于事实而是主观判断的时候,尤其是给我扣顶帽子的时候,我就陷入了“解释”的模式。想要去澄清事实是什么,而不是什么。我一度十分困惑,为什么我只是把事实说出来而已,把实际情况说出来而已,却总是引起对方这么大的情绪,甚至遭到曲解呢?后来,在一个教练中发现,当我在说事实的时候,我并没有那么的关注到他人的感受。不是所有人看待事实的方式都和我一样,也许比如说婆婆更在意的是别的,而那是我忽略掉了的。。。当我看到这些,似乎明白了什么:我所描述的事实,是一个事情的经历的过程。就好像冰山上的行为。但是我对冰山的背后那个"真相“有多关注?我是否从人性的角度去真的关注和面对?....我也注意到自己在这种认为自己关注的是事实的状态中“不愿意”改变----我似乎认为自己这样就是没有问题啊。那这个背后,又有什么是我更深期待,或者真正需要的呢?我也期待更多的去发现,去真正的接纳....
好吧,问题是了解真相的切入点,这个话题。时间关系,就到这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