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世纪的世界,有一点奇怪。
欧洲的文艺复兴已经持续百年,资产阶级已成规模,持续小打小闹但是未酿成革命。
中东的奥斯曼帝国屹立不倒,首脑苏丹忙着罢黜伊斯兰教哈希姆家族领袖,此君自信心爆棚,以“安拉在大地的影子”自居。
远东的日本,丰臣秀吉通过合纵连横,一统日本,日本历史上的战国时代来临。一大波东洋武士,擦拭武士刀,觊觎朝鲜大美女。
远东的中国,万历朱飒钧已与文臣冷战十多年,文死谏武死战,万历同志索性躲回深宫,表面上不理政事,私下加班加点,批阅奏折。
丰臣秀吉嗅出了一股不寻常的味道:干掉了朝鲜,我是不是可以摸一下中国的屁股?
他带着日本战国时代最能打的那一波将军死士,向朝鲜进发,司马昭之心,昭然若揭。
大明王朝内阁吵成一片,是站是和?双方争执不下,最后万历皇帝一锤定音,敲定主站派的意见。
于是乎,李如松率领者辽东铁骑(后来赫赫有名的关宁铁骑),在边疆剿倭寇的戚家军也派来了他的义乌子弟兵,双方合并,进军朝鲜。
明朝的神机营,世界上最早的火器部队,也在此战中大放光彩。
日军的火绳枪,日本兰学为用的成果之一,似乎也让明军与朝军吃尽苦头。
战争拼的是消耗与无畏牺牲,大明地大物博,啥都不缺,日本资源匮乏,供给不力,有点着急了,朝鲜军队,呃,继续打酱油。
丰臣秀吉羞答答的派人过来找大明李如松谈判,颇有点抛弃朝鲜李舜臣,列强瓜分朝鲜的嘴脸。
但是大明心胸开阔,拉上朝鲜一块谈判,最后和解,大明逐步撤军,丰臣秀吉屁颠屁颠的回到老家。
此战奠定东北亚政治格局,日本对中国的野望一直潜伏到1894年才爆发,中国的外部环境维持了大体和平,除了内部的宫廷斗争,党争,还有农民起义,改朝换代。。。
欧洲面如之水的平静下面是暗藏杀机的阶级矛盾,封建领主与新兴资产阶级冲突最终爆发,比如英国的光荣革命,法国大革命,逐步延伸。
奥斯曼帝国也逐步走向没落,他在跟东正教为中心的俄罗斯,什叶派为国教的伊朗的无限圣战中筋疲力尽。
奇怪的十六世纪,它竟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前夜。
![](https://img.haomeiwen.com/i8645749/de5c2ef1579286e7.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8645749/6f210c3a3c09b52b.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8645749/1b429bbee597aaab.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