⑧东海太守濮阳汲黯为主爵都郡。〔按汲黯传:其先有宠于卫君,至黯十世,世为卿大夫。盖食采于汲,因以为氏。班表:主爵中尉,秦官,掌列侯;景帝中六年,更名都尉;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右扶风,治内史右地。濮,博木翻。〕
始,黯为谒者,以严见惮。东越相攻,上使黯往视之;不至,至吴而还,报曰:"越人相攻,固其俗然,不足以辱天子之使。"河内失火,延烧千余家,上使黯往视之;还,报曰:"家人失火,屋比延烧,〔师古曰:家人,犹言庶人家也。比,近也;言屋相近,故连延而烧也。比,频寐翻。〕
不足忧也。臣过河南,河南贫人伤水旱万余家,或父子相食,臣谨以便宜,持节发河南仓粟以振贫民。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师古曰:矫,托也;托言奉制诏而行之也。汉律:矫制者,论弃市罪。〕
上贤而释之。其在东海,治官理民,好清静,择丞、史任之,〔如淳曰:择丞及史任之也。汉律:太守、都尉、诸侯内史,史各一人,卒史、书佐各十人。余据汉制,郡守之属有丞,有诸曹掾史。好,呼到翻。〕
责大指而已,不苛小。黯多病,卧闺阁内不出;岁余,东海大治,称之。〔治,直吏翻;下同。〕
上闻,召为主爵都尉,列于九卿。〔汉太常、郎中令、中大夫令、太仆、大理、大行令、宗正、大司农、少府,为正九卿;中尉、主爵都尉、内史,列于九卿。〕
其治务在无为,引大体,不拘文法。
东海太守阳县人汲黯担任主爵都尉。当初,汲黯担任谒者,因他为人威严而被大家敬畏。东越部族相互攻击,武帝派汲黯前去巡视;他没有达到东越,仅走到吴地就回来了,向武帝报告说:“越人自相攻击,本来他们的习俗就是如此,不值得为此折辱天子的使臣。”河内郡失火,火势蔓延烧毁了一千多家民房,武帝派汲黯前去视察;返回之后,报告说:“平民百姓不慎失火,因为房屋毗连而蔓延燃烧起来,不值得陛下忧虑。我经过河南郡见河南郡的贫民遭受洪水干旱灾害磨难的有一万多家,有的甚至于到了父子相食的悲惨境地,我谨借出使的机会,用陛下的符节,命令发放河南官仓积粮以救济贫民。我请求归还符节,甘愿领受假托天子命令的惩罚。”武帝很赏识他,就赦免了他的罪。他在东海郡时,整肃官吏,治理百姓,喜好清静无为,谨慎地选择郡丞和各曹掾史,然后放手任用,他只关注大事,不苛求细枝末节。汲黯身体多病,躺在内室中不出门;过了一年多,东海郡治理得很好,百姓交口称赞汲黯。武帝听到了,召汲黯入朝,担任主爵都尉,地位与九卿相同。他处理政务,主张清静无为,从大的方向引导,不拘泥法令条文。
黯为人,性倨少礼,〔师古曰:倨,简傲也。少,诗沼翻。〕
面折,不能容人之过。〔折,之舌翻。〕
时天子方招文学儒者,上曰:"吾欲云云。"〔张晏曰:所言欲施仁义也。师古曰:云云,犹言如此如此也,史略其辞耳。〕
黯对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柰何欲效唐、虞之治乎!"上默然,怒,变色而罢朝,公卿皆为黯惧。上退,谓左右曰:"甚矣汲黯之戆也!"群臣或数黯,〔师古曰:数,责也,音所具翻。〕
黯曰:"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乎!且已在其位,纵爱身,柰辱朝廷何!"黯多病,病且满三月;上常赐告者数,〔数,所角翻。〕
终不愈。最后病,庄助为请告。〔为,于伪翻。〕
上曰:"汲黯何如人哉?"助曰:"使黯任职居官,无以逾人;然至其辅少主,守城深坚,招之不来,麾之不去,虽自谓贲、育亦不能夺之矣!"〔贲,音奔。〕
上曰:"然。古有社稷之臣,至如黯,近之矣!"〔近,其靳翻〕
汲黯为人,性情倨傲,缺少礼数,当面使人难勘,不能容忍别人的过失。当时武帝正招揽文学之士和儒家学者,武帝说:“我想要怎样怎样。”汲黯应声回答说:“陛下心中藏着许多欲望,而表面上却做出施行仁义的样子,怎么可能效法唐尧虞舜那样的治绩呢!”武帝沉默不语,接着勃然大怒,脸色很难看地宣布结束朝会,公卿大臣都替汲黯担忧。武帝退朝回到内宫,对左右侍从说:“汲黯的愚笨刚直也太过分了!”群臣中有人批评汲黯。汲黯说:“天子设立公卿等辅佐大臣,难道是让他们阿谀奉承,使君主陷入不仁不义的境地吗?况且,我既然已经处在公卿的位置上,如果只想顾全自身性命,那就会使朝廷蒙受耻辱,那怎么得了!”汲黯身体多病,病假将要接近三个月的限期了,武帝多次特许延长他休病假的时间,还是没有痊愈。最后病重时,庄助替他请假。武帝说:“汲黯这个人怎么样呢?”庄助说:“让汲黯任职当官,没有什么超越常人的才能;但要说到让他辅佐年幼的君主,会坚定不移地维护祖先基业,有人以利禄引诱他,他不会前去投靠,君主严辞苛责地驱赶他,他也不会离去,即使有人认为像孟贲、夏育那样勇猛无敌,也无法改变他的耿耿忠心!”武帝说:“说得对。古时有所谓的社稷之臣,说到汲黯,就很接近了!”
匈奴来请和亲,天子下其义。〔下,遐嫁翻。〕
大行王恢,燕人也,习胡事,议曰:"汉与匈奴和亲,率不过数岁,即复倍约;〔倍,蒲妹翻。〕
不如勿许,兴兵击之。"韩安国曰:"匈奴迁徙鸟举,难得而制,〔言其轻疾,逐水草迁徙,若鸟之举也。〕
自上古不属为人。〔不以人类待之。〕
今汉行数千里与之争利,则人马罢乏;〔罢,读曰疲。〕
虏以全制其敝,此危道也。不如和亲。"群臣议者多附安国,于是上许和亲。
匈奴前来请求和亲结好,武帝让群臣讨论。大行王恢,是燕地人,熟悉匈奴情况,他提议说:“汉与匈奴和亲,大概不过几年,他们就又背弃盟约;不如不同意和亲的要求,发兵攻打匈奴。”韩安国说:“匈奴经常迁徙;如同鸟飞一样,很难制服他们,自上古以来,都不把他们看做人类,现在如果汉军远征千里之外与匈奴争强斗胜,就会人马疲惫;敌人以逸待劳,这是很危险的。不如与匈奴和亲。”群臣参加议论的,大多附和韩安国的意见。因此,武帝允许汉匈和亲。
网友评论