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诗和远方艺术之家
“世界微尘里 吾宁爱与憎”

“世界微尘里 吾宁爱与憎”

作者: 业余养花 | 来源:发表于2024-08-12 04:50 被阅读0次

    此典句出自唐·李商隐的《北青萝 》:

    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

    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

    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

    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

    译文:

    夕阳落入崦嵫山,我去茅屋里探访孤独的僧人。

    满地落叶,僧人何在?遍山寒云,山路要走多久?

    初夜时分只听他独自敲磐,闲适中靠着一枝青藤。

    大千世界都在微尘里,我为什么要有喜爱和憎恨?

    注释:

    青萝:一种攀生在石崖上的植物,此处代指山。

    崦:即“崦嵫(zi)”,山名,在甘肃。古时常用来指太阳落山的地方。

    初夜:黄昏。

    磬[qìng]: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石制成,可悬挂。佛寺中使用的一种钵状物,用铜铁铸成,既可作念经时的打击乐器,亦可敲响集合寺众。

    “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意思是大千世界俱是微生,我还谈什么爱和恨呢?《楞严经》说:“人在世间,直微尘耳。何必拘于憎爱而苦此心也!”

    宁:为什么。

    赏析:

    李商隐在激烈的牛、李党争中已经被搞得心疲力尽。漂泊的生活,孤独的处境,使他感到生活在红尘中的不幸,迫切需要接触一下清净的佛家天地。

    首联写诗人寻访僧人之事。时当红日西沉山谷,诗人进入山中,去拜访一位住在茅屋中的僧人。“茅屋”,写出僧人居处的简朴,“孤僧”,写出僧人的不厌孤独。

    而诗人此时正逢生活清苦、亲朋离散的艰难岁月,他寻访这样一位清苦而孤居的僧人,显然是要从对方身上获得启示,以解除自身的苦恼。清苦人寻清苦地,孤独客访孤独僧,俗与佛已有了精神交流的契机。

    “颔联写诗人寻访所经之路程、所见之景物。“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时当深秋,满山的林木飘下纷纷的黄叶,诗人要找的那位孤僧,却不知住在哪里。

    “人何在”,使人联想到诗人于山林间四处张望的神态,显现出山间林木的密集和僧人的幽藏,愈发表现出这位孤僧远避红尘的意趣,这正是诗人探访的目的。

    对句更将僧人的幽藏作进一步的渲染:诗人沿着寒云缭绕的山路,盘曲而上,已不知把那盘山之路走了几重。山路入云,已见其高,何况入的是“寒云”。“寒云路几层”不仅写出僧人的高居尘上,也写出诗人不畏辛劳和艰险、一心追寻禅理的热切之举。

    此联二句写景而兼记行踪,景中暗含着僧人和诗人的影子,言筒意丰,蕴藏极富,堪称大家妙笔。

    经过千回万转,诗人终于找到了茅屋,见到了孤僧,颈联以精炼的笔墨描绘了僧人的简静生活:“独敲初夜磐,闲倚一枝藤。”

    “初夜”二字与首句“残阳”相关照,写出到达茅屋的时间。夜幕降临,僧人在茅屋中独自敲磐诵经。“独”字与次句的“孤”字相呼应,因为是“孤僧”,所以独自敲磐。虽只身独处,而未怠佛事,可见其对佛的虔诚。

    诗人此时站在茅屋外边,耳听清脆的磐声,眼望寂静的星辰,深感佛界的静谧与安详,此中再无红尘之困扰。待到僧人佛事已毕,诗人走进茅屋,与之交谈,对交谈的情状仅用“闲倚一枝藤”五个字概括,却内蕴丰富。

    “藤”是藤条做的手杖,极为简朴,僧人的全部所“倚”,仅此而已,生活之清苦可以想见;难得的是僧人那份“闲”态,居清贫而安闲自如和从容不迫。

    尾联写诗人获得了思想的启迪:“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

    佛教认为大千世界全在微尘之中,人也不过就是微尘而已。诗人领悟了这个道理,表示今后不再纠缠爱憎,以淡泊之怀面对仕途荣辱。

    综观此诗,语言凝炼,富于蕴藏,层次清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世界微尘里 吾宁爱与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vdih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