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折耳猫
01
席慕蓉曾经写到:生命原本是不断地受伤和不断地复原,世界是一个等待我成熟的果园。
然而在现实中,很多生命还没等成熟就已经像流星般陨落了。
本月13日凌晨,中国海洋大学深夜发布通报,该校一名大二学生坠楼死亡,具体原因并未透露,截止到目前,网友还没有放出什么令人惊悚的言论。
回顾2018年已经过去了三分之一,盘点一下高校学生自杀事件:
1月29日凌晨,25岁的研究生罗正宇,在江岸区上海路一家小旅社自缢。
3月5日凌晨,中国留学生从加拿大滑铁卢大学跳楼自杀。
3月26日,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陶崇园在校内坠亡。
3月31日凌晨,信阳女大学生割腕自杀,前男友获悉后及时报警,最终脱险。
4月2日,林嘉莹在马来西亚芙蓉市组屋14楼跳楼自杀。
02
看到这么多人在为自杀率的高升做着贡献,我不禁毛骨悚然,到底还有多少人在做着准备。
原来在人间这样一座无形的地狱中,人人都想逃离,想逃到一个寂静得连心跳都听不见的地方。
以至于很多人读到了大学,甚至是研究生、博士,觉得生无可恋,于是飘飘洒洒地,追随天使,去寻找耶稣了。
我忽然想起读过的一本书《自卑与超越》,里面提到人的一生要处理好这三个关系:与自我、与他人、与社会。
生活无非就是:自得其乐、寻求与他人的合作与双赢、为这个世界做点贡献。
朴实无华,却自有千金之重,来人间走一遭,总要留下点什么,才能证明自己曾经来过。
其实他们自杀时也曾有过犹豫和惶恐,毕竟美好的人生还没有怎么体验呢,但权衡过后,终究敌不过求死的心。
03
高校学生屡屡自杀,就因为处理不好这三个关系!自我的怀疑与失望,看不清脚下的路。
2017年6月7日,陕西汉中一高考考点外,多人抬着担架,将一名年轻男子抬出考场,考试期间这名学生就显得神色有些紧张,快到10点时突然离开座位冲出教室,从3楼阳台上跳了下去。
巨大的隐忍已经憋了好长时间,急需一个突破口来释放,只是没想到,是以这样的方式。
他害怕面对的不只是失望的结果、期待的眼神以及同伴的鼓励,最扎心的,是他不再相信自己了,不能接受自己的失败。
你看,他已经等不到出成绩的那一刻了。可是,转念一想,也许他这次就成功了呢!他怎么能先放弃了呢?
因为不能想象那种窒息的痛,席卷全身又无能为力的样子,和行尸走肉又有什么分别。
高考失利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败后对自我的否定,否定了后半生。
谁都可以质疑我们,唯独自己不能,所以太多人不是输给了现实,而是败给了自己,一次次的跌倒丧失了仅存的斗志和果敢,还有幻想的能力。
所有的失望都是从不再相信自己开始的,认为自己不会拥有更好的未来。
04
距离产生美,还是有道理的。
今年3月26日,就读武汉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的研究生陶崇园,清晨在学校跳楼自杀。
3月29日,网友“陶崇园姐姐”发微博称,其弟因“长期遭受导师压迫,被迫叫导师爸爸、给导师买饭打扫卫生、被导师阻止深造”等原因,最终“实在受不了了”。
2017年12月25日,毕业后考上西安交通大学药理学系硕博连读的杨宝德,在西安灞河溺亡。
他身前女友发文,曝光了杨宝德的导师,周教授,对他奴役的各种细节,包括“干预私生活”、“言语辱骂”、“随时待命”、甚至还有“语言挑逗”。
近年来,断断续续曝光的由于研究生与导师间微妙关系,而造成的毁灭式事件,令人咋舌。
出于对学业的考虑,对前程的看重,降低底线,不忍拒绝,分不清距离是众多人共同的弱点;处在愉悦状态降低了对人的警惕性,便丧失了对现实的觉察和判断,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一旦超出控制,便鱼死网破。
高校学生屡屡自杀,就因为处理不好这三个关系!活在人群中,最怕别人憨厚的嘴脸下藏着一颗肮脏的心,一切的伪装都是做戏。
如果一开始发现别人带着目的接近,那么一但越界,就要立刻竖起自己的防线,及时退到安全区域,很多事情就能够有效避免。
无论是求助者,还是助人者,都要掌握一个度,有效的合作才能创建双赢,而不是彼此都竭尽全力地索取,相爱相杀,最终导致关系破裂,彼此陌路。
就像两只刺猬,报团取暖却因为拥抱而受伤,还是远远地看着彼此就好了,既不会被关系拉扯,也不会因为自身的局限看不清现实。
在保持距离的情况下,人与人之间如何建立协调、合乎伦理的友好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05
对未来的考虑是一个大问题,究竟要为这个社会做些什么?
为什么很多大学在大一的时候开设一门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就是希望给初为大学生的他们提供一个导向,规划一个未来。
虽然这对一个人未来的发展可能并没有起到什么实质性的作用,但确实相当于吃下了一颗定心丸,心里有谱了。
高晓松在《奇葩说》海选时,炮轰清华博士:梁植。本科读了法律,硕士读了金融,博士读了新闻与传播,他请教老师:以后做什么工作可以和这三个专业联系紧密?
高晓松生气的是读到博士的人了,还问这种:我是谁、我从哪来、我要去哪的问题,实在说不过去。
在《晓松奇谈》中,他后来提到:清华请我回去演讲,我都不去了。因为我回去慷慨激昂地讲一通儿: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然后我说,提问吧!
“学长,我们是去国企还是外企?”对待这种问题,高晓松感到生气,认为全白讲了。
我们看到了,即使是名校出来的人,也会有迷茫,该何去何从,看不清未来。
个体身上出现的问题反映的是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症结,值得引起更多人的思考。
高校学生屡屡自杀,就因为处理不好这三个关系!远方在哪里?我要做什么?我活着又是为了什么?
类比可知,太多人对这个问题已经问过自己无数次了,一边不断地问,一边也在不断地寻找答案,只不过每个人需要的时间不同,有早有晚。
社会的飞速发展,是进步的体现,随之带来的,是我们听到次数越来越多的“焦虑”,焦虑导致了迷茫,走出了迷茫,就是明朗的未来;走不出迷茫,就会继续沉沦,陷入黑色区域,无法自拔。
如果我们给事情更多机会的话,很多事情都能够解决。只有对这个世界了解更多,对自己了解更多,做好当下的事,才能对未来的迷茫少一些,对自己的坚定多一些,走好脚下的路。
06
浮生社会,参悟人性,最大的善良便是对生命的善待和体察,愿你看破世相,却不为所累,依旧笑看人生。
天地苍苍,长路漫漫,旅途悠远,何为始终?
愿你永远怀着对生命的敬畏,对他人的友善以及对远方的追寻,在这条唤做人生的路上,渐行渐远,时而挥手惜别,时而大路驰骋。
生活像一个魔方,整齐的时候,就像事情有条不紊地行进,每一面都十分规整,色彩艳丽、明朗。
打乱后的魔方,看上去五花八门、凌乱不堪,就像复杂的生活,理不清思路,但依然可见每一面的颜色丰富多样,还有希望复原,只不过需要多拧几次,曲折而行。
魔方如此,人生亦如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